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别人想让你做的事,要拒绝么?

去年今日我还是一个刚入学的大学生,这天下午正在宿舍里呆着,突然就冲进一个人,衣衫整洁,年纪也就比我大三四岁,一进来就向我们推销一款清洁剂,经过大约20分钟的相互扯皮以及产品验证,宿舍里六个人都买了一瓶,40元一瓶,那瓶清洁剂后来也没怎么用,就摆在桌子上了。

      事后我也特意查了一下,同样的清洁剂在网上两瓶79,这倒是没啥大问题,但重点是,其功能是:沙发,地毯,窗帘,羽绒服等的清洁。按那个小容量,抽象一点来说,就是清洁一些小的,不能用水洗的东西,(绝大多数都是家居用品)我们实际用不到。

    今天再看这件事,我的思考是:当初怎么就信了你的邪?

相信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有人想说服你做一件事,然后对这件事给出了很合理的解释。听得你感觉好有道理,但你真正做以来才发现,事情和你的想象有很大差异。但对方又没有说谎,你只能自己把委屈藏起来。事后想一想,当时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似乎是两个人,你会对自己曾经的决定感到不可思议。  实际上,你的感觉不全是事后诸葛亮,因为在当时,对方的语言有效的激发了你的某个“人格情绪”。

一.头脑中的CEO们

      先讲一个比较经典的经济学实验,假役,注意是假设,我给你100美金,没有任何条件,.....你应该是不会拒绝的。而还有一个选项是你得等一年,我给你150美元。而这100刀扔到那个银行也不会在一年变成150刀,所以以理性上看应该选后者。但也有人对钱是非理性的,他就是要立刻拿到钱。事实上,实验结果也是有些人愿理等,有些人立刻拿, 这是金钱观的问题的问题,这里 No judgement.但是这个实验还有一个后续,研究者加入了一些变化,同样是考虑选择时,如果给男性受试者看一张性感美女的照片,那么当场拿钱的人的比例就会大幅度上升。

那么问题来了, 那个当初愿意等的人是“你”’,而这个看到一张照片就不等了的人是“谁”呢?

心理学有一个词叫”prime”, 就是通过周围的暗示去影响人的决策。但知道暗示影响了我们的不够的决策是,我们得知道究竟影响了什么。

为什么美女照片会让受试者更想立刻拿到钱呢?难道他不知道一张照片毫无意义么?心理学家说,美女照片,开启了他大脑中的”求偶模块”。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男性想要得到配偶,就得获取餐源。所以一旦求偶模块做主,它就要求立到拿钱。

      而这种模块在我们的大脑中至少还有七个;

2013年,两个进化心理学家写了一本书,叫《理进动物》,说自然选择给人的大脑提供了七个思想模块:

1.自我保护:这个模块启动时,人会下意识想到人多的地方,并有从众倾向。

2.吸引配偶(有意思的是,男性和女性求偶模块的功能倾向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有机会再讨论)

3.保住面配:, 也就是防止配偶和别人跑了,此时人的关注点并不在配偶上,反而是在潜在的同性竞争者身上。

4.群体认同感:希望加入组织获得社交和团队合作。

5.关心亲属:保护与自己有基因关联的人。

6.社会地位。

7.避免疾病:我们看到不干净的东西会感到恶心,会下意识的远离可能携带传染病的人  。

  这才是我们总做出奇怪决定的真正原因,早在决定发生前,周围的环境已经决定了大脑中那个CEO来当家做主。而事后另一个CEO坐庄,自认会觉得这个决策完全不合理。

这里请注意,这些模块不是后天学习来的,而是一开始基因给我们预装的,所以他们的反应都是本能的,只遵从非洲大草原上的经验。所以有时候他们会特别睿智,但在有心人看来他们就像天真的小朋友。

2.说服的局

一个人要说服你做事,本质上是要你取舍,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如果有,他也不会让你来做。所以你的决策取决于你认为什么更重要,但很明显,“你”’是在变化的,所以你的关注点总是不同的,你会下意识的忽略某些声音,进行决策;这种状况在面对面的快速讨论中尤为凸显,大家都是下意识的作出决定,并没有真正思考,事后回忆起来,当时的自己好像陷入某个角度不可自拔,完全没考虑其他的可能性。

这也是那些说服者想要营造的氛围,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说服对象,制造一些暗示,来切换你的CEO,或许是一个故事,或许是一张图片,然后你的某种感情就会被调用,在这种情绪的作用下,你很可能做出对方想要的决定,而你会以为这是你“自主”做的决定。

这就是说服的局,西奥尼迪的《先发影响力》中提到的预说服。

当然,心理学的东西并不像自然科学一样严谨,不会说;我们达到了条件ABC,通过使用D的方法,一定可以得到E结果。而是说,这是一种手段,经过调查后的熟练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成功的概率,毕竟作为推销员他不止你一个客户。鱼塘里的鱼多了,总会有上钩的。就像很多营销文案,就会先给你讲一个故事,然后“不经意”间插播一条广告,两者可能在内容上毫无关联,但在感情上是一致的,你就会去更倾向于去购买。商业社会的今天,这种套路简直被用烂了,钻石与爱情挂钩,脑白金和孝顺等价,名表代表身份。只要有一种欲望和情绪,就会催生出一个商品。那么在各种复杂的声音中,怎么做出有适合自己的选择呢?

3.阿弥托佛,呵呵哒

  首先,我们把决策分为两类,一类是延迟决策,一类是当下决策。简单来说,当你遇到决策的时候,思考一下“我能不能等等再做决定?”,因为现在毕竟不是非洲大草原,你不用一见风吹草动,管他有没有狮子马上就跑。

而一旦这个等待时间足够长,我们就把这个决策成为延时决策,那到底怎么算长呢?只要你能在脑中响起两个声音,就算长。只要你的情绪不再单一,你的CEO们就不是一家独大,而开始互相讨论了。这时候你就可以通过价值观来做决策了,毕竟,最有利的决定,不一定是你最需要的。

先把你最想做的决策产生的的结果写出来,然后以这个结果为基点,反过来思考你可能用到的所有方法·,把方法写上,判断那个方法的成功概率最高。如果自己想不出来其他方法,这时候可以通过搜索的方法来找新思路。这叫以终为始,来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非常适合避免不切实际的期望。

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决策都是这样的,只要等等,你就不会吃大亏。

  但我们还是要给小概率事件备份的,毕竟少数情况下要求我们立刻做决定,HR面试的时候,出现重大事件的时候,总而言之,这时你不能马上做出决定,就会有严重的后果。我们把这个称为立即决策。这种时候,怎么办呢?

这时候,就要让佛陀出来了,咱们不说那些那些高深的佛法,就说一个佛学的基本功,内观冥想。方法并不复杂,就是你每天晚上睡觉前,留出一段时间,回顾这一天中让自己情绪波动的时候,以旁观者的角度,看看这个时候是那个CEO在做决定,然后重复延迟决策的方法。一开始你可能只能思考一两件事,但只要你坚持,你的思维就会越来越快,只要坚持半个月不放水,你很快就能思考完一天的决策。这就是你做立即决策的基础,当需要决策时,你的大脑使用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当别人还在通过本能和感情做判断的时候,你已经迅速地,脱离了情绪的干扰,思考了其他的可能性,做出了一个比较客观的判断,那时候,你会很享受闪电般想通透一件事的感觉,就好像你是一个睿智的董事长,当一屋子CEO都让你干着干那但时候,而你非常酷,直接忽视了大部分声音,选了对你最有利意见,哪怕他的声音很微弱。

当然有的人会说,这个方法太麻烦了,还要天天来,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很抱歉,我目前还没有找到,现在我自己也每天写日记,并不是键盘侠,方法还是很有效的。

  而提升认知的过程往往都是艰难的,门是窄的,思考是痛苦的。不过想想我们一出生的时候,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不也是这个过程么。

因为跌倒,所以飞翔。

我们是长大了,而不是变老了。

今天分享了,如何不让别人影响你的决策,实际上也就讲了如何说服别人,聪明的读者可以自行推导方法。

延伸阅读:

《理性动物》

《佛学为什么是真的》(万维钢老师解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好好学习》

《遇见未知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去年今日:别人想让你做的事,要拒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