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安全感,从何而来,你想给的安全感,如何传达

安全感就是人们对世界,对与他人之间的基本信任。安全感好的人内心对自己是认可和接纳,有着确定的价值感,对克服苦难解决问题充满信心。

安全感缺乏的人,要么过度怯懦,要么胆大妄为,不顾自身安全;要么过度粘人,依赖他人,要么过度的独立,他们不愿意独立解决问题,而帮助他们迷恋物品;不敢参与竞争,或者不能接受失败,他们不愿意接受不同意见,要求大家必须跟他意见统一。

安全感最初从哪里来呢?它来自童年时的养育者,主要是母亲对孩子的需求能够及时、可靠、始终如一的反应,童年时期才会慢慢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可靠的,善良的,同时建立起对自己的基本信任。

有一位妈妈抱怨着自家孩子不主动锻炼不爱跳绳,怎么叫唤,他就是不愿意下楼,不像邻居家的孩子跳绳动作利索。接着,当着大伙儿的面,训斥着儿子乐器练习也不主动,完全要在妈妈紧盯下才肯多练习几遍。

说到这儿,这个男孩腼腆地跑开了,可妈妈全然没有察觉孩子的尴尬和难受,依然不悦地陈述着孩子过去累累“罪状”。

孩子只有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自己是可爱的、受到保护的,自己的生命是有意义的,从而建立起生命的意志力。安全感充足的人才能发展自己,不会受到外界的左右和干扰,也不会遇见困难,轻易放弃努力。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获得这样的安全感呢?

高质量的陪伴、欣赏与鼓励,支持与接纳。其中,在互动中孩子感到被接纳,能让他更深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有利于建立起安全感。反过来,一个人内在安全感稳定,会有强容纳度,他们的情感不易受到周遭发生的事的影响,更善于接纳他人。

01什么是接纳?

我们和他人互动,听到对方说的,看到对方做的,会有两种不同的感受:接纳或者不接纳。即一个人本来的样子和他的感受、个性、想法,能够被尊重和关注。

比如,男同事在办公室里抽烟,女同事喷了浓烈的香水,爱人周末要睡到中午,孩子周末早上捧着手机,这些行为有人能接纳,有人不能接纳。

人们对他人的接纳程度要视其个性而定、视情况而定。有些人喜欢鸡蛋里挑骨头,非常不容易接纳其他人;有些人对于不同的人相同行为,各自接纳度不同;有些人对于同一个人相同行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接纳度。

又如,有许多父母对于孩子没有主动跟人打招呼,感到不满;看到自己家的孩子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时,不乐意分享喜欢的玩具,感到不能接纳。会言语训诫孩子,教育孩子讲礼貌,教育孩子乐于分享。

殊不知,当一个人感觉被另一个人真正接纳时,他会思考自己如何改变,如何成长,如何变得不一样,如何变成能够达到的样子。

02如何提升对孩子的接纳度,培养他们的安全感?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小巫曾说:如果我们仅仅在孩子听话的时候爱他们,在他们逆反的时候感到头疼,厌烦,一门心思想去教育、改变他们,那么我们给予他们的不是真爱,他们也无法建立起坚实的安全感,心平气和的接纳他,让他做他自己,而不是强迫他去应和成人。

1.接纳的信念

孩子如果能从父母那里接收到无条件的爱,即无论他是什么样子,都能得到尊重、倾听、鼓励、欣赏,感受到父母对他思想和行为的认可与接纳,那么他就获得了最牢固的安全感,他能够自由地去探索世界,自发地去解决问题,获得了最坚实的自信心。

“这一笔怎么又画出去了,描描都不会描”

“洗脸刷牙动作也太慢了!”

“哭哭哭,你就只会哭,将来有什么出息!”

如果父母处处不接纳孩子,强行的压制和否定会让孩子自卑,会让积存愤怒和怨恨,导致他们做出更加叛逆的举动;长久地压抑个性,顺从环境,将来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就会认为这都是我的错,要么认为这都是别人的错,要么怀才不遇愤愤不平,要么感觉无能为力,不能对自己负责。

2. 把接纳表达出来

父母接纳孩子是一回事,能否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又是另一回事。因此,父母要学着表达出自己的接纳,让孩子清晰地感受到被接纳。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赞许的目光、不干涉其活动、安静专注地聆听;或者更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

“哦,这么有趣的,我很想听听详情。”

“听到你在叹息,是练琴碰到难处了吗?”

“自己对今天的演讲表现很不满意?”

“看见你筷子都没怎么动过,是晚饭吃面条,不和你胃口?”

“对于上台去找老师问问题,你还是感到紧张。”

当我们主动了解孩子的感受,接纳他们的感受,就是鼓励孩子表达情绪,他们不会感到自己有这些情绪是错误的,不需要强行忍受内心煎熬,可以将感受到和父母表达出来,学着如何处理情绪,对自己情绪体验的越多,心理发展越成熟。

因为我们的接纳,孩子可以完整的体验自己的情绪,接纳并认可自己的感受,有助于他们认识自我,提炼经验,获得坚定的自信心。

3. 接纳自己

事实上,父母的安全感好,孩子的安全感才充足,父母相信自己,接纳自己,信任世界,孩子才能获得坚实的安全感。

首先,我们对情绪的认识要正确,所有的情绪都是合理的,没有好坏之分。

其次,接纳孩子,需要我们首先做到接纳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请问问自己:你对自己本来的样子有多满意?

一位妈妈因为孩子的作业完成的不理想就暴跳如雷、歇斯底里,她仅仅是对孩子的表现不能接纳吗?

一个对自身很多特性无法忍受的人,通常会发现他人身上有很多无法忍受的地方,一个能够接纳自己的人,也会对他人有更多的接纳。

结语:

戈登博士认为:父母如果通过独立的、有效的努力满足自己的需求,不仅能够接纳自己,也不需要从孩子的行为中寻求对自我需求的满足,他们不需要孩子以某种特定方式成长。

对于出现某些状况,这样的父母也不会选择压抑、排斥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人,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他们自身有着坚实的安全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想要的安全感,从何而来,你想给的安全感,如何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