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都被《以家人之名》刷屏了,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追这部剧?
看到齐明月和妈妈的剧情,代入感太强,甚至有点窒息……
剧中,齐明月从小到大都扮演着一名乖乖女,成绩优秀,性格温顺,但是妈妈从来没有夸奖过她,一直从各方面去否定她,并干涉她的一切,小到点菜穿衣,大到学习工作。
小时候,妈妈带她去买衣服,她选自己喜欢的白色和黑色,都被妈妈否决,认为年轻就要穿鲜亮的颜色。
她选了妈妈说的粉色,妈妈又骂她,“一点主见都没有”。
而齐明月长大后,妈妈看到她的粉色裙子,又数落她,“都多大了,还穿粉色的裙子”,还说自己从未给她买过粉色衣服,都是她自己非要买的。
一边说她没主见,她有主见时又不断否定她。
不管她怎么做,在妈妈眼中都是错的。
明月的梦想是做记者,而妈妈完全不顾及明月的想法,直接替她决定了上政法大学,以后当律师。
最后高考的时候,齐明月为了反抗妈妈,不上政法大学,故意偷偷少填了一张答题卡,导致高考的成绩比模拟考少了五六十分,最后如愿去了其他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记者。
妈妈又要求她考公务员,又让她相亲,明月不想考公务员,想去北京发展两年,也遭到了妈妈的强烈反对,最后爆发了争吵。
齐明月告诉了妈妈当年高考的真相:“你一直想要个乖女儿,你不让我干的事情,在你背后我偷偷的全干了。你知道为什么我高考比模拟考少考了五六十分吗?因为我故意少填了一张答题卡。我一定要去摔跟头,一定要去吃苦,我不会再听你的话了!”
妈妈总是以爱的名义,总是说“为你好”,丝毫不顾及明月的感受,不去想明月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最后导致了明月的叛逆。
在生活中,许多父母都和齐明月的妈妈一样,常常出于爱,对孩子的一切横加干涉,决定孩子的人生。
当爱成了控制,爱便是伤害。
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帖子。
我的妈妈总是替我做决定,我感觉我活着一点意义都没有,没有自己的私生活,我的人生已经被她控制了。
她每次都说是为了我好,只要我不满足她的要求,她就会在我面前诉苦。
我真的不想听妈妈的话。
我读了不想读的高中,考上了不想读的大学,可能还要去干不喜欢干的工作,嫁给不想嫁的人。
我不想听妈妈的话了,我想叛逆一次。
控制欲强的父母往往借着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总是说着“为你好”,来掩饰自己的控制欲,去控制孩子的一切。
在日常生活中,这一类型的家长经常会对孩子说:“你应该这样做。”“你应该那样做。”“这样做是为你好”。
他们总是把自己摆在正确的位置上,不停的去否定孩子。
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
一旦孩子稍有反抗,便会用各种理由强行压制。
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主能力极差,没有主见,变得消极、依赖、软弱,或是叛逆、冷漠、极端。
更有甚者,不能承受违背父母的愧疚,产生极端的想法,干脆结束自己的生命。
教育专家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中写道:
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有权决定自己人生的走向。
伊能静曾在一档节目中透露自己想让儿子去上编剧课,但是儿子想上的是剪辑课,母子为此大吵一架。
儿子反驳她:“你用你知道的事情来要求我,你怎么知道那就是对的,我的未来你又没有去过。”
儿子的反驳让她头脑一震,最后尊重了儿子的选择,他如愿去上了剪辑课。
“为你好”的妈妈千篇一律,懂得尊重孩子的妈妈万里挑一。
教育专家孙云晓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做父母的不能一味将自己觉得好的强加给孩子,要了解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尊重孩子的想法,多鼓励少否定。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如果能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要定制吗?
我很喜欢陈铭在节目中说的这段话: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给他一方花园,给他养料和空间。你自由开放,你枝繁叶茂,你一枝独秀,你孤芳自赏,我都为你鼓掌。”
毕淑敏曾在书中写道:“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该有完整的体验。”
懂得尊重、放手的父母,才能让孩子生出翅膀,在空中稳稳地飞翔。
自由和独立,是父母能够留给孩子的,最珍贵的财富。
来源:公众号“玩着学大语文”
作者:小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