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教育部将中医药文化知识全面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事业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取得了长足进步,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教育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基和动力。受到广泛关注。

近日,教育部对《关于改革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的提案》中六方面建议进行答复

其中,关于将中医药文化知识全面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议方面,教育部表示,加大中医药文化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推广力度,不仅有助于中小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还可以有效增进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和了解,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直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近年来多措并举推动中医药文化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

一是修订国家课程标准,有机融入中医内容。教育部制定印发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历史、生物学、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课程标准中融入中医药文化教育内容,明确要求学生了解“中医学已形成的系统理论和独特治疗方法” “体会中医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广泛影响”。

二是鼓励地校结合实际,开设中医特色课程。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于2016年启动了“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作为重要内容加以部署推动,鼓励各地各校结合实际,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开设中医药相关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将中医药知识普及与基础教育拓展性课程有机衔接。

三是加强宏观指导力度,推出中医精品教材。近年来,教育部支持引导各地各校,编写出版了《中小学生中医药科普读物》《中医药与健康》小学教材、基础教育《中医药文化》系列教材等一批高质量的中医药文化课程教材,内容涵盖辨证论治、阴阳五行、治未病、药食同源等中医药文化知识。这些兼具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的教材,能够提升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效果。

四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大力推动各地各校通过主题班会、文艺演出、校园广播、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教育主题活动。指导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以中医穴位按摩为主的眼保健操,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是拓展校外活动场所,形成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整合图书馆、中医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资源,支持中小学生在校外活动场所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活动,发挥校外场所的实践育人作用。同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体系,为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承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广大青少年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一步,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持续深入推进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切实发挥义务教育阶段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对提升中医药文化素养,促进健康水平,培养中医药人才的积极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磅:教育部将中医药文化知识全面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