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一)湿气

图片发自App

湿气重是现代人的通病

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它就像自然界中的水患一样,令江河决堤,河流泛滥,影响身体内环境的平衡。若能调理身体阴阳,祛除湿邪,体内“风调雨顺”,水湿也就会各行其道。现代人90%曾被湿邪困扰。

什么是湿气—外湿、内湿

外湿就是自然界中的水湿,比如天上的云、地下的水、早晨的雾露、冬日的冰雪,都来源于大气中所含的水气(中医称为湿气)。

内湿就是人体内的津液(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也就是西医学上的体液。人体中的体液约占人体体重的60%,这些体液中的主要成分就是水,不光是我们的脏腑、官窍等器官组织里有体液,就连细胞也被体液所包围。正因如此,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很重视人体内的水液代谢。

像上面这些正常的、生理的湿,我们称之为湿气,但是当湿气太过,变成了异常的、病理的,这时候的湿就叫做湿邪了。

湿邪与疾病

根据受邪的途径也有内外之分。外湿引起的疾病,多是湿邪通过口鼻、肌表进入人体内的,比如天气潮湿时久居湿地,露水很大时还在外劳作,淋雨或出汗后没有及时擦干身体等,都可能导致湿病。

内湿为病时,多是脾胃功能受损造成的。中医认为,脾胃主运化,如果脾胃功能正常,湿邪就会通过大小便等途径排出体外;但如果脾虚弱,水湿就会滞留在体内,从而成为一种诱发疾病的因素。

一旦身体里有了湿邪,外界若再有点儿风吹草动,就会引起身体病症反应。为什么有的人膝关节一疼,他就知道“明儿个要变天了”?这其实是外湿引动内湿造成的。(同气相求)

6月的日本,正是到了日本的梅雨季节。而这个季节,日本的气温高、气压低,外部的湿就不容易散发,许多人因此感到胸闷、身重乏力、肌肤黏腻、汗出不爽,情绪也偏于沉郁,加上生活习惯嗜茶饮酒,酷爱生冷,偏食甘味,所以很容易滋生内湿。湿土之气,同气相求,造成了日本人气虚、湿浊困重的体质。虽然他们的肌肤看起来很细腻,但大部分是因为外湿郁于体表所致,所以近年来,日本的过敏性疾病逐年增多,特异性皮炎、哮喘、鼻炎、花粉症几乎成为日本的国民病,而风湿性关节病、皮肤病、心脏病等也屡见不鲜。

避免湿邪

湿病既然跟人们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自己本身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那么,我们要避免和祛除湿邪,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善用外部环境

如果我身体有湿邪,那是不是平时我就不能游泳,要少泡脚、少洗澡,尽量少接触外湿呢?其实,外湿是需要在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才会导致体内湿邪加重。当你在泡脚和蒸桑拿的时候,反而可以通过发汗的方式排出部分湿邪。但是在泡脚、蒸桑拿或者洗澡、游泳结束后,一定要记得及时擦干身体水分。尤其是在淋雨后,最好能擦至皮肤潮红发热,然后再洗澡并换上干燥的衣物。有的人刚脱掉潮湿的衣服,就马上用热水洗澡,这样容易使寒湿入侵体内。同样的,夏天大汗淋漓时也不可马上洗冷水澡或去游泳,因为在汗孔未闭之时,容易让寒湿之气入侵。

克服不良生活习惯

1、以酒为浆,酒也是水湿的一种。适量饮酒可以通经活络,对身体有益,但酒为水谷发酵熏蒸而成,性热而质湿,如果喝多了,就会在体内形成湿热。

2、很多人喝冷饮,吃冰淇淋、凉水果。冷饮入胃会伤到我们的脾阳,如果脾阳不足,水湿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湿邪。

3、膏粱厚味是指那些油腻、精细的食物,也就是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果吃了过多的膏粱厚味,能量超过了身体所需要的,就会蓄积在体内,化为湿邪,湿久又会化热。

5、运动少了,湿浊之气出不去,就会滞留在体内。如果我们去跑步或打篮球,就会出很多汗,水湿就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排出去。但我们若只是坐着,身体运化水湿的系统缺乏锻炼,功能也会慢慢减弱。

6、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都比较大,极易造成精神紧张,这会导致体内代谢物的增加,增加湿浊之气。

好习惯+时间=健康

坏习惯+时间=疾病

你可能感兴趣的:(养生之道(一)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