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缺辛福感,真的是没钱吗

1、白富美的困惑

    Michelle是一位外企的财务经理,别人眼里的幸福女人,年轻漂亮,高学历,富有,可爱的女儿,宠爱她的好老公,这个时代幸福女人所有标签几乎都有了。但朋友都知道,Michelle总是抱怨幸福感不高,而且似乎她的生活毫无生气?Michelle的闺蜜说,她(Michelle)觉得自己没有时间陪孩子,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老公也很忙,一周下来,一家人坐到一起吃晚饭的次数不超过3次,更别说陪孩子玩。夫妻之间经常为一点小事就开吵,虽然每次老公都哄她,但是这根本解决不来问题。Michelle觉得自己的生活究竟怎么了?为什么物质条件那么好了,过去那些简单的幸福感缺荡然无存了。

图片发自App


2、吴阿姨的往事

    吴阿姨给我讲她上大学的一段往事,那个年代什么都匮乏,从东北农村考上南方的大学,四年大学只回家一次,写信也是一个学期1-2封,除了父母不识字,主要还是舍不得邮费。孤身一人在外,其实要说的话远远不止那一两封信,更多的信都放在抽屉里面没有寄出。那仅有的一次回家,得知父亲思念女儿也是日甚一日,于是父女约定,镇上小商店有电话,老板和父亲相熟,每个周六晚上七点往镇上小商店“打”电话。而他,其实不接那电话,微笑着,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到它最后消失。后来父亲告诉我,每次听到铃声,就觉得女儿向他问好,向他展示外面的精彩世界,告诉他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吴阿姨告诉我这段往事时候,老父亲已经去世,但是那段幸福的记忆一直温暖着她,潜藏着父亲对女儿无尽的爱,陪伴着她走过多少岁月。那个时代的幸福似乎很容易获得。

3、幸福究竟来自哪里

罗伯特莱恩,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政治心理学家在他的扛鼎之作《幸福的流失》一书中,告诉人们: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是产生幸福的源泉,对家庭和朋友关系的满意度越高,幸福感就越强烈。但情谊不是商品,无法进行买卖。现代发达的市场经济体中,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和亲密关系的缺失已经成为毁损情谊的最大杀手,导致幸福在不断流失,学会如何幸福的生活是人类永恒的问题。

a、金钱和幸福的关系

金钱和幸福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有点类似经济学领域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收入水平在一定水平之下,金钱和幸福呈现正相关,简单说:金钱可以买来幸福。当收入达到一定高度后,金钱对幸福的购买力越来越小,并最终消失。比如当人们人们满足了“食物和居所”这些基本需求之后,就会产生“尊敬和身份”这些更高级的社会需求。但是公平感、自我掌控和社会尊重和金钱关系就不是特别大 了。也就是金钱买不来尊重和公平感等。

图片发自App


比如美国从1940年至1990年,人均生产总值从4000美元增加到20000美元,但是与之对应的幸福感缺随之降低,甚至认为自己“不如过去幸福”的人群越来越多。

b、高度市场化下的不幸福

在高度市场化的社会中,金钱可以主宰一切事物,甚至连人的价值都能够用金钱来衡量。比如,物质主义者吧金钱当做人生最大追求目标,这种目标容易受到外界操控,对金钱的欲望吞噬人的一切,婚姻,家庭,健康都成为这个目标的牺牲品。此外,为钱工作的人,思维方式往往是结果论者,即只关心结果,不关心过程,慢慢就失去感受市场美好事物的能力,变得更为焦虑。一旦失败,又陷入自我评价低下的负面情绪。这样就容易陷入一个死循环:过度追求物质——挫折——焦虑——失去幸福感。

4、幸福的源泉是情谊

基督教中,上帝为了提出需要“情谊”的亚当而创造了“夏娃”这个同伴。生物学的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灵长类动物都喜欢群居。宗教和生物天性都展示了人需要群体,人在群体中容易获得幸福和满足。再如,在一项关于“是什么给予你每天最大的满足和快乐“的调查中,排名第一位的是家庭生活,然后是朋友,音乐,阅读,聊天等。

情谊由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构成。广度可以父母,亲戚,兄弟姐妹,朋友,邻居等。深度往往体现在家庭、朋友关系的热情程度和亲密状况上。现代社会,打电话,社交工具等方式逐渐替代了上门拜访,当面交流。此外信任缺乏也是破坏和淡化家庭、朋友之间亲密关系,导致情谊品质下降和幸福流失的重要原因。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婚姻稳固,家庭融洽,邻里和睦,朋友交心,这些都是我们幸福的源泉。决定幸福的情谊不是商品,无法进行买卖,我们只有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它的品质。这样才能让我们抓住幸福,获得人生的乐趣。

说了那么多,其实幸福很简单,有人爱,被需要,有事做,有所期待。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缺辛福感,真的是没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