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幸福吗?“积极心理学之父”教你获得“真实的幸福”

   

    我相信每个人都想要过上幸福的人生。已经觉得幸福的人或许想要更加地幸福,觉得不幸的人更加想要获得使自己幸福的方法。

《真实的幸福》这本书一开始就有关于幸福程度的测试,刚开始我觉得幸福的时候只有10%,不幸福的时间占30%,觉得既不幸福也不觉得不幸福的时间占60%。我的得分是大大低于美国人的平均值的,一般美国人的幸福指数是69.2%。但是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幸福程度上升到了50%。希望通过反复践行书中的方法,我的幸福指数会越来越高。这本书里面还有关于自我优势的测试,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很多人都不了解自己的优势,只有知道了自己的优势,利用并发挥出来,我们才能真正幸福。

本书的作者马丁·塞利格曼是积极心理学之父,他以最高票数当选美国心理协会主席。他发现了“习得性无助”这个令人震惊的心理现象,这个发现使他成为排位最高的积极心理学家。我觉得很多所谓的差生都是因为一开始“习得性无助”,以致最终自暴自弃了。希望更多人知道这个概念,学会客观理性地为我们的成功和失败正确地归因。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什么是幸福”,第二部分“幸福在哪里”,以及第三部分“用幸福斟满人生”。第一部分又分为七个小章节,分别是“为什么要幸福”、“幸福的心理学”、“幸福的误区“、“怎样才能永远幸福”、再加上塞式幸福三法则“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未来不全像你想象”和“抓住现在的幸福”。第二部分分为两部分,讲了“拉近幸福的六种美德”和“获得幸福的24个优势”。第三部分分为三章,分别是“在职场中寻找幸福”、“结了婚的人最幸福”还有“别让孩子输在幸福感上”。最后后记,作者讨论了“终极幸福的真谛”。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这里谈谈对我个人价值比较大的一些观点。首先,乐观是可以习得的!以前我以为悲观是一种不会改变的个性,但是其实乐观是可以通过练习获得的。其实悲观的思考方式也是因为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事情而形成的。

我从懂事的时候开始就比较悲观,喜欢自己给自己找不开心。因为我发现我很开心的时候常常被爸妈骂,而我忧郁的时候反而会得到同情和安慰。这个“发现”奠定了我后来十多年的悲剧色彩,直到最近几年才慢慢改善。

我觉得中国的中学是很抑制孩子天性的,大部分时间学生们都坐在课堂上。而我们的课堂是一个比较严肃的场合,一群学子正襟危坐地坐在教室里听课做笔记。你不能跟人讲小话,开玩笑,扰乱课堂纪律,否则就会被老师批评。像我这种听话的好学生,初中时期从来不在课堂上和同学交流,活的特别压抑。而且那个时候觉得大家都特别重视成绩,有时候我不想学习,又觉得愧疚,就会自虐。高中的时候周末总要补课,还要上晚自习,就更加没有什么乐趣了。高三的时候真的觉得很痛苦,每天起床都很抑郁,常常想死,但是没勇气。因为了解孩子的痛苦,我自己现在在当老师,每节课总会跟学生们开开玩笑,调节一下氛围。但是玩笑不能开多了,否则收不回来,课堂进度也跟不上。总之呢,我从懂事开始直到前几年,思维方式都很悲观负面,活的特别痛苦,心理特别不健康。

其实我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显得很积极活泼,很多人都不知道我悲观消极抑郁的一面。还好我喜欢跟人倾诉,不然早就把自己折磨死了吧。我最好的朋友是一个特别乐观向上的人,她在学习方面经历过的挫折比我多很多。可能因为经历的挫折多,她反而特别会开导自己。不知道是她天生的还是家庭教育的原因,反正她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让她在考研失利后,还能积极备考,于是第二年顺利考上。要是我考研失败,很有可能就放弃了,因为一开始我也不想去考,是爸妈逼我的。后来她找工作也是不气馁,不放弃,现在工作生活都蒸蒸日上,前程似锦。她是一个思考方式特别乐观的人,我很羡慕她拥有的这种特性。不过以后我不用羡慕她啦,因为通过练习,我也可以乐观呀~

“乐观的人倾向于把目前的困难解释成暂时性的、自己有主控权的,以及只有在这个情境下才会如此的;相反悲观的人则认为他的困难是一辈子也逃不掉,倒霉事一桩接一桩,而且是自己无法操控的。”作者说他不是一个天生的乐观者,而是一个带有一定悲观色彩的人。但是他每天都在运用他的“习得性乐观”技术。其中一项叫做“用优势反驳灾难思想”。

(这本书有很多值得看和思考的地方,今天已经23:10,先写到这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幸福吗?“积极心理学之父”教你获得“真实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