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用研分析报告,告诉你大部分人的学习现状

本文是篇用研分析文章,可当做了解行业分析结果来看,也可当做用研调查的过程还原来看,如果认为遗漏/不当的地方,可私信我交流

1.背景分析

现有教育培训市场主要划分为:

K12:从幼儿园到12年级

职场教育:学历性的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大学/中专/职高等)

兴趣教育:音乐/绘画/书法培训班

技能培训:新东方/蓝翔等

应试的职场教育与社会岗位需求的脱节造就了一批泛社会大学的产生,例如:网易云课堂/馒头商学院/腾讯课堂等,专门为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和初入职场小白培训职场岗位专业技能。而本次调研的用户对象筛选以及最终导向结果也是以此为基础奠定。

1.调研用户

共计调研用户22人,总体定位在工作3年左右的职场人群,深度访谈用户8人(1年工作以上),问卷调研用户14人(一年工作以内)。

其中学生7人,1年以内7人,1年~3年4人;3年以上4人

按工作年限划分比例图

2.学习的动机


根据深度访谈用户的原始调研结果进行提炼,归类之后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生存

学习动机产生的路径:大学毕业求职产品经理岗位,发现学校所学与岗位所需不匹配,进而去了解学习产品经理岗位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

典型的代表场景:刚工作/新岗位/新环境/新要求

学习的的方式大致可分为:沉浸式/体验式/教学式

对应的用户原始调研结果:就业压力/不甘心/公司要求/现有只是技能不够用(被动)/工作、外界压力(被动)

第二阶段:安全感 | 舒适区

学习动机产生的路径:A发现同城市的同龄人做着和自己差不多一样工作的B过的比自己好,进而触发自己学习的动力

典型的代表场景:各种场合下的别人比我好

学习的方式大致可分为:分析式/总结式

对应的用户原始调研结果:攀比心理/看见厉害的同类人/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自我价值提升/培养核心竞争力

第三个阶段:自我实现

学习动机产生的路径:对摄影本身非常感兴趣,想利用学习摄影来战胜自己的懒癌触。坚持到一定时间发现,咦?学习摄影不止可以战胜懒癌还能在给自己直接利益回报的同时进行自我实现啊

典型的代表场景:不好意思没找到,可以对标自己身边那些把兴趣爱好做成事业的人

学习的方式大致可分为:此项没有进行分析

对应的用户原始调研结果:自我价值实现/自我增值/兴趣/喜欢/战胜懒癌/实现自我驱动

3.学习的场景


原始调研数据

这里在做组合场景分析时遇到一个坑:如果想要对调查问卷结果两两组合分析,那么在问卷题设置的时候就不能设为多选,最终的结果就是把自己坑的人肉去删除无效组合(存有一定的主观判断导向)

组合学习场景分析结果(删除无效组合):

100% 下班后 在 家

80% 下班后 在 公司

70% 周末 在家

--------------------

40% 早上起床后 在家 / 工作中空闲 在 公司 / 下班后 在 路上

30% 周末 在 图书馆 / 下班后 在 咖啡馆

20% 周末 在 咖啡馆

主要集中学习场景特点:时间充裕,空间相对私密安静且容易达成(例如:去咖啡馆/图书馆这个场景就需要花费在路上的时间)

4.学习内容形式、导向、来源


原始调研数据

学习内容来源与导向的组合分析(删除无效组合):

挑选出内容导向中的【工作需要】【目标导向两者】对比,会发现工作需要的导向远大于目标导向。映射的结果就是:碎片化单次的爆款话题性/事件性学习内容的热门程度远大于有目标计划的周期性学习内容,同理的供给端也能发现单个老师单次的学习课程内容产出多,而持续性和周期性少

挑选出内容来源中的【公众号】【学习平台】对比,会发现公众号的内容来源远大于学习平台。映射的结果就是:碎片化学习的行为习惯让用户选择学习平台的心里门槛较高,而学习平台对于用户输出内容的价值以及粘性过低

学习内容来源与形式的组合分析(删除无效组合):

挑选内容形式中的【一篇文章】【视频课程】对比,同样的会发现一篇文章的内容形式易接受程度要大于视频课程。进一步的映射出碎片化的轻量学习内容更符合当前用户的学习行为习惯,能够让用户没有心理负担的进行首次尝试。而视频课程的学习内容形式目前只处于中等阶段。

5.学习频次、周期


原始调研数据

组合学习频次周期分析:

33% 碎片化学习,每天都会看一些

25% 碎片化学习,每周学习一两次

16% 在一天内会拿出整块时间专注某个内容的学习

8% 定月为周期的学习计划,碎片化的去进行学习 / 定周为周期的学习计划,每周学习一两次

受限于调研用户的整体偏工作3年左右导致频次较高、但周期较短。碎片化的学习内容适合每天推送给用户,而需要坚持一定时间周期的计划性学习应该拆分到周,最长不超过一个月以上。

小结:

碎片化的学习行为习惯占据主要部分,所以轻量的【一篇文章】【问答】【交流】的内容形式更能够让用户没有心理负担的去进行首次尝试

有组织有计划的系列课程学习周期最长不应该超过一个月,学习内容的形式由【一篇文章】【书】【视频课程】【问答】【交流】用户容易接受程度依次递减

有组织有计划系列学习课程拆分为每天以【一篇文章】轻量形式的内容去刺激培养用户的学习行为习惯最为有效

内容的导上,【工作需要】【兴趣爱好】【行业知识】【目标导向】用户容易接受程度依次递减

下班后、周末、工作日早上以【公众号】的方式传递给用户学习信息最佳

6.关键词的提炼分析


原始调研数据

提炼分析结果:

没有系统化计划的碎片化学习,容易被一个点吸引之后继续2次学习;导致学习的内容普遍为单次单个老师的产出,而没有形成系统化,内容深挖也不够,可学习的持续周期不长

认为基础的知识(什么是基础的知识有待定义)自学或通过免费的学习渠道就可以实现,没必要去付费

现状普遍干货太少,理论知识过强,缺少能够直接实践和落地的学习内容,同时1.5h-2h的学习成本时间过高

关注新颖和有干货的学习内容,且内容定位清晰

学习过程中的流畅体验的舒适度,和氛围的浓郁度将提升学习的动力,看重最终的学习结果

单次少量付费,普遍接受100元以内,不超过500元

上述,本次用研分析第一次提炼,第二次的方向会是同类产品的分析,以及根据本次用研分析结果产出小型的产品DEMO去向被调研用户/小范围同类型用户求证用研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当然本文也是一个变向的进行用户求证,如有认为遗漏/不当的地方可私信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篇用研分析报告,告诉你大部分人的学习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