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我说,谁谁的学校,班级有孩子跳楼,孩子和父母之间因为手机争执,造成的悲剧,我听见这样的信息,心痛!
我们经常谈爱,可是常常是,因为爱而两败俱伤;
我们经常谈接纳,可是往往遇到事情,又回到原点,依然鸡飞狗跳,无法接纳。
我们糊涂,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何处该为接纳?
究竟什么是接纳,什么时候需要接纳,迷茫!
在和孩子、爱人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接纳也很简单,就是一种允许,允许别人成为别人,允许别人活出自己的样子,而不是我想要,或者是我期待的样子。
允许爱人、孩子成为自己的过程,即使这个过程和我们想象的样子不同,我们依然允许,这就是接纳。
当我们不接纳、不允许的时候,其实是我们自己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
害怕自己没有能力承担,于是用自己的需求,绑架了别人。
我的利益,我的需要,我自己无法实现期待。
自己无法满足,就希望通过掌控别人,培育来别人实现。
当对方,没有朝着我想要的方向发展,就是对方错的时候。
当我越觉得是对方的错,我就会越执着自己的对。
我们就会用我的对,我的需要,我的匮乏,我的经历,我的认知,我认为的对,我的恐惧,绑架对方,让对方朝着我的方向发展。
其实,就是复制一个我内心的想法,一个我的想要的,完美的我;
所以,求而不得是一种痛。
接纳别人,就是放下自我的过程,让自己不再奢求别人成就自己,把自己对自己的责任担当起来,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们都喜欢外归因。
也许我们会说,我不一直都在担当吗?
觉察一下,我们所谓的担当、责任,多数被环境所迫。
生活在,我们经常会责怪爱人、孩子,其实,责怪的背后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匮乏,自我的不自信。
就像儿子前几天跟我说“老妈,你看看家里被你弄的很乱,这些小盒子,不要就扔掉;
过去你们那个贫穷的年代收着是一种需要,在那个时代是对的;
现在你还把不要的东西收在这里,就是错的,是一种匮乏思想”。
听见儿子的一本正经的批评我,我的第一反应是不舒服,觉得老妈的权威被挑战,不甘心;被一个靠自己养的小孩批评,情何以堪。
他说家里乱,我不认可,我每天都在整理,是你把家弄乱的,又指责我;
你不干,我很努力的干,你没有权利否定我的劳动成果;
其次,让我扔小盒子涉嫌浪费,我觉得他不懂得珍惜,不勤俭节约
东西扔掉了,下次需要又要买,浪费!所以他是错的。
既然是他错,我就想要改正他,想要对他说教。
过日子需要勤俭节约,盒子的可再利用性,想告诉他什么是浪费。
更想要的是,妈的面子被挑战,有点不甘心,心想,我的经历比你丰富,还要你来教我,不服气。
还有一种认知是,你现在需要父母养,还浪费,你没有资格谈,你应该做一个听话,顺应父母的乖孩子。
一瞬间的过程,脑袋、内心波澜壮阔,对抗、不接纳,不允许。
觉察,观察,先平衡自己,搞定自己,才能够教育孩子。
把我和孩子的感受分开,理清我的感受,自己的需要;
理清儿子的感受,儿子的需要,看清我们当下的需要与感受,我就找到了方法。
放下自我对的观念,允许孩子发言,我发现孩子是对的。
此刻,我不得不承认佩服孩子真实性,家里很多的东西被我折腾来,折腾去,就是舍不得扔,其实根本就用不上。
衣服、鞋子、家里的坛坛罐罐,小盒子,即使不用,我总是舍不得扔,期待着有一天再利用。
我们抱着勤俭节约的思想,然后把这些几年都不用的东西存储在家里,不敢扔掉;
守住才有安全感,不敢扔的背后是一种匮乏,一种害怕,总是觉得丢掉就没有了,其实是被贫穷匮乏绑架,总是觉得留在才有安全感。
在儿子说完的瞬间,我做了一个反省,立刻对儿子说,你讲的对,讲得好,是我的错了,我立刻执行。
其实,我们大人很多的时候是不允许孩子对,怕自己面子过不去,不敢承认自己错。
当我开始整理,把不要的东西送出去的时候,我感觉释放了自己,很舒服。
在生活中,接纳孩子,允许让孩子有说话权,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我们做妈妈的一定会遇到,早晨辛辛苦苦做出的饭,孩子不吃,我们想强迫孩子吃一点,孩子对抗,弄得自己牢骚满腹
当你不做的时候,孩子就会又说你不做早饭 他要吃。
孩子反复不定,经常搞得妈妈火冒三丈。
而我也在儿子吃饭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
记得以前,儿子一到吃饭就挑剔。
每每吃饭,不是嫌弃菜烧的不对胃口,就是嫌弃饭烧的不如是,反正就是难吃。
我每次都是和他对着干,说自己辛苦做饭,你不感谢,还挑三拣四,身在福中不知福。
每一次,他一说话,我就把他的话怼回去,弄的我们两个不欢而散。
后来我发现,孩子吃饭,不一定是在吃饭,他可能是还在其他的情绪中没有出来,即使人坐在饭桌前,心没有回到饭桌前。
他的情绪不一定是对着我,或者对着饭菜,我们只是他的发泄情绪出口。
而我,每一次把他的情绪怼回去,不给他说话权利,所以形成了恶性循环,只要一吃饭,他的情绪就上来。
孩子来到我们家,只是因为我们需要一个孩子,无关爱与尊重,只是我们需要一个来填补我们生命,传承我们生命的一个孩子;
所以,孩子只是我们的需要,我们需要通过他们圆满自己,通过他们满足自己,通过他们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自己,孩子成了我们的寄托与期待;
我们只是在生活上,照顾他,但我们很少感恩孩子,尊重孩子,很多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为了孩子,自己是最大的付出与牺牲者;
我的辛苦都是因为为了孩子,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是我们父母的口头禅。
而我们对孩子的好,只是不断的提升孩子的物质,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很少关注孩子的精神需要。
其实,没有孩子我们就失去了对未来的期待与美好的感觉。
当我不断的开始观察自己,观察孩子的时候,我开始尝试接纳、允许他发情绪,每一次他说不好吃,我说,你讲的对,我努力修改;
慢慢的,他很少攻击我做的饭菜,有时候当我表达自己也需要肯定,需要欣赏时,偶尔他也会赞一下。
面对孩子吃饭问题,我们父母多数是想要用自己的感受控制孩子,用自己的担心绑架孩子。
有一句网络名言,奶奶觉得饿,妈妈觉得冷,那都不是孩子的感受。
其实没有一个人饿的时候,不去寻找吃的,没有一个人冷的时候,不知道穿衣服。
我们父母都在用自己的感觉替代孩子的感受,用自己的感受绑架孩子接受我们的感受。
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吃饭上,其实是自己的不甘心与担心。
当我们努力做好饭,就想要一个被认可的结果;
当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时候,就等于否定了我们的结果;
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当然不开心,不甘心,于是开始抱怨孩子;
孩子不好好吃饭担心,担心孩子不好好吃饭,影响身体,影响学习,影响成绩,影响考大学,影响好未来,没有好未来,影响我面子,还会成为父母的负担。
其实,很多的时候,吃饭已经不是孩子的事情了,而是我们赋予了吃饭很多的观念。
吃饭,跟孩子没有关系,因为我们正在替代孩子饿与不饿,冷与不冷的权利。
我们用自己的感受绑架了孩子的真正的感受,让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判断。
当他们坚持自己的判断的时候,我们就说孩子叛逆。
所以,此时,没有接纳,没有允许。
休息天,孩子会无聊玩着手机,我们更加的不能够接受。
现在的人住进了楼房,离地面越来越远,脱离了土地,脱离了自然。
当孩子休息时,大多数的孩子是靠玩着电子产品打发时间,看电视,玩手机。
我们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所以当孩子看电视、玩手机的时候,我们就是不能够接受,不允许。
时代已经被智能包围,手机替代了电视机,电脑,手表,座机,照相机,收音机,手电筒,镜子,干报纸,游戏机,钱包,台历挂历,银行卡,我们却在围堵这个时代的孩子脱离智能手机,可能性非常的小。
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智能的时代,而我们还在用过去的模式,我们用自己的恐惧绑架了孩子;
这个时代,手机是一种便利的工具,教会孩子如何掌握工具,而不是被工具绑架;
培养孩子从小驾驭手机的能力,可能比强制剥夺手机效果要好一点。
心理学有一种现象,得不到的会更加的痴迷,很多的网瘾沉迷,都是一种求而不得的执着。
所以,不要以爱之名,不要用担心之名,对孩子实行绑架。
“我是为你好”“为了你,父母很辛苦、很努力”“你不听话,对得起我的付出吗?”
这都是一种不接纳、不允许孩子成为自己的绑架。
真爱是一种尊重、接纳、看见、理解,陪伴、鼓励;
爱,不是让你成为我的期待,而是我接纳你成为自己,无论你是优秀的、还是普通 的,你都是我的唯一的幸福,我的骄傲,我只是享受和你一起经历生命岁月的旅程。
无论你是开心的,痛苦的、我在,我都是你的依靠。
执子之手,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满足。
珍惜,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