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必须跟一个人生活在一起,那个人就是你自己,会怎样呢?
你不做自我反省的话,可能会说,那该多好啊!世界上所有的人能像我自己一样,世界该是多么的美好啊!
如果把你自己放到他人的位置上,通过他人的视野,你会如何看待你自己,如何评价自己在日常生活行为?
01 为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禁令不起作用?
如果一个人停留在对自己的美好形象的欣赏,无法察觉到在他人眼中的自己形象,意识不到自己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他永远也不会停止对别人毫无道理的干预。
一位酒厂生产线上的职工,工作勤勤恳恳、早七点出门,晚九点或许更晚下班。在他自己眼中,自己是位工作认真踏实负责的好员工,积极努力。下班回到家已经很累了,自认为有权利释放一下疲惫,可以看电视了。因此就会自负满满的呵斥自己的儿子去学习,自己理所应当的躺在沙发上看电视。
更是用自我感动的光辉形象教育孩子要努力,教导身边的人奋斗是何等的重要。
殊不知谁都不愿意听他这种“技术上的勤奋,战略上的懒惰”的“假勤奋”故事,发现别人不爱听了,他还要生气。非常负气的说:“就是,你们是见过世面的……”,如果他真的理解了自己说的这句话,他都不会如此自负的讲自己的英雄事迹。
02 我们需要一面镜子
我么每天都会照镜子,照什么呢?穿戴有没有整齐,头发是不是凌乱的……看自己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地方。
那么对于我们的行为需不需要一面镜子呢?
这位酒厂生产线上的职工有没有镜子呢?有的,就是他的同事。他的同事都不如他,所以呢就一直很自负,沉浸在自己的优越感里,这面镜子是失效的并没有让他看到真实的自己。
直到他的儿子被自己的完美方法教育到问题多多,直到逼着孩子点了一把火,点着了房子,孩子被送进医院抢救。这把火是一面让人惊醒的镜子。
在儿子眼中的他是怎样的人?通过孩子的行为已经看到了,无法应对父母带来的伤害,我爱你但不代表我认可你,我爱你还是伤害我自己吧。
那些不愿意听他讲道理的人,用拒绝的行为表达了我不想成为你的样子。
自负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可能存在着不客观。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做到“贞观之治”,离不开他的开明与谦逊,宰相魏征就是李世民的一面镜子。
想要一个客观的自己,从他人眼中了解自己,从世界的角度观察自己,了解自己的脆弱与渺小,做一个谦逊的人。
如何客观的认识自己?
03 启动自我意识,抽离自身处境。
什么是意识?比如动物有察觉周围环境变化的能力。是善意的、威胁的?如果察觉到危险,它会立刻采取行动,主动攻击还是逃跑。
人不但有意识,还有自我意识。
什么是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的意识,察觉自己的想法的能力。
如果人处在意识里,是做不成这件事的。
必须像计算机程序员一样,能从计算机抽离开来同时又能为计算机编写程序。
这位酒厂生产线上的职工,经历了如此惊心动魄的事情,依然没有完全醒过来,半年之后还在炫耀他的大道理,他是如何帮助邻居教育小孩的,邻居如何感激他的……
如不能启动自我意识,不管经历了什么惊涛骇浪,永远也无法醒过来。
04 客观冷静的为自己拍照
在有事情发生时,又有没有启动自我意识,我们能做的就是为自己拍照。
不加任何评判的观察自己,获得冷静客观的图景,看清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不是经过是非辨别的图片。
认识他人眼中的自己,并不是经过他人是非评论的自己。
只是一面镜子中不加任何修饰的行为图景,
客观冷静的自身状态,
避免自负自满,
做一个谦逊真实的自己。
往期文章推荐
《解惑》如何认识自己,如何成为自己?
《解惑》人生的两大问题
《心态》你真的了解心态吗?别把盲目乐观,当成积极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