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孩子,从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开始

白小白微信呼我:我儿子真的要把我气死了!

我问她:不着急,慢慢说

她就是一股脑的讲自己儿子的缺点,学习拖拉,做作业慢,不听话跟她对着干。。。

我听着她一堆的抱怨,安抚她:你儿子总有优点吧?

“没有,他有啥优点,在我眼里,他啥也不行。”

我问她:“是真的这么觉得吗?”

她索性给我电话了“其实我儿子创造力挺不错的,很爱发明,做一些太阳能的东西,但是总会把家里搞得很乱”

我打断她:“那他还有哪些优点呢?”

白小白想了好久,好像真没有了。

我问她“你平时了解儿子吗?最喜欢和哪个同学在一起呀?在学校里快不快乐啊?有没有想要分享的事情啊?”

她说“他有啥可想的,他总让我别管他,说我不信任他,我真的不管他了,他真的能好吗?根本不能啊,我怎么可以不管他”

有多少父母,认定孩子不行,于是各种控制各种管理,在这样的控制管理之下,孩子越来越不行。

又有多少父母,不想走进孩子的心里,除了每天成绩和学习,根本不知道和孩子交流什么内容呢?

为什么当了父母之后,尤其是孩子一读书,父母会越来越焦虑,越来越痛苦?

因为我们联想到自己读书的时候的感受了。

曾经父母对我们也这样,大多数人曾经也恨过父母,但是,长大了都成为了父母的样子。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写到: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们对父母的认同,就是当我们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成功的时候。小时候,父母也这么对我们,我们反抗排斥,长大之后,发现自己前半生一事无成,于是,我们就这样对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内在有一个声音“我的孩子和我不一样,他们会变得更厉害的”

但是,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奇迹吗?用同一种方式对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结果吗?你的孩子天生就必定比你厉害吗?

爱因斯坦说:“一再重复做同一件事而期待会有不同的结果,是发疯最明显的征兆。”如果我们整天都做着和过去同样的事情,然后却指望会有不同的结果,简直和精神错乱没什么区别。就像一只无头苍蝇,永远撞向玻璃窗户,直至死亡。

当我们发现这样的教养方式完全不能达到好的效果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改变方向了。

我们不愿意改变自己,却寄希望于环境和孩子的改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接纳自己。

有很多人,人到中年,觉得自己事业没有成就,家庭也没有经营的特别好,给自己下了个定论“我这辈子就这样了”

然而,我们一定没有发现自己身上的优势,比如“有些人文笔特别好”“有些人手头有不少好的人脉资源”“有些人做事情很认真,很有责任心”

我们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优势,是因为我们的父母也总是在批评我们,我们不知道如何才能看到自己的优点。

所以,家长们,下一次再批评自己孩子的问题的时候,不如,停下来,写下来自己的优势,看看自己的强项,当我们一直在发现自己的优点的时候,我们也很容易看到别人的优点,反之亦然。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普通人,能够成为马云和习大大的人,毕竟特别少数,作为普通人,我们就应该接纳自己的缺点,也看到自己的优点,这样我们才可以真的看到孩子的优点,真的接纳孩子。

阿德勒说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必须有两种感觉,一个是“归属感”,父母会跟孩子说“无论你在外面多辛苦,爸妈都在家里等你们,接纳你们”,另一个是“价值感”,孩子不是一个累赘,也不是读书的机器,孩子有他存在的价值和人生使命,我们需要多问孩子,应该如何决定自己的人生,而不应该替他们做主,安排好他们的人生。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优秀的孩子。

如果,你和白小白一样,花了很多精力在孩子身上,却没有任何效果的时候,不如,尝试换一种方式,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接纳孩子,从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