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人才子们留下过许多令人拍案叫绝的千古佳作,这些佳作中描写的有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有义薄云天的英雄人物,更是有着精彩绝伦的故事情节。而令我印象深刻且引发思考的便有一部是罗贯中《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主要讲述了在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下,各路英雄群雄逐鹿,最终形成未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并在数年之后统一归晋的故事。                                  作为一部以三国时期这段历史为基础而创作的历史演义小说,从大格局上可发现,从东汉末年到纷乱成三国并立,再到最终三国归晋,准确的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趋势。不仅如此,《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众多。各路英雄在罗贯中细致的描写下性格迥异,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每个人物都有着不同且独一无二的细腻情感,而这也是这本古今名著最为吸引我的原因所在。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英雄虽多,但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最能让我体会到真正的将“义”字与钢铁血性贯穿一生的便只有“武神”关羽。关羽作为小说中的主角之一,在故事开头便与刘备、张飞二人“桃园三结义”决心为国家出力,解救天下百姓与水火之中,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而关于与刘备、张飞交谈之时,倒出了自己因不满乡里恶霸仗势欺人。而一怒之下杀死了恶霸从此流于外乡避难的经历,使刘备不禁心生敬意。从关羽的经历中的确能够看出他是一个有着正义之心陈恶扬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样优良品质的君子。但他也因一时之怒气而杀死恶霸,从此背负了杀人之名,迫不得已外出逃难的行为中也不难看出关于也是一个冲动性急之人。不过关羽虽然年少冲动但却在后面的情节发展中,在经历与成长中变得更加理智,例如在张飞见到董卓傲慢神态,火冒三丈的喊着要杀了董卓时,他并没有与张飞一同去杀死董卓,反而冷静的帮着大哥刘备一起劝阻张飞。关羽渐渐的变得考虑大局,不再冲动做事,变得懂得了一些忍耐,。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他是贪生怕死,自私自利之辈,在小说中,“义”字当头的关羽身处曹营,为了报答曹操对他的恩情,曾做出“温酒斩华雄”惊呆八方诸侯的壮举,不仅体现出了他“爆表”的武力值,让曹操都十分敬佩,赞不绝口,更是体现出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德原则。但他也没有因为曹操对他的恩情与极高的款待而投奔关羽,背叛刘备,反而一心念汉,创出“身在曹营心在汉”和“过五关,斩六将”的佳话。不欠恩情,却也忠肝义胆,不忘本心。                                                                只可惜这一代旷世英雄,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最终败走麦城,死于孙权营中刽子手刀下。而败走麦城,不仅仅是这位英雄人生的结束,也是刘备政权走向衰败的转折点。但在我看来,在世人口中的“英雄”关羽,凭借他的义薄云天与忠肝义胆,却也创造出了他充满义气的英雄一生。                                                              每一个让人刻骨铭心的人物都具有令人敬佩的品质,而罗贯中先生也将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谱写描绘的饱满真实,跃然纸上。 我认为在关羽的身上能够看到许多值得令人敬佩的品质,这些品质伴随着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若我们也能如关羽一样,具有一种贯穿终身的美好品质与力量,或许即使岁月流逝,时光散尽,也能坦荡一生,无憾无悔。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演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