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要来了,你大扫除了没?
记得刚来澳门的时候,行装特别简便。一个人,拉着一个行李箱。
刚来的半年住在单位宿舍,半年后需要自己租房。跟舍友一起搬家的日子特别难忘,因为太苦了。一个人的行李,来回好几趟,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搬完。
转眼又过了半年,家里的东西越堆越多。临近新年的大扫除,对着杂乱的宿舍倍感焦虑。四个人的宿舍,好像把家里的每一寸地方能利用的地方都占尽了。
废话那没多。
还是开始收拾吧。
物品的奴隶
每一次收拾东西,首先会被隐藏在角落里的蟑螂吓到,然后会被自己收藏了那么多无用的东西吓到。过期的优惠券,觉得外表好看所以留了下来的小盒子,淘宝赠送的小饰品,只穿过一两次的衣服,还来不及翻开的书,从来都没有写过字的漂亮笔记本……
把垃圾和蟑螂都清理掉。看着散乱在屋子里的东西还有床上堆满的衣服,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是物品的奴隶。被压榨的,是我的钱包,生活空间,还有现在用来整理物品的劳动力。一边收拾我就一边想着,我是怎么一步步让自己心甘情愿地成为一个奴隶的呢?
一开始买东西,是为了安全感。刚来到这里的时候,除了生活必需品和要穿的衣服,就没有更多的东西了。来到一个新地方,人生地不熟,没有交际圈,没有娱乐,也没有什么空闲的时间。一个人对着空空的房间,觉得添置物品能换来安全感。“这个也买吧,万一要用怎么办。”
工作稳定以后买东西,是为了满足感。应该没有比自己挣钱自己花更感到满足的事情了吧。休息的时间里,用购物来缓解工作的压力,用一时的快感麻痹自己。记得那一段时间挑东西,脑袋里永远挂着一个选择题。“买得起,买。买不起,就算了。”
现在想想,我怎么会有这么愚蠢的想法,居然把安全感和满足感寄托在物品上。
安全感不来自于对物品的占有,而来自于与他人良好的关系。依靠物品所带来的满足感只是一时的,只有追求能让自己感兴趣,或者能为他人提供帮助的事情才持久。明明很早以前我就知道了。
知道,但是做不到。
所以,花那么多钱,买了那么多东西。没有让我成为君王,反而成为了奴隶。
不持有生活
不做物品的奴隶,把物品清理掉就好了。要从哪里开始下手,还有怎么样下手,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方法。凭着模糊的记忆我在电脑里找到了《不持有生活》这本书,并快速地复习了一遍。看完了全书,突然就对自己摆脱奴隶的生活有了大大的信心。于是便按照书中的方法开始尝试。
书中从理念到行动,针对各种生活场景都有对策,对我来说,最具指导意义的就是下面这四句话。提出“不持有生活”中应该不持有的物品:
超过自己管理能力的物品,不持有;
不钟爱的物品,不持有;
无法回收利用或转让给其他人的物品,不持有;
不适合自己、与自己的生活风格不符的物品,不持有。
找到了行动指南,我就只做了一件事。扔东西。简单的三个字,却是不太容易的过程,尤其是在扔衣服的时候。“这一件衣服还很新”,“就这样扔了好可惜啊”,“万一需要穿的时候又没有这个款式怎么办?”各种各样地念头席卷而来,真心舍不得。
但是有一个事实也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就是这个物品的使用次数,几乎为零。于是一咬牙,一狠心。把该扔的东西整理出来,立马扔掉。经过一轮大放血之后,看着剩下的东西,心情突然变得奇好。
不做物品的奴隶,从不持有开始。
神奇的人生整理术
“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通过囤积东西来维持生计。现在每个人,不论贫穷富裕,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买到足够多的物品。全新的时代需要全新的生活方式,所以共享经济、断舍离、少即是多等理念也油然而生。只是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过去用来追求幸福的方法,现在可能已经不适用了。
清理物品的过程,和清理大脑的过程何其相似。那些曾经钟爱的物品,那些携带着美好记忆的物品,那些用血汗钱换取的物品,就这样堆积在我们的生活里,绑架着我们,成为了我们的负担。
那些曾经有用但现在不适用的生活经验,那种每天都在不断抱怨、愤愤不满的情绪,那个抗拒迈出舒适区的念头,就这样积累在我们的人生里,绑架着我们,阻碍着我们前进。
扔东西,靠的是动手。认知升级,靠的是思考。过程可能极其痛苦,收获可能也是极其巨大的。
如果扔掉那些不必要的东西,就能过上一个更舒适的生活。那么,是不是放弃那些错误的认知,就能迎来一个更美好的人生?
我觉得是。
今天看到一句话觉得很喜欢呢,忍不住要分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