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俗-藏戏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民间表演。西藏藏戏是藏戏艺术的母体,它通过来卫藏宗寺深造的僧侣和朝圣的群众远播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藏语地区,形成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分支。

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7世纪后藏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统完整的艺术形式,称为中国戏曲中的一个特有的剧种,并在藏区广为流传,深受藏族同胞的喜爱。藏戏有白面具戏、蓝面具戏之分,主流的是蓝面具藏戏,蓝面具戏在流传过程中因地域不同而形成觉木隆藏戏、迥巴藏戏、香巴藏戏、江嘎尔藏戏四大流派。

藏戏演出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表现净场祭祀,祈神驱邪,祈求祝福,并介绍剧情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为“雄”,表演正戏传奇,由“温巴格更”(即戏师)用快板韵白介绍故事情节、地点、环境、人物造型、唱词等,然后人物上场;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

西藏地方民族戏曲剧种都以演唱各种人物传记为主要内容。载歌载舞是藏戏的突出特点,舞蹈与剧情常常无直接关系,主要是为了烘托场上演出气氛。藏剧唱腔高亢、嘹亮,均为自由节奏的散板。

戴面具表演是藏戏的另一特色,演员不太注意面部表情的表演,角色之间也较少交流。但是在面具的塑造上别具一格,不同的面具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如深红色象征国王,浅红色代表大臣,黄色象征活佛,蓝色代表反面人物,而半黑半白象征两面派等。从面具的造型和色调上区别人物性格的善、恶、忠、奸。藏戏面具是藏族人民在吸收了藏族原始巫舞和寺庙跳神驱鬼面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藏族最有特色的戏曲工艺品了。

藏戏的传统剧目相传有“十三大本”,经常上演的是“八大藏戏”,《文成公主》《诺桑法王》《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

现摘录小学六年级课文《藏戏》的部分内容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

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像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观众在吃喝玩耍中看戏,一出戏演它个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随心所欲、优哉游哉,毫无倦意。

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去年,我去听了一下黄南藏戏,一句也没有听懂。但是那节奏就像是来自遥远祖先的呐喊,在讲诉着藏族人民百折不屈的精神。


蓝面具藏戏


白面具藏戏


藏戏面具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海民俗-藏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