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D31:地得金钱喻、贫人欲与富者等财物喻、小儿得欢喜丸喻

地得金钱喻:昔有贫人,在路而行,道中偶得一囊金钱,心中大喜跃,即便数之。数未能周,金主忽至,尽还夺钱。其人当时悔不疾去,懊恼之情,甚为极苦。遇佛法者,亦复如是。虽得值遇三宝福田,不勤方便,修行善业,忽尔命终,堕三恶道。如彼愚人,还为其主夺钱而去。如偈所说:今日营此业,明日造彼事。乐著不观苦,不觉死贼至。匆匆营众务,凡人无不尔。如彼数钱者,其事亦如是。

百喻经阅读将近尾声,总结了一个规律: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并不被道德评价。从最开始让我们困惑的《妇诈称死喻》,怎么不说妻子反说丈夫愚痴?到上一天的《劫盗分财喻》,故事主人公该不该盗窃分赃?这本书里似乎没有该不该,对不对,而更多地是用得失来警示众人,怎样更多的得,更少的失。

这个故事也是如此,没有捡了钱该归还失主的部分,而是说捡了钱没早点躲起来,结果引来了损失的总结。领悟这些故事,需要放下我们从小习惯了的道德评判,放下对清白感的执着,直面最真实的利害得失。

这个故事讲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的遗憾:曾经有一份……摆在我面前,但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了我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每个人都经历过追悔莫及的遗憾,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变,就算能再回到当时做选择的时间点,我们还是会做出一样的选择。面对遗憾,重要的是吸取经验教训。捡到金子也好,获得至宝也好,钱,揣进兜里才是自己的。就像有些打着集资幌子的骗局,杀猪盘,便是利用人们喜欢数钱的癖好,在“数钱”时候让入局者血本无归。

贫人欲与富者等财物喻:昔有一贫人,有少财物。见大富者,意欲共等。不能等故,虽有少财,欲弃水中:旁人语言:“此物虽勘°,可得延君性命数日,何故舍弃掷著水中?”世间愚人,亦复如是。虽得出家,少得利养,心有希望,常怀不足,不能得与高德者等获其利养。见他宿旧有德之人,素有多闻,多众供养,意欲等之。不能等故,心怀忧苦,便欲罢道。如彼愚人,欲等富贵者,自弃己财。

富贵财富,代表了一个人以及他背后的家族苦心经营的心血,以及所冒的风险。即便有不义之财,也是背后担着风险担着业力的,没有无缘无故的。故事中的这个穷人,只看到自己没有富翁那么多的财富,便把自己仅有的财物扔进水里,正应了那句“菩萨畏因,凡人畏果”。

小儿得欢喜丸喻:昔有一乳母,抱儿涉路,行道疲极,眠睡不觉。时有一人,持欢喜丸授与小儿。小儿得已,贪其美味,不顾身物。此人即时解其钳锁、嘤珞、衣物,都尽持去。比丘亦尔。乐在众务愦闹之处,贪少利养,为烦恼贼夺其功德、戒宝、瑠珞,如彼小儿,贪少味故,一切所有,贼尽持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喻经》D31:地得金钱喻、贫人欲与富者等财物喻、小儿得欢喜丸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