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智能投顾行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智能投顾行业的发展预测

全球智能投顾管理资产规模和用户数量

智能投顾,作为一种新兴投资模式,近年来在美国市场快速崛起,世界知名咨询公司A.T. Kearney预测,美国智能投顾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将从2016年的3000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2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8%。全球涌现出不少知名的智能投顾平台,如Wealthfront、Betterment、Personal Capital、Schwab Intelligent Portfolio等。
国内的智能投顾经历了2016年-2017年的迅速爆发期,当时有十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及金融科技公司推出了智能投顾业务(当然,其中不乏部分打着“智能投顾”旗号的P2P平台在滥竽充数),一时间似乎智能投顾概念已经在中国市场遍地开花,以及2018年的迅速冷却期。市场从极度认可到极度不认可的两个极端走了一圈,最后逐渐在回归理性。从监管角度看,中美智能投顾的监管侧重点也有着很多不同,这不但直接体现了中美金融监管部门对智能投顾产业发展的不同态度,也无形间影响着中美两国智能投顾产业的差异化发展征途。
那么,为什么国内的智能投顾行业没有向美国那样飞速的发展起来呢?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平台都是照搬美国模式,所以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水土不服。事实上现在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国内的市场生态、 用户素质、监管思路都和美国的不一样,这是国内智能投顾照搬美国的模式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的根本原因。所以,必须对智能投顾进行本地化的设计,治一治它的不服水土的问题。

  1. 对需求进行深入分析
    智能投顾也是一种科技系统,科技系统说出天去解决的无非就是成本和效率的问题,而服务的对象往往是长尾客户。不同的是,美国是因为有大量的丰富的金融产品,但缺少低成本的手段去整合这些工具,所以智能投顾应运而生,而中国是大量的散户直接参与交易的市场,是散户主导的市场,同时缺乏丰富的金融产品。因此,在中国,利用科技手段满足散户直接参与市场的需求是第一要务,其次是利用科技手段提供更多标准化的金融产品。
  2. 设计有针对性的智能投顾服务模型满足用户需求
    美国的智能投顾之所以成功,实际上依靠的是它背后的服务模型——即通过科技手段降低成本。而这套模型在国内市场显然是不适用的,必须设计新的满足需求的模型。比如散户的问题是能力不足,跟风,盲目,智能投顾要想服务好这部分客户,首先需要设计一个可以服务散户的服务模型,解决他的不专业和没时间的痛点。
  3. 商业模式的设计
    美国智能投顾多选择直接B2C的模式,而目前中国的智能投顾也多采取这种方式。未来国内智能投顾的一大监管趋势,就是智能投顾机构未必能直接面向个人投资者提供金融服务,而是向持牌金融机构提供技术输出或投资模型设计,由后者向个人投资者提供智能投顾服务。现实情况是,国内的投顾牌照已经停止发放,且并没有开放的苗头,国内的智能投顾平台大多数都没有牌照。在此背景下,国内的智能投顾应该更多的选择和持牌机构合作的B2B模式,才有可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国内智能投顾行业发展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