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的满洲鼠疫治理

1910年夏,俄罗斯境内的西伯利亚出现了由土拨鼠引发的鼠疫。9月16日,在俄国的达乌里亚发现了首例患者。有华工前往西伯利亚捕杀土拨鼠制作皮毛,肺鼠疫在伐木工和猎人中间扩散。10月初数名华工染病身亡,鼠疫发生后,俄国政府封锁消息, 焚烧房屋,驱逐染疫华工。其中两名被逐华工到了满洲里。肺鼠疫开始在满洲里蔓延。

当时的满洲里是一个仅仅居住了约5000名俄罗斯人和约2000名中国人的小村庄,但在4月到10月的狩猎季节,华人会增至1万人。

1911年2月19日的法国《小日报》中描绘的满洲鼠疫

1910年10月27日,哈尔滨的俄国租界出现了第一例鼠疫患者。11月7日,哈尔滨傅家甸(道外区)也出现了鼠疫患者。此后,傅家甸在三个月内约有5000人因患鼠疫而死亡。

截止至1910年12月初,哈尔滨每日死亡人数达到一百多人。而从哈尔滨返回长春的商人将鼠疫传染给家人,致使当地约有2000人死亡。1911年1月2日,奉天发现首例鼠疫患者。后来从1月4日至2月1日,大连、北京、天津、保定、旅顺、芝罘、济南先后出现鼠疫患者。

逃难百姓被军队拦下

1911年的哈尔滨发生的重大传染病事件,举世震惊。当哈尔滨开始爆发社群感染时,疫情已经失控,清政府如临大敌,满洲里紧急建设备用医院,并由其他地区支援医护人员抗疫,哈尔滨的十余名清朝官员因防疫不力而遭到当局的惩处。在清政府的严格治理之下疫情才逐步得到了控制。

当时的清外务部右丞施肇基用伍连德治理鼠疫。伍连德为马来西亚华侨,籍贯广东,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当时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任副监督。1910年12月,他抵达傅家甸。到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剖尸体,当时属于重罪。这也是中国历史第一例有记载的病理解剖。伍连德向商会借了一个房间,做血液化验并进行组织切片, 在显微镜下,他清楚看到椭圆形的细菌。他断言,这并不是一般鼠疫,而是以唾液传播的肺鼠疫。他立刻提出防疫措施,隔离疫区傅家甸,且另向关内征聘医生。

《中国名人录》中的伍连德照片

为防止传染,伍连德设计了一种在双层纱布中间放一层吸水药棉的口罩,后来各国一致采用,称之为“伍式口罩”,这种口罩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伍连德把傅家甸分为四个区,每个区各配1名医疗人员、2名助理、4名医学生、众多卫生夫役与警察和救急队,分别进行诊断、消毒、掩埋与站岗等工作。一旦发现鼠疫感染,立刻送至防疫医院,房舍则以生硫磺和石炭酸消毒。他还向长春请调一千多名士兵进行交通管制,并规定傅家甸居民外出必须左臂佩戴证章,按区分白、红、黄、蓝4色,居民佩章可在本区活动,若去别区则须申请,管理极为严格。

伍连德把发生瘟疫的城镇划成区块,房屋消毒,出入军警检查,发现病人即立刻隔离,并盘查出入东北的铁路,保证入关者人人健康。

收治病人的医院分“疫症院”、“轻病院”、“疑似病院”和“防疫施医处”,各院均设医官、庶务、司药生、看护、巡长等职。“疑似病院”为伍连德所首创,今日仍在使用。伍连德还向中东铁路借了120节火车车厢作为隔离室,医生每日诊疗,病人连续7天体温正常即解除隔离。

1911年2月20日,一百七十六具染上鼠疫的罗馬天主教徒在哈尔滨傅家甸火葬,伍连德亲自监督

为管制流动人口,停驶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并停售俄国控制的东清铁路2、3等票,头等车须检疫,东北交通基本停顿。同时在山海关设立检验所,凡南下旅客都须停留5天观察。钦差大臣郑孝胥自东北返京,亦毫无例外。后来山海关干脆停止客货车入关,京津火车一律停驶。

1911年1月,隆裕太后指定协和医学堂为鼠疫防治中心,东北开展灭鼠行动。

上述措施很快就见到成效,死亡人数大为下降。1911年3月1日后,连续数日死亡人数为零,傅家甸解除隔离。

哈尔滨之后,伍连德转赴长春、沈阳等地,4月底东北各地鼠疫全部被消灭。

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随着武昌一声枪响,历史走入民国。东三省的鼠疫治理,是大清王朝落幕前所办理的一项最为科学、最现代化的、最卓有成效的施政。

你可能感兴趣的:(1911年的满洲鼠疫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