教育人就要做“真教育”

       之前看过李镇西老师的著作,今天却是第一次在现场聆听李老师的分享,一张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一段段直击心灵的话语让我们掌声不断,诙谐幽默的语言让会场的老师们笑声不断。一个半小时的分享,仿佛久旱逢甘霖,让我更加体会到教育家的真正魅力。

马云人才成长计划研修班

职业幸福,心灵自由

       李镇西老师确实是一个善于积累和记录的人,至今还保留着那么多老照片,PPT上没有过多的文字,有的是每一张照片背后那些感人的故事。从设计班旗、班歌、带着学生们外出游玩、组织各种活动等,看得出李老师特别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是那种完全放下身份,完全释放的去走进孩子们。职业幸福、心灵自由,真正遵从孩子们的本性,自己的本心,去做真教育。

不知道自己知道

心理效应图

       邓宁-克鲁格的一张心理效应图,将人的自信程度分为四个阶段。我在思考自己停留在哪个阶段?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作为教师,当我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初生牛犊不怕虎,有太多太多的想法想要去付诸实践,有太多的热情想要释放,带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堆雪人......,虽然傻傻的自我陶醉其中,但自己还是感到很幸福的。

       知道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想法五花八门,导致每一个都想尝试,却没有始终坚持下来。由于最初的教学经验不足,第一次考试学生成绩不理想,校长不满意,我自己也很自责,我也开始怀疑,我之前的做法到底对不对?然而我把这一切归结于“自己的想法太多”“搞得活动太多”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习,于是自己就开始有了从众心理,慢慢的似乎要被“同化”了。

       当一切趋于传统教学,在村小一年的教师生涯,专业不对口,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一年里我也没有接受过任何的专业成长的指导,全县的优质课比赛我得了倒数第二名,让我当头棒喝,也让我更加产生了自卑心理,自信程度跌落谷底。从此我打算抱着“铁饭碗”度日,逃避一切的检查、公开课等工作,也不参加任何比赛,因为我觉得我不行。这个时候有了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也不是件坏事。

       知道自己知道:慢慢的我开始有意识的去努力成长,通过网络结识了一群优秀的专家、名师和朋友,每当看到他们如此优秀时,我就暗自努力想要成为那样的自己。当我追赶上他们,又会遇到有一群优秀的人,于是我又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因为我知道我不会的很有很多,要不断的努力去学习。这个阶段,可以说是“黄金期”,知道哪个方面不足,就努力的去弥补,目标明确,内驱力强,也然自己能够快速的成长。

       不知道自己知道:在这个趋于成为大师的阶段,我们既懵懂有心之向往。怎样理解这句话?李镇西老师给了我们这样的解释。当问题突然发生时,你能第一时间处理,并完成的很好,你突然意识到,原来我还有这样的本领,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自己都感到惊讶,这就是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

       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随着自己能力、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这些都已经化作为自己的血液,融入到自身之中成为一种本能

好老师的标准

好老师的标准

       我们常说: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同样,好老师也不是别人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学会自己培养自己。

       1.敢于超越错误。在成长的过程中,谁都会有犯错的时候,犯错不丢人,我们要敢于正视错误、超越错误。李老师再次提到了“体罚、变相体罚”问题,一句话让我们不断的反思,当我们想要惩罚学生时,不妨先问问自己:假如我是这个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又会怎样做?

       2.坚持阅读。李老师特意提起了陶行知先生,提到他的理念、他的书籍。说来惭愧,自己对陶行知先生了了解太少,读他的书更是少之又少,听了李老师的分享,让我更加觉得陶行知先生的书值得学习和深入研究,真正去理解教育的真谛。李镇西老师的分享让我真切的感受到“职业幸福、心灵自由”八个字的含义,那就是要做真教育,要做真人、说真话,而不应该趋炎附势,带着面具做人。

      李老师的做人、做教师的理念我特别欣赏和赞同,做人,就是要做个堂堂正正的真人;做老师,就是要做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教师。现在很多老师的公开课、优质课都成了表演课,经过完美的包装,甚至有的课都在班里上了好多遍了,公开课时又带着孩子们表演一边,这不是真实的课堂,我们需要的是有效、高效、真实的自然课堂。

      3.主动写作。从普通教师到卓越教师的最后一公里就是写作。在写作中,我们会思考、会梳理,会更加,广泛的阅读,增加自己的词汇。

      我一直特别好奇李老师是如何在百忙之中,完成那么多部著作的。看着他一张张的老照片,看着他收藏的“老古董”,让我们觉得他能成为教育家是有道理的,因为李老师善于积累、记录,他把教学中发生的事情通过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是最好的成长见证,也是最好的写作素材。

       记得刚入职时的新教师培训,有专家老师就提到了记录、写作这一点,可惜那时年少轻狂,不知道写作的重要性。最近一直感叹自己的“开窍”太晚,现在才突然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提到文章,我就有种畏惧和退缩感,2016年带新生时,我就想着用文字记录孩子们的成长,我的教学成长,结果,转眼间孩子们已经八年级了,自己貌似没留下什么系统的成长记录,希望毕业班时,我们能够记录孩子们在中学最后一年的学习、生活时光,也让他们在离开校园时,依旧记得中学的美好。

一厘米主权

素质教育VS应试教育

       李镇西老师言简意赅的阐述了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应试三者的关系,也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应试是包含在素质教育中的,并不矛盾和冲突。成对立面的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面对中考、高考这样的“指挥棒”,每到初中、高中的毕业班时,孩子们就成了“刷题工具”,我在中学任教,对此深有感触。有时觉得孩子们特别辛苦,然而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努力时,我们又怎能不努力,领导、家长要成绩,我们又怎能不努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里一直在时刻提醒着自己。李老师的“一厘米主权”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如果我们不能改变体制,那就改变自己的教法;如果不能改变教法,那就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更丰富,让孩子们更喜欢。让我们对孩子说话的口吻更温和些,让我们对孩子的成绩更隐私些,例如发成绩时,是否可以遮挡一下成绩来发给孩子,而不是大声念出来呢?

        在李老师的分享中,我也不断的反思自己。有人说,听一次报告就是“喝鸡汤”,鸡汤不能喝太多。然而我觉得不是喝鸡汤的问题,而是自己是否始终如一坚持去做的问题。道理我们都懂,然而当回到那个成绩、成绩、成绩的氛围中时,我们是否还可以始终如一。很佩服李老师的那份执着和“至死不渝”,李老师再次诠释了“职业幸福、心灵自由”八个字,做最真的自己。

作为管理者的新想法

1.捕捉老师最精彩的教学瞬间

每一位老师,当走进教室开始他的课程时,都会专注、用心、忘我的去传授自己的知识,而这一瞬间是最美的,下学期我也想偷偷的去捕捉老师们的最美瞬间,把照片放大,展示在我们的教室外,让每一位老师拥有教育自信和幸福感,让每一个孩子都记住老师最美的样子。

2.分层教学

之前我们也进行过类似的分层教学,下学期依旧可以尝试。每天的最后一节自习课,可以将班级顺序打乱,按照学科、学生们的自主选择的层级进行分班辅导,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分层备课,做到因材施教。

 用一生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

       成长的过程中,谁也无法预料五年、十年、二十年后的自己是怎样的,当突然有一天你被自己所惊讶到时,这就是成长。

       当我从一名自卑的村小老师从优质课的倒数第一变为第一名时,我惊讶的发现,原来我是可以做到的;

       当我从平凡的教师成为网络教师时,我惊讶的发现,原来我可以成为这样的自己;

       当我站在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舞台上,代表乡村教师发声时,我惊讶的发现,原来我还可以成为这样的自己

......

        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令自己都惊讶的“我”,我要用一生去寻找。而这一切,都来源自己的努力,来源于自己培养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人就要做“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