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糖脂肪盐,让我们无处可逃!

身边的陷阱

    能想象到么?曾经伴随着我们旅途的方便面,一个面饼的含油量就有20克之多!

    勾起我们儿时回忆的酥皮糕点,使用的是起酥油,不是精心烘培出来的。因为天然的酥皮点心既不耐放,也不能大批量生产,也不宜运输。而起酥油里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

    当我们喝咖啡时,不经意放的一块方糖,就有五克。

    甚至,我们认为的最少加工的面粉,为了口感好,也加有盐!更别说挂面、切面!

    所有从市场买来的加工食品,都有盐、油、糖的添加。

被控制的味蕾

创造极乐点(Bliss Point) |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盐、糖和脂肪是食品行业的基础元素。为了改善食品的味道,各大食品公司的实验室都在用科学计算和心理学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在制作可乐的过程中,科学家需要在实验室反复用高等数学还原分析,研究饮料中盐、脂肪、糖的比例,激发人们的欲望,达到“极乐点”。这样的可乐既可以让消费者如临仙境,又不至于过于厚重甜腻。

  除去利用化学公式排列组合盐、脂肪、糖的比例,改变这几种原料的外观和结构的实验也在不断进行:

  雀巢公司的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脂肪球的分布和形状,以期改变其“口感”。作为全球领先的盐类供应商,嘉吉公司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改变盐的外观,将其打磨成细粉,让它能够更快更强烈地刺激到我们的味蕾,达到那种“味道好到爆炸”的感觉。糖也已经被科学家们转换成无数种形式。其中,最甜的成分单糖以及果糖,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添加剂,因为这两种成分凝结后可提高食物的诱惑力。科学家们还发明了甜味增强剂,可以让糖的甜度比其固有的提高200倍之多。

  在实验室中,科学家们能够用数学公式精准地计算出“极乐点”,并创造出使人进食欲望强烈的产品,听起来让人兴奋又好奇;这样的实验结果会直接变成你我手中的可口可乐、奥利奥、冰淇淋。我们对加工食品的喜好看似是我们自发的的选择,殊不知我们所认为的自己独特的口感,或是我们对某一类食物尝起来是什么味道的判断,都是早被人用数学公式计算、建构好的,是被人控制的。

他们吃什么?

  实际上,卡夫公司的约翰·拉夫早已摒弃汽水和发胖零食;雀巢公司的路易斯·坎塔雷尔晚饭只吃鱼;菲多利公司的鲍勃·林从来不吃薯片和绝大多数的重度加工食品;汽水工程师霍华德·莫斯科维茨本人从来不喝汽水;杰弗里·比伯不仅不抽自己公司生产的香烟,当他在卡夫工作时,他还避免食用那些可能导致他胆固醇升高的食品。

我们该怎么吃?

    中国膳食指南的标准是每人每天6克盐,相当于调味勺的一勺;油20-30克,相当于吃饭的两汤勺而已!实际上,很多一家三口,一道菜就有一两勺盐,据调查,北京很多人一天的食盐量有20克之多!

2克限盐勺

    这么多盐从哪里来?一方面我们加的多,另一方面,各种调理也含有大量的盐,包括醋、鸡精、味精等,更别说酱油了!

    如果改变现在的食盐量,口味可能就不好了;我们也无法防备其他调味品的含盐,那么我们该怎么吃?

    口味,其实是可以适应的;而且如果一直吃较淡的口味,反而能品尝出食材的本来芬芳。

    至于其他调味品的使用,可以按照自己的感觉走。比如拌凉菜时,完全可以只用醋来调味,而不用加盐。

控油壶

    另外,可以使用限盐勺,控油壶;糖基本不要添加,也不要吃,我们吃的大米、面食都是在咀嚼过程中生成了大量的糖。

    总结一下就是,食品少加工,少油少盐,尽量从原始食材制作,更不要购买方便食品。
    

参考资料:

    1.《书评:无处不在的糖、脂、盐,食品工业改变了我们的饮食习惯》

    2. 迈克尔•莫斯. 2015. 盐糖脂: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 中信出版集团

    3. 西敏司. 2010. 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商务印书馆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处不在的糖脂肪盐,让我们无处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