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经典咏流传》第五季第6期开场白引用的诗词赏析。云自无心水自闲。独有春红留醉脸……

撤贝宁开场白:

  经典之美从来就带着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1]”,在淡泊宁静中,生发出坦荡;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2]”,在黯然神伤中,看到不舍深情;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3]”,在时光流逝中,保存一份神往;

  “岁华一任委西风,独有春红留醉脸[4]”,在凋零秋寒中,发现一丝春意;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5]”,在历经风雨后,依然平和自如。

  让我们走出“小园香径独徘徊[6]”,也“莫问千秋万岁名[7]”,在广阔天地中发现自己,“绿阴冉冉遍天涯[8]”。

1.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彻,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其乐,逍遥而惬意。移情注景,景中寓情,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2.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出自宋代姜夔的《长亭怨慢·渐吹尽》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春已深,柳絮吹尽,柳阴浓绿 。长亭边,离人黯然销魂,而柳则无动于衷,依然“青青如此” 。以柳之无情反衬自己惜别的深情。

  “男女相悦、伤离怨别”情词,词人与众不同,屏除秾丽,着笔淡雅,不多写正面,而借物寄兴,旁敲侧击,有回环宕折之妙。

3.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出自唐代岑参的《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如果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语愤情悲。

  诗人用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绵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4.岁华一任委西风,独有春红留醉脸。

出自宋代秦观的《木兰花·秋容老尽芙蓉院》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西楼促坐酒杯深,风压绣帘香不卷。

玉纤慵整银筝雁。红袖时笼金鸭暖。岁华一任委西风,独有春红留醉脸。

  此词是宋绍圣三年(106年)被贬到长沙时的酬妓之作。

  “岁华一任委西风,独有春红留醉脸。”隐约透露出词人内心的波澜:那一任岁华委西风的放旷,那醉脸上的春红,是那位红颜知己,也是词人自身!芙蓉院妓能与她仰慕的词人相见,歌彼之词,献己之技,对她而言,当然是一件幸事。被盛情相邀,殷勤相侑的词人,在“洒杯深”之后,当然也会春红满脸。那歌,那酒,此时成了沟通彼此情感的桥梁,而秋容老尽的芙蓉院妓的处境,又引起词人对自己的身世、地位的联想!此两句,看似写对方兴之所至时的忘情,实际上已经暗含着词人自己悲苦的内心感受。只是,这种情绪被处理成一个义妓的神态,以一种艳思弱化掉了那一声长叹。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指的就是这种手法。

5.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云散月明”“天容”是“澄清”的;风恬雨霁,星月交辉,“海色”也是“澄清”的。以“天容海色”对“云散月明”,仰观俯察,形象生动,连贯而下,灵动流走。而且还用了句内对:以“月明”对“云散”,以“海色”对“天容”。结构方面又有共同点:短句分两节,先以四个字写客观景物,后以三个字表主观抒情或评论。看似写景,意在抒情,抒情中又含议论。就客观景物说,雨止风息,云散月明,写景如绘。就主观情怀说,始而说“欲三更”,继而说“也解晴”;然后又发一问:“云散月明”,还有“谁点缀”呢?又意味深长地说:“天容海色”,本来是“澄清”的。这些抒情或评论,都紧扣客观景物,贴切而自然。

  这两句诗,境界开阔,意蕴深远,给读者以美的感受和哲理的启迪。

6.小园香径独徘徊。

出自宋代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此句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7.莫问千秋万岁名。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

那能寂寞芳菲节,欲话生平。夜已三更。一阕悲歌泪暗零。

须知秋叶春花促,点鬓星星。遇酒须倾,莫问千秋万岁名。

  词人自二十二岁起,担任康熙侍卫,扈从銮驾南巡北征。如今又是一年一度的芳菲时节,但是词人却因志不得伸、失去自由而终日悲愤哀伤不已。值此春夜,他却独自不成寐,挨到三更时分,愁情更浓,于是悲歌一曲。

  时光荏苒,秋叶飘零,春花盛开,年复一年地催促着人由少到老,除了徒增白发之外,了无生趣。词人风华之年,尽在枯燥的鞍马间度过。既然理想渺茫,人世如风,等不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时候,那么何妨有酒就干,一醉方休,不戮力去追求千秋万岁的俗世功名。

  “遇酒须倾.莫问千秋万岁名。”此句化李白《行路难》中名句: “且乐生前酒一杯,何须身后干载名。”颇得太白逍遥超脱之风。

  此词虽写春,感慨人生,轻叹岁月,但意境苍凉,抒发了人生无常,转瞬即逝,年华似水,不胜今昔的慨叹。

8.绿阴冉冉遍天涯。

出自宋代曹豳的《春暮》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暮春时节,花儿落了,但万木葱茏;莺歌歇了,但蛙声一片。两两相对,既抒发惜春之情,又把暮春时节的繁盛和热闹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惆怅与欣慰交织。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经典咏流传》第五季第6期开场白引用的诗词赏析。云自无心水自闲。独有春红留醉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