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小孩是怎么变坏的?

网剧《隐秘的角落》最近大火,火到我在微博上“看完”了。后来找了原著小说《坏小孩》来看,花了2个多小时读完,网剧与小说有些不同。总结就是,小说里的人物更坏,且小说里的朱朝阳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小孩。

区别:小说里的严良是个具有丰富办案经验的大学教授,网剧里的严良是小说里的丁浩。小说里没有普普妹妹白血病的情节,丁浩和普普从孤儿院的跑出来,是因为新的孤儿院院长是个变态,多次猥亵、侵犯普普。

朱朝阳的变化(以下文透)

1.朱朝阳是个初中学生,一开始是个单亲家庭背景的学霸,对同学的欺负逆来顺受。

2.朱暑假遇到了他小学时的好朋友丁浩,丁浩带着一起逃出孤儿院的普普。

朱朝阳发现了他父亲对他同父异母妹妹晶晶的偏爱。他爸身家过千万,是在他妈孕期时出的轨,对他基本不管不问不给钱。

3.朱朝阳、普普、丁浩三人外出玩耍,无意中拍下张东升杀害他岳父岳母的过程。朱主张报警,普普主张找张朝阳敲一笔钱。

4.三人外出,碰见晶晶,想给她点教训,朱朝阳在晶晶言语刺激下,将晶晶推下了楼,晶晶摔死。

5.惊慌之下,朱朝阳发现未满14周岁,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他知道他要杀人了。

6.朱父的老婆怀疑是朱朝阳杀了晶晶,找人对他和他妈泼粪,泼油漆。朱父依然没有表现出对朱朝阳的关爱。朱对父亲的感觉,从渴望父爱到了恨。后朱父拿手机录音,问朱朝阳有没有杀晶晶。朱朝阳觉得他爸开始怀疑他了。

7.三人(朱、普普、丁浩)找张东升要钱。后朱朝阳发现,张东升在不在场的情况下杀了他老婆。他拿视频威胁张东升说出谋杀的办法,并帮他杀他爸和后妈。张东升实施了杀人计划,且由普普和丁浩协助完成。

8.交易达成后,他们约定交出视频,但朱朝阳知道张东升是想杀他们灭口的,于是借张东升之手,毒死了丁浩和普普。而他拿匕首捅死了张东升,且假造现场,说张东升是丁浩临死前杀的。

9.案件的关键证据是朱朝阳的日记,他在日记中写的普普、丁浩都是不良少年,把锅推给他们,自己和这些案件都没有关系。而这些日记,其实是他近一个月才补的,剧中唯一怀疑朱朝阳的严良教授通过鉴定发现了这个bug。但是严良教授在犹豫是否要拆穿朱朝阳的谎言。小说在这儿结束了。

另外说几句,在这故事里,朱朝阳他们出场的场景也很少,因为他妈在景区工作,经常好几天不回家。

坏小孩怎么变坏的?

1.成长环境。朱朝阳的父亲身家过千万,半年时间却仅过年的时候给了朱朝阳2000块钱,朱朝阳他妈在景区售票,只挣一个月一两千的幸苦钱。朱爸对朱朝阳不管不问,对和后面妻子生的女儿却万般宠爱,要什么买什么。且这个哥哥和妹妹的第一次见面,朱爸让朱朝阳叫他叔叔,原因是以免他女儿知道了,心理上有想法。一系列的事情下来,朱朝阳对他这个妹妹越来越恨,对父亲也越来越恨。

2.缺乏对心理健康的引导。朱妈因工作原因,经常连着几天不回家。在这些孩子们心理出现偏差的时候,根本没有人发现,更别提引导和制止了。

3.对生命的漠视。朱朝阳黑化还有个关键点,就是他发现未满14周岁是不用负刑事责任的。仅因为不用负刑事责任所以就势无忌惮了吗?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题材的小说,东野圭吾也写过。《彷徨之刃》里,一名少女被一群未成年男孩折磨致死,却因为未成年而免于他们应受的处罚。受害少女的父亲走上复仇之路……

书里写道:

“犯罪哪里分大人和小孩,只有坏人而已。”

“正义存在于心底,还是空洞的条文中?法律保护的是受害者还是凶手?为令少年犯改过自新,是否就可以无视受害者撕心裂肺的痛楚?理智与情感,苍白的法律与复仇的渴望激荡冲突,彷徨之刃究竟该指向何方?”

关于刑事责任年龄这一点,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包括故意杀人、强奸等特定八种罪时,应负刑事责任。”

要不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也是近期经常被热议的话题。之所以有这样的争议,是因为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已不是个例。有一组数据,2019年1月1日到8月31日,广州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故意伤害、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八类严重暴力犯罪的有57人,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涉及刑事案件的有256人。

“未成年人犯罪频发,说明未成年人从各种途径接触的信息越来越早,未成年人的心智和身体都越来越早熟。”有律师这样说。这种早熟没有经过很好的引导,导致对生命的尊重、对法律的敬畏不够。

去年10月,大连一名10岁女孩被一名13岁男孩残忍杀害。人民日报微博对这一事件评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正在审议之中,血的教训再次冲撞人心!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如何破题?必须早发现早预防,实行分级干预。

防止小孩变坏,要多管齐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坏小孩是怎么变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