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3

一、坚持读书分享第499天《生活化心理学》第188一193页

二、中原焦点团队 杜冰冰焦点初15期坚持分享第565天  2020年10月3日

  中原多名山,唯老君山的名字最霸气。这一点与雄踞东海之滨的泰山相似——语曰:“泰,大中之大也。”——以“泰”喻山,含义尽管婉转,但丰显自见;而老君山则以道家鼻祖直接命名,其彰之意就更显而易见了。

      老君山古称景室山,因相传老子出函谷走虢道归隐于此,于隋朝更名为老君山。作为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其秀丽的风景与厚重的人文历史,明代文学家李若纳在其诗作《老君山》中这样表述:“迢遥连亘乱峰青,玄牡仙遥紫气停。枉杀世人觅炉灶,五千道德岂丹经。”景与词相呼应,直白地道出了老君山与道家的因缘。换言之,道家设天下名山之巅为道场,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其精神令人叹为观止。金代太清宫道士于道显:“飘飘风袖出山门,四道青山似老君。试听清泉山伴语,分明说尽五千文。”更是一语写尽了道家纵情自然的情怀。

      行走在上行的栈道上,如履平地,几乎没有疲累的感觉。这得益于“千里画廊”沿途松柏、橡枫的醉眼,当然,还有视野中峰峦的峻秀。

      景观栈道沿1500米高的山腰旋折向上。盈目的疏枝翠影在初秋的轻风中,蝶舞于途,使人心也翩跹。伏牛山作为秦岭最大的余脉,是我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南北方植物遍布山野达千余种。

      以主峰老君山分水岭为界,南北又各分为长江黄河流域两大水系。山上乔木以橡树和榆树为主,侧柏、冷杉、油松、榉树为朋——橡树和榉树是欧美作家笔下出现最多的树种,因此被称之为爱情树——文学大师们每每写到橡树、榉树,往往会附丽着一段优美或凄丽的爱情故事。

      在我曾经工作过的云台山景区,数十万亩原始次生林区里,这两种树木随处可见。记得十几年前,我陪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诗人在景区采风,曾经写过《致橡树》的舒婷,和同样生于福建的女作家林那北两位女士,在茱萸峰第一次见到橡树时,一边伸手在一棵双人合抱的橡树上抚摸,一边用惊喜的眼睛打量它高大的躯干和如盖的树冠,不约而同地喊道:“这就是橡树呀?”那真叫一个惊讶!以致女诗人回去后在那篇《我想回到那里去》的散文里,频频提起云台山。

      老君山的面积比云台山要大得多。驻足四望,西瞻秦阙,东瞰少林,北眺龙门,南望楚地。俯瞰脚下茫茫林海和婉流如带的伊河,以及周围林立的山峰……那宛如仙境的景象,仿佛只有引用明万历年间进士高出“青葱珠树晓,缭绕玉禾移”十字,方可将这入目之景写尽。

    十里画廊,除了悬空的栈道,沿途的风景多是自然景观:舍身崖、马鬃岭、朝阳洞、仙人桥、悟道石、亮宝台……仿佛都在刻意附会道家思想的主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美好的东西从来都是不需要人为去修饰的。老子从自然之道,而导引出人生与社会之公理。在他眼中的“道”,其实就是世间万事与万物,而“道”似乎又是看不见的。

    作为哲学家,老子的思想用一个“道”字,让天下人研究了千年。自道教奉老子为祖师爷之后,信徒们在“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础上,让道家思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同时也开始在全国各地册封自己的道场,从慕其精神到塑其形肖,直至神化。

    宗教的神圣感总与苍天相连,以喻示生命的无限和不灭。如四川的峨眉山和湖北的武当山,都以金顶高踞,并设金殿供奉普贤菩萨和真武大帝,吸引天下善男信女。老君山作为伏牛山主峰,又是传说中老子的归隐之地,循峨眉、武当等天下名山之例,而建宗教道场,当在情理之中。

      历经千年的演变,在庞大的神团体系里,神仙中的长幼尊卑区别十分严格。因此,在其道场的宫观建筑也是有等级区别的。老君山因老君庙属皇封敕建,故其全部建筑群均为殿式级别——在当代现有的道教圣地,据我的经验判断,其建筑规模与建筑规格都是超前的。更可贵的是,它在集中地体现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和理念的同时,也注入了道家和道教的审美思想和价值观念。

    于山巅而望苍穹,金顶耸入云霄,无所偏倚,孤峰兀立直破似有似无的云雾。纵目远近大小山峦,弥望苍藤古木和充耳的林涛鸟鸣,累累的秋果红在树梢,繁密的秋叶熟在枝头,游人如织……那一刻,我说不清这满山的游人,是为寻道家的秘宗,还是来体味这鸟唱花笑的诗境?

      标领群峰、秀摩苍烟的金顶,令人向往。可惜我已不再是数十年前,那个常以登山为傲的少年——登山的体力尚在,但似乎少了那种冲动。难怪有人戏称:儒家理论是青年人的;而道家哲学,则是属于中年以后的人生。

      道家用自然界的动态来解释人世的一切,用宇宙的博大和永恒去观照人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从而悟出逍遥自如的人生境界。此等超然淡泊的处世方式,是我等凡俗之辈所望尘莫及的,犹如那一刻面对这美丽的入目之景,“虽善工亦不可图画”。

      在金顶广场,或许可以把全真教创始人丘处机“昨日花开满树红,今朝花落万枝空……百年大小枯荣事,过眼浑如一梦中”这样的好诗吟诵。遗憾的是,我才思浅拙,添不了此番雅趣。

        于午后的秋阳下,朝南天门沿着台阶下前,我再次默读了几处石刻、碑文、楹联,凑近伸手抚摸那残碣字痕,回味这一天的山行,竟分不出这山林的气韵和道家的文化有什么不同。

        夜宿山下的云景竹舍酒店。漫步街头,色彩斑斓的广告招牌闪烁在路边林立的门店上。生活区的商业街被现代化的照明设备映照得如同白昼。上百家农家饭店和商铺若画卷般在游人的眼前徐徐展开。暑气尚未全消的初秋,路边的食摊生意依然火爆,一群穿戴时尚的男女青年,懒散地围在一张偌大的餐桌上,悠闲地吃着烧烤、饮着啤酒。谈笑风生的场面煞是令人艳羡——他们也崇尚道教、喜欢老子吗?

      最热闹的是生活区的一个小型广场,聚得最多的是中年妇女,不管是当地居民,还是前来观光的游客,在一曲曲现代舞曲的伴奏下,扭动着水桶般的腰肢,移动着轻快的脚步,飘飘欲仙的舞姿仿佛附丽着人世所有的轻欢……

      离去,我仍忍不住回望那丢在身后依然灿烂的灯火,心中真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在两千年前老子隐居的山下,新潮与古风共存——究竟什么是人类最向往的东西呢?

      云景竹舍酒店,不仅名字富有内涵,而且背林面川,位置也比较安静。敞开的窗外,秋虫的鸣叫声不绝于耳。憩望东升之月遍染不远处的峰海林涛——橡枫松桦在月光下随着枝叶的舞动,反射出银色的波光,入目之景与白昼大有分别,定神凝望如读一卷无字之书。尽管那一刻无法猜测文征明写出“凉阴忽满地,斜日到窗前”的心境,却也有“清秋竹锁烟”的感受。因为分明感受到天地间的一种苍茫之气。

      这弥漫着月色的静谧中,透着神秘和空灵。没有阳光的朗照,老君山或浓或淡地染上了一抹灵异之气,已经属于美丽的传奇世界——这样的地方,真该有传说中的神话相配。不知道是林海的涛声,还是寨沟、追梦的水声,明太子追梦的故事、女娲晒人山的传说、樊梨花养子沟的亲情……一一浮现于眼前。

    久违了,我曾经以为,此生不可能为一情一景一物而感动了。而那一刻方知是错觉——作为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倘若对世间的一切再没有激情的时候,他将再也写不出一行动人的文字。

      入睡前,我想起白天在钟楼看过的一副对联:“钟道回音入旧梦,仙风吹衣去凡尘。”细读之很像两句禅诗,用词通俗,寓意空远。作为本土宗教,其教义融中华五千年文化精华于其中,其道言往往语此意彼,令人深思。我至今保存着数十年前泉州金钗山一位道士写给我的一幅字:“离明日在湖,震位心当塔。”尽管心中有所感受,却始终不敢说看明白其中的含义。

      那一夜,我听着秋虫的吟唱,望着老君山顶又大又圆的月亮,随山水入梦……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