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自己生活的CEO,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需要自己去创造。前两天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是自我管理的第一步。它告我们,没有可以伤害你,除非你愿意,思维的转换可以拓宽我们看待事物的广度和深度。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是自我管理的第二步。之前讲过做一件事情,需要完成两遍。第一遍是脑海中完成一次,也就像盖楼房一样需要有图纸做参考。那么以终为始就是我们人生管理的第二步,需要提前在脑海中把自己的个人使命宣言写出来,为自己更好的管理自己的人生做参考。那么今天说的第三个习惯,就是实实在在需要身体力行的去实施去做的原则了---要事第一。
生活中充斥着各种这样那样的事情,里面有外界强压给我们的,也有我们自己的欲望,还有一些我们的愿望。比如,周末了,孩子需要上兴趣班,家里需要清洁打扫卫生,要去超市购买一些生活用品,公司又有非常紧急的事情,需要你加班,而你为了结婚纪念日定好了饭店马上就到时间了........你想做的事情特别多,可是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怎么办?那你势必需要给自己即将要做的事情划分一下轻重缓急。这里就提到了大家都很熟悉的四象限,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
紧急之事通常都显而易见,推拖不得;也可能较讨好、有趣,却不一定很重要。重要性与目标有关,凡有价值、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的就是要事。一般人往往对燃眉之急立即反应,对当务之急却不尽然,所以更需要自制力与主动精神,急所当急。在时间管理矩阵中,第一象限事务既紧急又重要,需要立即处理,通常被称为“危机”或“问题”。有人觉得,这类事务会消耗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整天都在处理危机,满脑子都是问题,忙于应付各种紧迫任务。
如果你过分注重第一象限事务,那么它们的范围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最终占据你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这就像是冲浪一样,来了一个大问题,把你从冲浪板上打到水里,你好不容易重新爬上去,但是下一个问题又来了,于是你又重重地摔了下来。你就像是一个救火队员,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冲进火海然后灭火,争分夺秒,疲于奔命。太多时候我们对于自己的工作就是这个态度。这也就是为什么自己的工作一开始就忙忙碌碌,而且身心俱疲。
还有一些人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紧急但并不重要的第三象限事务上,却自以为在致力于第一象限事务。他们整天忙于应付自认为十分重要的紧急事件,殊不知紧急之事只是别人的要事,对别人重要,对自己就不一定了。高效能人士总是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象限事务,因为不论是否紧急,这些事情都是不重要的,他们还通过花费更多时间在第二象限事务来减少第一象限事务的数量
高效能人士总是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象限事务,因为不论是否紧急,这些事情都是不重要的,他们还通过花费更多时间在第二象限事务来减少第一象限事务的数量。第二象限事务包括建立人际关系、撰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等等。人人都知道这些事很重要,却因尚未迫在眉睫,反而避重就轻。
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他们不会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思维方式是预防型的,总是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
我自己之前是做学校食堂档口的,那个时候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紧急重要的事情,比如备餐,买饭,出餐。还喜欢做一些紧急不重要的事情,比如各种学校马上要差的表格需要去做的工作总结报告什么的。还喜欢做一些不想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比如在不卖饭的时候看小说看电视,闲聊。几乎不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比如考虑一下自己以后的发展,拓展一些人脉,寻找一些机会,提升一下自己等等这些。所以我基本上就是不停的在解题,解开生活给我布置的难题,而从来没有去提前为自己作些预防,让可能会发生的事情防患于未然。 就像现在疫情说来就来,各行各业都受到很大的冲击,如果没有提前就给自己做好planB的人,基本上影响是最大的。停工停业,但是生活支出照旧,工人工资房租货物房贷车贷,孩子老人生活费等等七七八八的。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一直在反思,其实很多事情可能我们都听过都知道,但是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去做过。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做事很有规划的,都是先从紧急的事情做,但是很多事情现在回想起来根本不重要。
之前听樊登讲过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个人被毒蛇给咬了一口,你的身边有把匕首,这个时候应该作什么呢?大家都笑了,当然是放血啊,自救啊。樊登说对啊,是应该放血自救吧,你们没有人会拿着匕首漫山遍野的去找蛇报仇吧。听众都笑着说不会,可是樊登反问,那你们怎么在生活中经常做找蛇报仇的事情呢?
开车被别人用远光灯晃眼了,开上去你也晃他。被别人别了几下车,你也猛地开上去别他。看见不遵守规则的,开上去骂他会不会开车。工作中,自己工作没做好,领导说了你几句,你就左一个人家给你穿小鞋又一个以势压人。各种各样的事情,他们都是生活中的“蛇”,那么你在面临这样的事情,你该怎么做?
以第二象限事务为生活中心的时间管理方法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有效地管理生活。首先就是要有原则,对个人使命有明确的认识,能兼顾重要的和紧急的事情,能平衡产出和产能的关系。
自我管理的四个步骤:1,确定角色,写出你自己的关键角色。比如你作为个体,或者父母,或者子女,或者配偶,在工作中是研发经理还是人事主管等等。
第二步选择目标,就是思考下一个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事,作为你选定的目标。
比如作为个体,我想有1小时自己的空闲时间看一本书,想锻炼身体。作为父母,为孩子做两顿饭,陪伴孩子过个周末。作为子女陪父母吃顿晚餐,带他们去检查身体,聊聊天。作为配偶,跟对方谈心,一起看场电影。作为公司的研发经理,研究上一次产品的测试数据,解决改良一些问题。作为人事主管,招聘培养新的员工,对现有员工的薪酬体系看看有那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等等。
第三步安排进度,就是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
比如作为个体想锻炼身体,那么一周三次,每次一小时。但是如果是陪伴孩子和父母,看电影这种事情就适合安排在周末,所以做周计划会更加详尽也适合规划。
第四步,每日调整,使用这种以第二象限事务为中心的周计划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的每日计划变成了每日调整,即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思维转换成重要思维,由于有了智能手机、社交网络和类似的发明,想要远离第一和第三象限事务越来越难了。事实上,数据显示,人们51.2%的时间都用于回复紧急的事情。微信上红色的数字,朋友圈的红点,甚至只要手机一响,马上打开看看是什么事情。紧急的事情越来越多,重要的事情越来越少。
第一象限是拖延症。在这里花费太多时间的结果就是压力、焦虑、精疲力尽、工作表现欠佳。
第三象限我称之为“来者不拒”。就是面对以下这些情况时总是很难说不,比如任何紧急的需要做的事情、会让人忙得不可开交但是却没有什么重要成果的事情。
第四象限里的人数应该很多。请来看看“懒惰”。任何一种事做得太多都会成为第四象限里的人。是的,放松休息或者看看好的电影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如果看完一部又接着看第二部、第三部,就是浪费时间,而且会造成负罪感和消极。
第二象限代表着高质量。这里都是“优先处理”,但是非常遗憾,我们平均只有30.8%的时间花在这一部分。
看看上面的时间投入回报图,你还会把时间浪费在不重要的事情上面吗?要事第一,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