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7

元 趙蒼雲 劉晨阮肇入天台山圖卷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年代:

作者:趙蒼雲

名稱:劉晨阮肇入天台山圖

材質:設色 紙本 水墨

尺寸:縱:22.5公分 橫:561.34公分

藏地: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鑒賞:

 此《劉晨阮肇入天台山圖》卷由元代畫家趙蒼雲繪製。畫卷為紙本水墨,大致分為十一個場景,描繪了東漢時期劉晨、阮肇入天台山採藥遇仙並與之結為夫婦的神話傳說,場景之間穿插有故事文字。此卷為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卷末有華幼武、姚廣孝、宋邕跋文。

 劉阮傳說:相傳,東漢永平年間,剡人劉晨、阮肇入天台山採藥,在劉門山迷了路,又飢又渴,采山上桃子充饑,下山以杯取水,見艾葉流下甚鮮,復有胡麻飯,二人相謂曰,“去人不遠矣”,乃渡水,過一山,見二女,容顏妙絕,呼晨、肇姓名,問郎來何晚也。女子相邀還家,殷情款待,結為伉儷。劉晨、阮肇住了半年,看見春鳥悲啼,思念起他們的故里和親人,不管女子怎樣挽留,回歸之意依然不變。離開女子回到故里,早已沒有了舊居,他們才知人間已隔了七世。沒有親朋,沒有舊居,劉、阮兩人又思念起兩位天仙般的女子,沿着小溪尋找,卻再也找不到原來的路,在溪邊徘徊良久,惆悵不已。這條溪因此名為“惆悵溪”。 “劉阮遇仙”的故事傳得很久,也傳得很遠,成為六朝志怪小說中特別膾炙人口的一個。最早被東晉山陰縣令干寶編入《搜神記》,比干寶稍後出生的陶淵明的《搜神後記》也記載此事,成為《桃花源記》素材的來源。宋代剡縣人高似孫的《剡錄》“仙道”篇同樣記錄劉晨、阮肇入山採藥遇仙的詳細經過。萬曆《新昌縣誌》記載:“劉門山,在十八九都,縣東三十五里。山下有採藥徑、劉阮廟,沿溪而上有阮公壇。”民國《新昌縣誌》的“古迹門”記載:“劉門山,縣東南三十里。漢永平中,劉晨、阮肇自剡採藥至此。山有劉阮祠、山亭、採藥徑。山下居民多姓劉者(《嘉泰會稽志》)。縣東三十五里,沿溪而上,有阮公壇。”此外在“桃源洞”“仙釋”條下,都有與此傳說相關的記載。

題跋:

  劉晨、阮肇,剡縣人也,家世業儒,尤留意於醫,嘗飄然有霞表之氣味。漢明帝永安十五年,二人攜鋤筥,往天台山採藥焉!

  入山既深,尋藥方盈筥,少憩將返,迷失來路,且糧糗俱盡,二人相顧,方狼狽失措。偶舉目見山頭有桃阿木樛然,桃實累然。二人往山上取桃食之,人各食二枚,如覺少健然。

  食桃尤在手,下山求歸。路轉轉崎嶇,益難辨識。行次不覺至山麓,見澗中水流潺然,清泠可可。二人以手挹水飲之,且各澡其手面。偶見蔓菁從山腹出,次又有一杯流出,中有胡麻飯屑。二人相顧曰: “去人家不遠矣。”

  巒氣滃鬱,山色螺聳。望中恍然,如接異境。

  因負葯筥,以鋤挺探水,水才四尺許,二人褰裳渡之。行及一里余,得小徑,又度一山,又見一溪焉。

   山麓處大溪。

  隔溪見二女顏色絕妙,世所未有,便揮手喚劉、阮姓名,似有舊交。二人渡溪,二女喜笑而語,曰:“郎來何晚也!”意味和懌,香氣襲人,相語相攜,雖合巹之協情,經數載未有如此之婉好也。二人始疑為媚,久之方辨識為人,而亦不之懼焉。

  二女因邀歸家,所過山徑崎嶇,滿山桃花爛然。行及三里余,到其所居。廳館朴廠,服飾非如人間所有。左右女侍息青衣,皆端正庄靚,爛然如雲。少憩,煮胡麻飯、山羊脯,食之甘美。二人食方畢,不覺飢,欲訊家世,二女但相與談笑亂之,略不之告,二人亦不敢固問,知其為異人。久之,亦不見其家有男子也。

  既而又當庭設席,陳酒肴為二人壽。方飛觴次,有數仙客持三、五仙桃至女家,雲來慶女婿,各至席。二人禮之,數仙客皆仙服,各出樂器奏之,肅雝和鳴。暢飲逾二、三時候,二女親各舉巵勸二人酒。款曲之情,春氣可挹,二子恍然如在天上也。日向暮,仙客各還去。

  二女邀劉、阮偕止宿,約半月余,二子求還。女答曰:“今來此,皆汝宿福所招得。至予仙館,比之流俗,有此樂否?”遂懇留住及半年。天氣常如三春,山鳥哀鳴,二子求歸甚切。女曰: “業根未滅,使令子心如此。”於是喚諸仙女,共

作鼓吹送劉、阮歸,遂告之曰: “從此山洞口出去不遠,至大道至家易矣。”

  二人出洞口,行至大道,回首惟桃花燦爛,山色堆青而已。甫至家鄉,並無相識,鄉里怪異,乃聞得七代子孫,傳上祖入山不出,不知今何在。

  二子在鄉既無親屬,棲泊無所,卻同入天台山,尋當年所往。山路已迷,而不知所在。後至晉武帝太康八年,二子復入天台,不知其所之也。

   蒼雲山人畫書。

華幼武跋文

 蒼雲山人本趙宋宗室,高奇嗜酒,繪事入神。山水橫放,大都倣沒骨圖,而生動過之。人物工緻,別有姿韻,世不多見。所作《劉阮天台圖》意境蕭散,神趣閑逸。曹衣吳帶,設色妍玅,有諸家所不能及者。竊意劉、阮未必非烏有子虛,唐人云僊姝亦屬魅界。但得此墨妙,覺靈山儼然,西園猶在,展卷不知身在桃雲柳浪清風紅日間也。蒼雲早歲名在子昂、子固上,不婚不宦,每隱於山林湖舫,雖親串無從蹤跡,世人得其片幀,幾如拱璧。此其匠心運意備極慘澹,當不能有二也。洪武十二年秋九月華幼武書於春草軒。

姚廣孝跋文

 丙寅春仲無憀中鼓枻過華棲碧湖上,留連匝月,談詠甚適,耳目洞爽。華君沉博嗜古,所藏碑版甚伙。商確評品,彼此恍然,盡得象外物表之趣。偶示趙蒼雲王孫《天台圖》,人物景色飛動有情,宛轉離合,極快意事,作懌懌之狀,是入繪中三昧者。棲碧有題,予踵其後。予久作東西南北人,他年一會儼然未散,其在斯乎?道衍識。

宋邕跋文

  劉、阮洞中遇仙人

  天和樹色靄蒼蒼,霞重嵐深路渺茫。

  雲竇滿山無鳥雀,水聲沿澗有笙簧。

  碧沙洞里乾坤別,紅樹枝邊日月長。

  願得花間有人出,免令仙犬吠劉郎。

  仙人送劉、阮出洞

  殷勤相送出天台,仙境那能卻再來。

  雲液既歸須強飲,玉書無事莫頻開。

  花當洞口應長在,水到人間定不回。

 惆悵溪頭從此別,碧山明月照蒼苔。宋邕

 天台山位於中國浙江省天台縣城北,西南連仙霞嶺,東北遙接舟山群島。為曹娥江與甬江的分水嶺。主峰華頂山在天台縣東北,海拔1098米,由花崗岩構成。多懸岩、峭壁、瀑布。

 關於趙蒼雲的資料,我們只有在這幅畫卷的題跋中所知一二。第一段跋中,元代人華幼武(字彥清,號棲碧,無錫人。生於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於明太祖洪武八年,年六十九歲。平生篤於孝友。少有盛名。)說趙蒼雲以沒骨法作水墨山水與人物畫。華還說趙蒼雲年輕時比他的同宗趙孟堅、趙孟頫更有名氣。後來趙蒼雲歸隱山林,不婚不仕,他的生平資料沒有任何記載,只有這幅畫留存人世。

作者:

  趙蒼雲,元代畫家。趙宋宗室。以沒骨法作水墨山水與人物畫。年輕時比他的同宗趙孟堅、趙孟頫更有名氣。後歸隱山林,不婚不仕。他的生平資料沒有任何記載。傳世作品有《劉晨阮肇入天台山圖》,現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