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养媳》之第二章:林家风云录(上)

在奶奶磕磕绊绊跌跌撞撞怀揣一颗凄苦之心往林家门上赶的时候,我应该郑重其事地来去叙述一下林家的历史。

《童养媳》萍常心作品

第二章:林家风云录(上)




林家所居住的樟村是个大村,入籍在册的人口近2000。林氏家族久居于此,自清军入关定都北平之时,林家老祖便开始做点小本生意。先是贩卖些咸鱼、笋鮝、腊肉、萝卜干等食材,由于老祖吃苦耐劳,做人做事又颇讲诚信,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待老祖仙去,家财积聚已有几分底气。大儿子接手打理,仍继承了他老爹的精神气,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懈怠。如此这般,经过数代人的打拼经营,到道光帝年间, 林家已是家财万贯。多种经营,产业包括一家杂货店、一家肉铺、一家水磨房、一家米粉店,还有一个染布作坊,吃穿用行全部包圆,是四方八乡著名的大户。

林家在咸丰和光绪年间,是筑砌豪宅的高峰时期,因为这时期林家出了个杰出人物。也就是现在林大先生的亲爹林老太爷。林老太爷1849年生人,出生时,道光帝还在位。从小聪慧,好读书,四书五经熟读不忘。在亲族兄弟间属于出类拔萃的存在。同治十二年, 25岁的林老太爷喜得秀才功名,一举改变世代经商社会地位不高的状况。


林老太爷的爹喜极而泣,大办宴席招待四方八乡而来的亲朋好友。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林老太爷在一番打点之下得道台大人引荐,在当地县衙谋得县丞之位。虽是八品的芝麻粒小官,在县里相间,弹丸之地仍是显赫无比。

林老太爷官名大号林厚德,取自“厚德载物”。性情却和其名完全相悖,平日寡言少语、性子凉薄,万事都是先放肚皮里作一番计较,是个城府很深极有心机的人。在县丞之位长达九年,更是把这能耐发挥的淋漓尽致登峰造极。


对上级县官老爷、过往官员、四方乡绅八面玲珑,奉迎接往都是恰到好处,行云流水般的不着痕迹。而对待手下主薄、司库、衙役、兵丁等人却颇为刻薄、严苛要求,恨不得从他们口袋中能多捞出一个铜子再转到自己囊中。


县丞之职原本做的左右逢源、风生水起,家中更是盆满钵满、大兴土木,显赫乡里。但在光绪十六年,本地一次大旱救济中,手伸的有点过长,贪没的救灾银两数目扎眼,被一直不睦的主薄、司库拿到了实证。


两人私下里仔细一番谋划,逐联名写下血书,摁下血手印,准备托上头官衙的主薄转交主事大人。奈何两人做事,百密一疏,信件还没上递,便在几日后同衙同行饭场时说漏了嘴,被一个有心攀高枝的衙役听得去,转身便偷告林老太爷。林老太爷当时吓得冒出一身白毛汗,但毕竟是老谋深算之人,相当沉的住,很快便无事人一样,带着几分笑意,当场便拿出十两纹银酬谢衙役。

待衙役喜滋滋地捧着银子出去,林老太爷眉头紧皱,在办事房踱起了方步。一圈又一圈,时而叹息时而咳上几声。大半个时辰之后,心里便有了计较。想着自己长期咳嗽不好,已有肺痨之象,应当好生调养。再者家中子女众多,也应亲手仔细调教,方能保证家业兴旺。最后拿定了主意:激流勇退、辞官回乡。

回到家中,便立马吩咐管家取了银两,把贪没来的部分银钱重偷拿到官衙,填补入库。又备下金银细软上县官老爷家拜访,万分诚恳的诉说身体原因,表明退隐之意。


应平日里极善拍迎之能事,一直把县官老爷的胸腹抚慰的舒舒服服,所以,县官老爷听的林老太爷一番表白,分毫不疑,除了表达怜惜关怀之情,当场便准允了林老太爷。

很快,林老太爷便辞职回家。站在自家庭院,抚摸着胡须,语气颇为得意地对林大先生说:“老夫进可攻、退可守,实不算是什么灾祸!”实际也不出林老太爷预谋,直待他65岁寿终正寝,之间无任何人找他再提此事。

《未完待续》原创作品,请多指教!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养媳》之第二章:林家风云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