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预想理论

      人能吸取知识,往往不是因为机械式的重复,而是因为事先对此有所预想,譬如人想知道怎么开车,那得有想怎么操控车的欲望为前提,他才有心思去学,如果没有事前对此有计划和预想,那么被动去接受是很困难的事,学习的效率也就非常低下。又如记忆单词,这是很需要预想的,看到一个单词,就要联想其相关的单词,变化形式,派生词,词组,句子,近义词,反义词,等等,这些就是预想。只有主动去思考,才会更有效率地吸取知识。所以有预想和没有预想,就是主动和被动的区别。主动地做事情总是被动做事情得多。

        预想实际是在人的记忆中开辟一个位置,为将来的知识预留一个位置,它能主动地扩大人的记忆领地。人对很多事物有好奇心,那就很容易接受相关的知识,因为好奇心就不断预想出一个个未来大脑将要接受的知识的位置。人的心灵吸收越多的知识,记忆领地也就越广大,能越有技巧性地预想和接受知识。

      对于大脑而言,付出就是获得。在人的寿命周期内,大脑基本是用进废退,越有技巧地思考,就越有思考的能力,所以付出即是获得。对知识的预想,实际上是不断为未知的知识付出,而且这种付出是具有长久效应的,它本身只是一个闪现而过的念头,却可能在未来带来巨大的效益。比如爱因斯坦孩童时曾想象自己追着光跑会看到什么,他并不能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是心里闪过这个念头,对此有所预想,便在日后将思考和精力付出在物理、数学上,有所建树。所以预想的事情,往往就是当时不一定能解决,它也在人的记忆里留下一个位置,因为它是人主动的念头,比外界接受的信息更难以磨灭,只是人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忽略它。但只要专注于学习,预想的效应是巨大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预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