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对三国的理解有何不同

十天之内读完了日本人吉川英治写的《三国》五部,又一次让我对三国深刻的思考。

刘备如何从编草席的落魄贵族奋斗到蜀汉开国皇帝?

诸葛亮七出祁山均无功而返,为何还会受到后人追捧?

以曹操实力本应统一天下,是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导致三分天下?

还有很多问题难以解释,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我的思路重新梳理一遍三国,希望能给众人带来人生启示。

其实本书只是翻版了《三国志》,并稍微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对人物的刻画和心理描述并不深刻,当然三国里人物众多,并不能一一从重描写。

那么就开始一一解答以上疑问!

本书是从刘备开始的,那么就开始叙述刘备的一生。刘备这个人20多岁,到洛阳游学,师从卢植,其实这些都是虚的,以现代角度来说,就是个北漂,身无长技勉强度日,后混不下去了,回到家乡跟乡人吹牛,又到处说自己是汉室宗亲,别人不信更不屑,但偏偏张飞信了,还拉上了关羽,一起跟刘备结拜。关羽开始不信,后见到刘备,感觉他谈吐不凡,形象气质俱佳,便决意与其结拜。三人合伙,拉拢了家乡一帮人,组织成义军,其实是不被朝廷承认的军队,所以就号称义军。在后来的剿灭黄巾军中立下功劳,本来像他们这种义军,朝中无人,根本捞不到好处的,偏偏一些宦官想安排人便蛊惑皇帝对所有立功的人封赏,刘备才被封为县尉,相当于县公安局长。朝廷派人过来宣旨颁发委任状,向张飞讨要好处,张飞这暴躁脾气,直接当众鞭打督邮。三人不敢继续当官了,连忙逃跑,投靠了公孙瓒。

这时董卓进京,天下大乱,刘备跟着公孙瓒加入讨董大军。后被封为平原相,又是芝麻大的小官。这当然不能满足刘备的野心,刚好机会来了,徐州告急。曹操步步紧逼着徐州,已经拿下几个县城,并屠杀军民,这就是曹操的性格缺陷。眼看着要把徐州收入囊中,突然杀来刘备等人,曹操也并没有把刘备几千兵马放在眼里,不过他后院失火了。大本营陈宫等人反叛,迎吕布进城。皆因曹操之前一时气愤杀了三位先贤大儒。陈宫一介书生,对先贤大儒追捧至极,曹操杀了他偶像,心里当然不舒服了。曹操就此撤兵,回救大本营。这就给刘备占大便宜了,陶谦视为救命恩人,拱手相让徐州。陶谦去世,刘备顺理成章成为徐州太守。其实,这一招同样被袁绍用过。袁绍觊觎冀州地大物博,一谋士给他出主意,让他写信给公孙瓒,一起打冀州事后平分,公孙瓒欣然接受,冀州主自知打不过他,便请袁绍过来,袁绍过来了,位置就被他夺走了。

曹操其人也并非天下无敌,只不过每次都能死里逃生。第一次大败是在董卓撤军迁都长安时,曹操轻敌冒进,被敌人埋伏,险些丧命,一夜回到解放前。后来只能靠袁绍救济,入驻衮州收百万青州军才开始发家,被朝廷封为镇东将军。第二次被吕布偷袭大本营。所谓性格决定命运。

吕布被曹操赶走了,只好投靠刘备。刘备的人设是仁德君子,为了人设不倒只能来者不拒给钱给粮。结果吕布是个白眼狼,夺走了徐州。刘备只好投靠曹操,曹操让他入驻小沛,辅助攻打吕布。结果又被吕布打败了。曹操杀了吕布,收留了刘备,并带回许都。这时,曹操谋士劝曹操对刘备杀之而后快。因为刘备野心勃勃,绝对不会安居人下。曹操不杀给出的理由是,刘备是仁德君子,并无过错,杀之恐引起骂名以及一些不良影响。因为之前就吃过这方面的亏,曹操想立礼贤下士的人设,盼望收拢人心聚拢人才。

刘备一直韬光养晦,终于曹操给他一支兵马,派他去杀袁术。刘备杀完袁术后,又夺回徐州了。

刘备的一生可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到遇到了诸葛亮,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方针。以荆州为根据地(这还是借东吴的),进而夺取益州,利用天险以据曹操。

关羽因傲慢结怨东吴,最终被吕蒙所杀。张飞因暴躁惹怒属下,最终被属下斩首。刘备因仁德攻打东吴,最终被陆逊火攻。曹操因多疑不愿开颅,最终因病去世。所谓性格决定命运。

纵观全书可知,刘备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多舛,野心有余能力不足,努力抓住每一次机会。立人设,以仁德君子的人设,收拢了一帮忠心耿耿的属下。曹操也并非一帆风顺,追董卓,被设计埋伏了,差点没命;讨徐州,被刘备截胡了;打吕布,被吕布打屁滚尿流,差点没命;征宛城,被张绣袭击了,差点没命;征袁术,粮草不济差点没命。战袁绍,差点没命;战马超,被逼的割须弃袍,差点没命;征东吴,赤壁大败差点没命。两人的奋斗历程真可谓励志啊。

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应该越挫越勇,终会到达理想彼岸。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本人对三国的理解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