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逻辑——中学生高效学习策略体系》 作者:叶修 思维方法专家,中小学学习策略专家,畅销书作家,自媒体人。
底层逻辑:基于心理学、脑科学研究与多领域高效思维方法
实操应用:结合中国学生的学习环境,强大的学科落地实操效果
视野高度:在思维能力的素养和层面上,解决中考、高考应试问题
第三章 学习的哲学——这是所有学习策略的核心原理
学习方法众多,哪些有效,哪些无效,该如何判断呢?有没有某些核心原理能够统筹众多学习方法,给我们以关键的启示?
要有素,也要有道。
1. 学习者的表象——大家都在学习,为什么结果不一样?
3名学生坐在桌前学习——假设他们是初中生,面对着一道难度较高的初中数学题。如果你是高中生或者其他领域人士,可替换成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具体的题目并不影响说明道理。现在,3名学生遇到的是下面这个问:
这道数学题很难, 20分钟过去了,他们都没有解出来。随后他们又各自花了10分钟看答案解析,学习本题的正确解法,并且最终掌握了。那么,在过去的30分钟里,他们的学习效果是否一样呢?
2. 高强度用脑——用这种原理,指导一切学习行为
单位时间内产生了大量有效思维
这个要点也是判定一个人是否高强度用脑的核心原则。
需要高度的专注
常有一定的吃力的、痛苦感
与疲惫用脑的区别
高强度用脑让人感到疲惫,但疲惫用脑并不是高强度用脑。高强度用脑,是指你在精神饱满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进行大量有效思考,从而可能造成疲惫和难受的感觉。疲惫用脑则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长时间用脑不休息,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饮食混乱导致大脑精力变差,患病导致大脑不清醒却强行电脑等。
与心流的区别
高强度与心流有些相似,但并不等同于心流。
有些人对心流的概念比较熟悉,它是指这样一种状态:我们主动从事某一活动,这项活动的难度接近于我们的能力上线,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得到反馈(往往是正面反馈),我们非常专心,并且饶有兴致地沉迷其中,不愿意被打断。
毫无疑问,心流属于高强度用脑状态的一种。
3. 为什么你的学习能力很弱? ——如何迈过学习能力成长的关键门槛
缺乏清晰认知
违反本能的难受感
缺乏有效的策略
要进入高强度运动的状态,最好是三个条件同时满足——能够接到相关理论信息,了解高强度用脑的理念;有强大的动力去克服高强度右脑初期产生的痛苦;懂得具体的学习策略。
4. 符合高强度用脑原则的流行理论——刻意练习、学习金字塔理论与元认知策略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主要原则包括:
在舒适区之外练习
有明确的练习目标
在练习中能得到反馈
高度专注
有针对性地提高某些方面的能力
学习金字塔理论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指的是学生应当主动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包括制订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进行反馈调节等几个环节。
元认知策略提出,如果学生能够一定程度地参与上述环节,并不会因此分散精力、降低学习效率,反而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本章结语
如果没有高强度用脑,你的学习就很肤浅,所谓的努力只是停留在体力上,而没有入脑,就像机器在空转,并没有做功。绝大部分高效学习策略都需要融入高强度用脑的原理,这一条学习的哲学能够指导我们对各类学习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初步判断。
一起思考以下这些问题:
你学习时有没有进行高强度用脑?
学习不同学科的用脑强度一样吗?哪些学科的用脑强度高,哪些学科的用脑强度低?
你这些学科的成绩如何?
当你尝试高强度用脑时,自己有怎样的感受?
你遇到高难度的练习题产生怎样的感受?大脑状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