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学习记录

《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学习记录

昨天晚上学习了刘广文老师的《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

在下午的时候,在群里看到王主任说今晚的课比较烧脑,就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在听课的过程中,又听到刘老师安慰听众们稍安勿躁,马上结束。哈哈。刘老师的这个“马上”可是不短啊!到课程结束至少得半个多小时。

我边听边做笔记。每个片段都截图,来不及的留下空白,听完了再回头补上。然后录入。昨晚整到十点多,才整好草稿。一字一句地整理笔记,整了一上午才完工。不过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我真的很佩服那些干活利索的人。

以下是我的学习笔记。

刘老师说学习的教材应该让孩子乐观,积极,有阳光的心态,做一个勇敢的人。多贴近孩子的生活,多接地气。

给我们举了例子:“大小多少,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儿……”,这样的选文眼中有场景,还有不同的量词,有多方面的营养。“一只海鸥,一片沙滩,”多美的场景,多美的意境,像诗歌一样。其中的量词也有一定的修饰作用,形容形态,比如一方池塘的“方”。

教材的好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

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除了加强不同年级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强单位内部的横向联系,是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语文要学的内容一大片,数学是明明白白一条线。教材的每册每单元课课,教学点非常明确,方便我们开展教学。

2,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3,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

4,凸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

应该在生活情境中学语文,联系生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

怎样才能使用这套教材,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教什么:眼中有教材。怎么教:心中有学生。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

包括1,课程标准。2,教材意图,课后问题,单元提示,学习园地。3具体学情。

二,教学内容的落实。

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教学。2,设置恰当的学习活动。

学科不等于课程。学科指核心知识,课程指核心在学习经验。

课程,本义是跑道,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轨道。也可看做动词,奔跑,老师领着学生在求知的路上前行学习的。学习过程就是课程,人和知识之间的关系、联系。

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认为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他认为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信息在学生的大脑里有内化的过程。

泰勒课程构建的思维框架如下,

1,确定目标,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选择经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组织经验,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评价结果,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真正得到实现。

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它对应的是文化学吗?是又不都是。语文不仅是工具,交流的信息,还是文化的载体,比如经典文本的学习和传承。

无论学文化学审美,都不能真正的让语文成为语文。

语文的本质的内容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解码的作用,理解。学习如何对文字进行解码,读出它要表达的东西。写作是用文字表情达意,传递信息。

其他科目,教材中的课文只是学习材料。数学课的学习对象是数学的定理定律,地理课的学习对象是地理现象及自然规律。学数学、地理目的不是去记忆课文中那些表达学习对象的文字材料,而是要掌握、运用数学、地理知识。

阅读教学的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学生所面对的学习对象,就是这篇特定的课文。比如《背影》,学习任务是在理解、感受的过程中,学会如何阅读这一特定的课文,并使之迁移到与此相类似的课文阅读中。

理论是灰色的,是从实践中产生,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语文为何是实践性课程?在工作、生活中使用的,本身就离不开实践。比如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需要老师指导,反复实践,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老师的讲解是帮助学生理解的一个方式。要互动,有思考,见解,沟通,碰撞等。

要用课文教,而不要教课文。老师给我们举的例子。古诗《草》的教学设计片段,一个是传统的旧方法,朗读,初读,学习生字,再读,理解诗意。还有是于永正老师的课例。于老师先是让学生用“原”来组词。学生组了好多词,其中有“草原”。然后呢,他又画了一副图画,草原图,问孩子们草长得怎么样啊?学生了解了“离离”的意思。于老师,让学生和文字亲密接触,创造情境。这就是教课文和用课文的区别。

老师给我们举例《燕子》的教学设计片断,燕子的外形那一节。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运用。薛法根老师是这样开展课的,他问孩子,燕子身上每一样东西都写了吗?为何只写羽毛、翅膀和尾巴。使学生明白抓住特点来写,不是每样都要写,教会学生学会观察,要抓住特点。名师就是名师,不服不行。

又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真理诞生在100个问号之后》。有人在上语文课,未必是在教语文,上假的语文课。真理与问号之间的关系,论点和论据的联系,同样的事例要证明不同的观点,所侧重的角度不一样。怎么样理解句子的含义。

语文还承担着育人的作用,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或缺。又举肖培东老师的《皇帝的新装》为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不能把思想道德教育从语文训练中抽离出来,应结合起来。肖老师让孩子们想像、设置一个结尾,和安徒生的不同的一个结尾。有的孩子说,改成大人说出来。应该把思想道德教育,融于语文教学中。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或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或者特定学习领域之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要想改造世界,控制人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后还不够,还要解决现实问题,能够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做创新的人,做顺应时代的发展的人。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性体现。

我们应该落实课程目标,我们当然要去学习,把握课程要求。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落实课程要求的这种规定。

20世纪50年代,阅读教学在吸纳了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和前苏联文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介绍作者,时代背景,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这个对于当前来说太落后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比如学习七律《长征》,一,预习展示。二,你品我读。三,质疑答辩词。四,激情诵读。学习不是知识的单向传递、灌输和搬运的过程,学生要对信息认真的建构,别像知识的二道贩子一样。老师要帮学生完成过程。

教学内容的确定,一,课程标准。二教材意图。三,学情。好好把握教材的课程目标,好好把握统编教材,比如《蝙蝠与雷达》,课程目标是学习阅读策略,学会向文本提问,单元的语文要素,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整理问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要求给问题分类,找出不同性质的问题。这几课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逻辑线上非常清晰。语文要素的阶梯化、梯度非常明显。

同样的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上,效果不一样。确定课文内容的人不能那么随意。

《蝴蝶的家》是略读课文,对上面学习内容的检验,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略读课让学生自己来,老师只负责督促检查。不要以为你讲透了才对学生有帮助。

学习园地的训练,读写的活动完全可以融入到课文当中,根据每课每单元的意图确定教学内容。一定要吃准每课每单元的要求,想教的太多,其实未必有益,甚至有害。老师有太强的责任感从某些方面来说对学生也不好。

小说,要求读,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初中第四单元,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第六单元抓线索,梳理故事情节,分析性格形成的原因。九年级下册,要求对作品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还要欣赏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学习目标是层层递进的。教学教材内容安排,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很可能面面都不到。

如何落实把握语文要素来教学呢?老师通过《赠刘景文》给我们讲解。

荷尽已有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红橘绿时。

受到挫折打击的时候,要乐观,秋天的荷、菊让人惋惜、感伤,但是看橙黄橘绿硕果累累,多好!积极乐观的看待秋天,看待人生的苦难,勉励朋友在遭遇贬官时,在困境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是三年级二单元“金秋时节”章节内容。要真正吃透、落实教材对教学内容的规定。

老师教学应完成的三项任务,一,评估学情。二,设计学习活动,创建活动情况。三,提供教学支持,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

离不开学情的把握,学情分析多是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或者“学生读懂课文没有问题”等印象式判断,没有进一步寻找“学习起点”与课文具体内容的“契合点”,没有深入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具体事实层面,对学习起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更缺乏具体分析。

要真正的从学生那方面来考虑,通过预习把握学生学习的程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让学生想象画面。如果老师光让学生抄写的话,那背的时候就不会。应该让学生进行思考。有一个学生,他问为什么“别样红?”为什么太阳一照,就特别红呢?这就是他学生心中的疑惑,没有得到解答。

确定教学内容,学生接受信息是要加工的,要打通关节,有连接点。学生不会的联系点才是教学内容。这是老师们平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应与时俱进,时代的列车呼啸而过,奔驰向前,如果不思进取,我们在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被远远的甩开,那就悲哀了,我们要不断的进行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终于整理好了,还真是如王主任所说的,真烧脑。

不过也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要有危机感,努力学习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7讲《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学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