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摘自《家风:遗失的优秀传统文化》


家风是软实力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传承至今的古文明。几千年来,中华文明是以家庭为背景,以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非常清楚,家庭,而不是个人,才是社会最小的单位。在西方社会,个人是社会人群最小的单位。问题就出在这里。中国人的小孩出去闯荡,是代表这一家人的。所以,我在外时就会时时刻刻记着,我是曾家的人,我不能丢曾家的脸。不管你走到哪里,都是一样。

    只要每个家庭都健全,这个社会就不可能不健全;只要每个家庭都健全,这个国家就不可能不健全。所以齐家治国就是这么来的。每一个人无论如何,都要先把自己的家庭管理好。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家是无限责任的,不像美国人的家是有限责任的。什么叫有限责任?就是这个小孩子长到18岁以后,父母就没有责任了。你要读书,就自己去贷款;你要工作,就自己去找。你要干什么,不要问父母,由你自己决定。因为你已经长大了,你应该独立。

    我们中国人,再怎么忙,逢年过节再怎么挤,都要回家过年。所以很多老外问我:过年那么重要吗?打个电话就好了。他们完全不了解我们在外拼死拼活,就是为了春节那几天短暂的团聚。不然为什么?你看我们每年的春运,那是全世界叹为观止的。难道我们不知道回家的辛苦吗?手上拎着大包小包,挤了汽车挤火车。但你空手回家行吗?不行。再怎么样也要给父母亲人带份礼物吧。千山万水,不辞劳苦,就为了短短的几天。

    在外国人眼里,我们的行为奇笨无比。他们会想:你干脆把车钱寄回去,给你老爸、老妈用就好了。可是他们不知道,我们的爸爸妈妈不在乎这个钱,因为他们觉得钱不能代表什么。

    在一个中国人的文化意识里,家庭所占的位置非常重要。所以,我们非常注重家庭的氛围,注重家风,注重家风的传承。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家庭观念渐渐淡泊,家风似乎也被人们遗忘了。

    到底什么叫作家风?家风用现在的话来讲,叫作软实力。可见,中国人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格外重视。家风就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不断传承下来的那种很难用语言说得清楚的东西,可以说是一种风气。

    我们经常说要门当户对,但是我们常常理解错了,以为只要两家财富及社会地位相当,都有多大的官,都有多少钱,就叫门当户对。其实不然。门当户对指的是两家的家风很接近。因为我们的错误认知,常常使得我们对以前的一些传统的东西很怀疑。这些东西是不是过时了?是不是有点儿迂腐?是不是现在不管用了?这一点是我们要特别小心的。家风中的这个家,是全世界每一个人都有的。但是每一个人想到家,所想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就好像现在的人一想到汽车,脑子里所浮现出来的汽车款型几乎都是不一样的。

    西方人的家,只是孩子们18岁以前所依托的一个成长的场所。孩子在18岁以后离开家,从此跟家人的关系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我们中国人完全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家是一辈子的,我们跟家人的关系一辈子都不会改变。于是很多外国人说,中国人永远长不大。我们本来就不需要长大。只要有父母在,无论我们的年龄有多大,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孩子。这是《易经》给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启示。

    我们认为,社会人群最小的单位是家庭,而不是西方人所说的个人。所以,孩子在外面说错话,做错事,我们不会骂他,我们只骂他的父母。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不知道为何要这样?因为中国人对家庭的看法跟西方人是不一样的。孩子是谁教的?父母教的,我们不能把责任都推给老师,老师的责任是在孩子六岁以后,而且他所教的也只是知识而已。家庭是负责道德的,学校是负责知识的。所以,我们骂人,都骂“他妈的”。骂“他妈的”,就是说他妈妈的教养不好,才会有这样的小孩。

    所以,我们又误会了“易子而教”。我们往往认为,“易子而教”就是我家孩子我教不了,你去教吧。其实不是这样的。“易子而教”是指知识方面,而不是指道德方面。在道德方面。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个学习对象,其次就是爸爸。所以,父母跟孩子一辈子的道德成长,绝对是密不可分的。换言之,孩子在外面并不代表他个人,他代表的是他的家庭,甚至代表整个家族。所以,孩子在外面说错话,做错事,该骂的是父母。

    这样,我们又会觉得,做父母好辛苦啊。的确是,所以在中华文化里面只有《孝经》,没有《慈经》。因为父母很辛苦,所以孩子不能随便去挑剔父母。你怎么能给我吃这么差劲的饭菜?你怎么能给我穿这么难看的衣服?你怎么这么穷?你怎么这么丑?不可以。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批评人家是怎么当父母的,真是愧对圣贤。我希望大家可以真的正本清源,对我们中华文化做一个了解。

    家风是传家宝

    中国人经常很自豪地告诉别人,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传家宝是什么?多半是宝物,稀世珍宝,可是,类似那样的宝物是比不上家风的。我们也常常听到很多人说,这是我们家的宝贝。宝贝是什么?多半指的是很可爱的孩子,那是宝贝,但是那也不如家风。家风在中国社会,是至关重要的传家宝。中国人所求的,是长治久安。一个家庭如果一阵子好,一阵子坏,还要家风干什么?家风的风气很不容易形成,所以一旦形成,我们就要让它长长久久。这方面,也可以让我们突然间醒悟,为什么世界上所有的古文明,只有我们可以绵延不绝,这是跟家风有着密切关系的。

    为什么说家风是传家宝,因为家风是一点一滴累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有父子,有夫妇,有兄弟,有朋友,有君臣,难道其他国家没有吗?当然有,伦理是全世界都有的。那我们这些有什么稀奇呢?我们平常又说错了,我们的特色,不是伦理,而是伦常。古人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伦,人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孟子认为: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这个伦常,怎么让每一代人,每一个家里面的人,都合理地参与?我们在参与前面,特别加上两个字,叫“合理”。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要很清楚,你怎么样合理地参与,才能够使家庭有一个良好的风气。良好的风气,是值得我们世世代代小心翼翼地加以呵护,加以发扬光大的,这才叫家风。

    那要怎么样才能做得到呢?这点也是西方人非常困惑的。西方人很重视道德,不是不重视。我们千万不要说中国人怎么样,搞得西方人不能接受,因为我们平常讲的都没有讲到能够让他们心悦诚服的地步,那样反而害了我们的祖先,害了我们的圣贤。

    当然,我们讲过,全世界都有伦理,只不过我们有伦常,他们没有。全世界的人都重视道德,西方人把道德交给宗教,他们由上帝来管,我们不是,我们的道德是由家庭来负责。孩子的品德,在外面的言行表现,家长有逃不掉的责任,所以说,家长的责任重大。

    因此,我们就想到,孔子有一句话,叫作“反求诸己”。任何事情,不怨天,不尤人。“怨天”是说你怨天,老天根本不理你;“尤人”是你把责任推给学校,推给社会,也无济于事。你必须要反求诸己。我们家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家风这么差?你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家庭才有复兴的希望。

    我研究中华文化几十年,发现必须要把家庭教育抓得很紧,非常严谨,一丝不苟,绝对没有什么好商量的。只有这样,良好的家风才会传下来。我们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可我们又把这句话曲解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是指什么?指儿孙将来要做什么,那是他的事儿,你不要去干预他。但是儿孙的福不福,你要替他奠定良好的基础。只要我们有心做到,就永远是充满了希望的。

    我从事教育几十年,长期跟年轻人在一起。我知道现在的年轻人知道林肯的多,知道岳飞的少。我心里想,学校的老师都在教什么?林肯是了不起,但是我们民族也有了不起的人。宁愿让小孩知道外国的伟人,而不让小孩知道我们本国的伟人,这不是崇洋媚外吗?了解外国的历史跟了解本国的历史,哪个更重要?当然要先了解本国历史了。有多余的时间你再去了解外国。一个人,你住在山东,你对山东完全不关心,你对山东完全不了解,就算全世界你都了解,有什么用呢?

    人的认知习惯总是由近及远。我对身边周遭的事情会格外的关心,因为它跟我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最想知道的,是我们社区的变化,而不是那些我从来没有到过,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的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那些地方跟我们实在没什么关系。我想这样分析应该是合理的。

    如果我们老师总是教外国人的历史,最后我们中国的小孩一定会想变成外国人。现在,你随便问一个高中生:你想不想出国?他一定说:想。现在你再怎么说外国不好,他也不会相信了。这是我们不恰当教育的结果。

    同时,孩子的父母也要负有很大的责任。很多年轻的学生跟我讲:我从小的时候,我爸妈就跟我讲,做人比较要紧,学业成绩无所谓。你只要考及格就好,你要好好养成好习惯,这才对。其实他们这么说都是在骗我。我说:你怎么可以这样想呢?你怀疑你父母不对。他说:我没有怀疑。当他们吃饭的时候,一看电视,每当某个学生被名牌大学录取了,两个人就眉飞色舞。你看,李家的小孩考取清华了,真棒。他们那种眼神就在告诉我,你不考取就会让我们失望。我就知道,他平常讲的话都是骗人的。

    可见,在一个家庭里,父母的言行举止要前后一致,不要前后矛盾,要知道,这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家风代表一家人的“气质”

    一定要振兴家风。那么,如何振兴家风?我们这里提出三个观念,供大家参考。

    第一,人生在世,不是为了争权夺利,不是为了权利义务,我们要善尽自己的责任。丈夫有丈夫的责任,妻子有妻子的责任,儿子有儿子的责任,女儿有女儿的责任。在共同努力之下,先给自己的家庭立个规矩,使邻居都非常欢迎我们。将来走出去,才能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代表这个家庭,都可以做别人的榜样。若可以做到这些,我们就完全可以达到古圣先贤对我们后代子孙的期望。我们这一辈子,就非常荣幸,因为可以把古圣先贤的理想实现,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想做到的事情。

    我们今天最缺乏的就是信任。说明书不敢相信,保证书不敢相信……什么都不敢相信。大家应该知道,家风是值得信任的。我们中国人最喜欢打听。儿子交了个女朋友,做爸爸的一定想办法去打听女孩家怎么样。我们要升迁一个人当高阶层的干部,一定会派人去打听他们家给别人的观感怎么样。家风不容易作假,家风不容易欺骗,它实实在在地代表这一家人的“气质”。气是看不见的,质是看得见的。可见,我们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一阴一阳,因为阴阳永远是不分的。

    家风让我们真正地把中华文化落实在每一个家庭中,让每一个人真正地把它表现出来。我们家人之间因为有亲情,所以很容易说“你这样做不太好,你要改一改”。从种种事实,我们可以了解到,家真是一个最能够具体落实中华文化的单位。但我们不是不提倡个人的作用。大家不要看到这里就说“中国没有个人,好可怜”,不是这样的。我们是每一个人都在家里面做好培训,有家人全力支持,这样我们才可以很好地提升自己。

    在中国,儿子在外面都说:我爸爸叫我来做什么事,我爸爸让我来向你报告什么事。我们很少说我怎么样,因为你说“我”,人家就不敢相信了。你这么说,那你家人有什么想法?所以现在很多人,在外面讲了半天话,等于零。每一个人在外,都代表一个家庭。所以,如果你一开始就说我怎么样,人家就会怀疑你这个人到底代表谁,是代表你自己,还是代表你的家庭?从而产生一种不信任感。

    第二,中国人最大的美德是成全。我成全你,你成全我,只有家人才做得到,因为家人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有浓厚的亲情,所以我们要先从家人之间做起。我们把所有中华的美德,在我们的家里,不分老幼,不分男女,通通发扬出来,这样一家一家做起来,很快就能延伸到一个社区,然后延伸到一个省,最后,让良好的风气能够覆盖整个国家。

    我们不要总是感慨:“以前的理想的确是很好,只是做不到。”怎么会做不到呢?孔子说:“仁乎远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中国人所有的事情都是你想不想做而已,只要你想做,马上就可以做。我们要先记住自己的责任,再弘扬中华文化时就不会忘记。

    第三,不要管别人,只管自己。我们不要管别人如何,只问自己要不要。你若要去做,就做,做了有没有成效,以后再说。因为这样的心情,其实是最没有阻碍的,也是最容易成功的。

    从现在开始,大家要养成习惯,当你看到任何事物,当你遭遇到任何情况时,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告诉自己:反求诸己。就是说任何事情要向内反省,不要老向外假求。我们现在受西方的影响,动不动就向外假求。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教导我们,遇事要向内自省。如何向内?就是告诉自己:我刚生下来的时候,是一无所有的。所有的东西统统是身外之物。有也罢,没有也罢,都无所谓,不必那么紧张。因为最后两腿一伸,什么都没有了。“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我空空地来,空空地走。一个人怀有这样的心态就平和安详得多,做事情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挂碍。如果一家人都是这样平和安详的心态,那么家庭里就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解决的。

    家风祈求长安

    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大,六岁看老。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的风气,每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都多多少少有点儿不一样。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刻意避开“一样”或者“不一样”,只说“多多少少有点儿不一样”。这是关键。因为现在的人,要么说一样,要么就说不一样,其实,这都是不存在的。你要求每个家庭都一样,是做不到的,也没必要;你说每个家庭都不一样,那根本不可能,因为大部分家庭都是一样的。

    我们今天动不动就说“社会是多元的”,其实对于这句话我们要格外小心。社会能多元到哪里去呢?你能不吃饭吗?你能不上班吗?多元离不开一元,一元离不开多元。换句话说,我们做的所有事情,其实用四个字就可以总结,叫作“大同小异”。所以,家风是大同小异的,而且同的地方比较多,不同的地方比较少。每一个家庭根据各自特殊的状况,做出一些调整,就成了每个家庭独有的家风。这是非常自然的现象。

    中国人的家风里都会祈求“长安”。“安”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西方人说“OK”,中国人说“安”,这个“安”就相当于西方人所讲的“OK”,意思是说你不要担心了,没有问题了,可以过得去了。我们平常所讲的话,比如“一路平安”“合家安好”“国泰民安”“平安是福”,几乎都离不开“安”字。我们写信给父母,最后也会写上“祝双亲大人安康”,也是要“安”。

    安是我们最基本的、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的要求。当你开始不安的时候,再有钱也没有用;当你开始不安的时候,会觉得到处都充满危险。所以,安,家家户户都离不开。

    那什么是安呢?现在的中国人,其实都在学西方,见面就说“早安”“午安”“晚安”。那其实是西方人的习惯,中国人是不分早、中、晚的。中国人一天到晚都要安。我们总想把西方这些变成风气,到最后却发现,这些其实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些跟我们心理上的感觉是相抵触的。中国人不可以说“你好”,不可以说“我好”,只能说“大家好”。

    “大家好”的意思是大家安好。因为我们要的是长长久久的安。这个“长”,可以是“长久”的“长”,也可以是“经常”的“常”,这两个字是同音。没有经常,怎么会长久呢?要长久怎么可以脱离经常?所以“长安”这两个字,永远是我们内心共同的需求。

    如果从更高层次谈,我们的家风,其实就三句话:马马虎虎,不马虎;随随便便,不随便;糊里糊涂,不糊涂。大家好好把这三句话想一想,就可以想通很多事情。现在大部分人,都是受西方的影响,把它们分得很清楚,认为阴就是阴,阳就是阳。其实这根本就不合事实。阴和阳是永远在一起的。一个人完全不马虎,可能吗?完全马虎,可以吗?该马虎的时候,一定要马虎;不该马虎的时候,绝对不能马虎。该严肃的时候,一本正经;该放松的时候,就放松一点儿。

    当然,放松不是放纵。现在很多人就是放纵。比如,在飞机上,穿得比在家里还随便,那是中国人吗?中国人外出就要有外出的样子。外出穿得比在家里还随便,这个人就是没有核心价值,没有中心思想,就是家风已经被败坏掉了。

    家风必须和谐

    心跟心连在一起,才叫和。当大家的心不齐的时候,就是嘴巴和而心不和,那就是最终会导致一事无成的一团和气。比如爸爸叫儿子出去办事,突然天气变了,这时候爸爸就要赶快跟出去,帮助儿子解决一些事情,不能让儿子自己去。否则,同样的情况出现三次以后,父子感情就会越来越淡。对待任何事情,我们千万记住,人心是肉长的,这句话是最重要的。只要你关心他,他就关心你所交办的事情;但如果你不关心他,他就会依法办理,而少了我们中国人最重视的情。

    中国人特别注重和谐。和谐从哪里做起?从家庭做起。如果家庭不和,社区就不可能和;社区不和,县市就不可能和;县市不和,省也就不可能和;各个省都不和,国家怎么可能和呢?而且嘴巴和没有用,心和才重要。怎样才能心和?

    第一句话,每个人都要记住,不要因为自己害了大家,不要使自己成为害群之马。每个人都提醒自己不要做害群之马,不要因为自己一个人败坏了家庭声誉,不要因为自己一个人连累了整个公司,不要因为自己一个人败坏了整个社会的风气。每个人抱持这样的想法,大家就和谐了。

    第二句话,别人的家庭怎么样,我们管不着,我们只能管好自己的家庭。但是现在的人都是倒过来的,自己的家风一塌糊涂,管理得毫无章法,眼睛却总是盯着别人家,对别人家的这个那个指指点点。其实任何人都管不了别人,谁管得了谁呢?每个人把自己管好,大家自然就会相安无事。不要管别人,因为只要管好了自己,管好了自己的家,别人才会以你为榜样,模仿你。中国人很会模仿,但模仿不等于崇拜,崇拜是很糟糕的。

    最后一句话,一个和谐的家庭里面,一个和谐的团体里面,每一个人都没有绝对的权威性,只有影响力。大家都在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可以对上(长辈),可以对下(晚辈),也可以对左右(左邻右舍)。《大学》里对这一点讲得很清楚。《大学》里讲到,你把自己做好了,使得上面的人自己觉得不好意思,于是也做得好了;而下面的人也会因为不好意思而做得好了;左右的人见大家都做好了,不好意思,也把自己做好了,如此一来,你就有了不起的贡献。这就是充分发挥自己在团体里、在家庭里的影响力的结果。所以,只要你能向上、向下、向左右四方八面发挥一定的影响力,你就是最有价值的。这才是一个有人格的人。

    “家和万事兴。”和谐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自觉从自己做起。每一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不仅要自尊,还要敬人,这样才能产生真正的和谐。

    一个家长,如果做到家人都听他的,那这个人就太霸道了。一个家长,如果做到所有人都对他有意见,那他也是失败的。做家长,不能适可而止,就会要么太失败,要么太霸道。一个团体,要保留百分之五的反对声音,才是真正的和。和到百分之九十五是真和,和到百分之百,我们就知道那是假的,因为百分之百和,就表示很多人有意见也不讲出来,才会这样百分之百一致。那百分之五的不同意见有一个代号,就叫魏征。领导或者家长看到有魏征,他就会很小心,如果没有魏征,他可能就会变得很霸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风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摘自《家风:遗失的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