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和师企业辅导:七个问题检查你企业人才结构和人才投入产出比

你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如何?

作为老板,一定算清楚「人才的投入产出比」这笔大账,这是组织管理的核心。因为组织就是人与人之间结成的生产性关系,其中最核心的就人才的投入产出比。

但是很多经营者,对于自己企业的人才效率如何,基本是一知半解。人力资本的投入,是否能够取得成效,取得成效多大程度上是好的,也都是一笔糊涂账,这是不应该的。

我提供几个指标和问题,对照着你的企业来看一下,衡量一下你企业的人力资本运营效益如何,找到自身差距并持续改善。

问题1:你的关键岗位人才的胜任度如何?

挑选出企业的关键岗位,如果其中70%以上岗位人才的胜任度评价为完全胜任或者基本胜任,则人才成长速度属于优良;如果仅有20%~30%的岗位人才胜任度评价为基本胜任,其他属于完全不胜任或者基本不胜任,则企业的人才成长速度就堪忧了。所谓关键岗位,是根据公司的商业模式而界定,主要是指与客户接触和交付客户利益的岗位、核心的产品技术供应性岗位、核心的市场营销岗位,以及所有管理层。

问题2:你的关键类人才的结构是否合理?

选出企业最关键的关键人才,尤其是瓶颈人才,如管理类、研发类、营销类等。如果其中的核心岗位人才出现调整(含晋升、调岗、离职等),是否马上就有基本合适的人选可以替代?如果你的回答是大部分可替代,则人才结构优良;反之,如果大部分不可替代或者根本就无人可换,则表明企业的人才结构板结,需要高度警惕个别“牛人”居功自傲或拥兵自重,人才梯队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问题3:你的关键岗位人才引入的成效如何?

如果你的企业面临转型,部分新商业模式或新业务拓展人才无法从组织内部产生,比如电子商务人才、行业解决方案专家、新产品架构师等,都需要从企业外部获取。此类关键岗位的人才,在多长时间能够招募到位?如果3个月内都无法到岗或者到岗后基本上留不住,则人才引入就属于低下;如果在4~8周内可以基本到位且平均留任期超过12个月,则人才引入属于上流。

问题4:你的关键岗位人才流失率是否合理?

把公司中20%左右重要岗位的清单列出来,每年统计主动辞职率。如果这个指标维持在10%以下,则企业优质人力资本的保留水平属于优良;如果大于20%,则需要引起警觉,分析原因并力求改善。


问题5:你的核心人才有没有持续成长?

把公司中处于核心岗位及管理层的人员名单列出来,梳理他们的知识、经验、能力表现。看看他们现在的表现和过去一年有没有进步?是不是之前发生在他或他管理的部门的问题依然存在,是不是有关键的问题上有所改进?他承诺的个人成长是否实现?这些人有没有学习的习惯,是不是在持续成长?如果上述问题都是正向的,说明你的核心团队是一个持续成长的团队;如果是负向的,很可能团队习惯于一个经验用十年,而不是持续成长,那么你可能在未来面临团队退化的风险。没有持续成长的团队,就没有持续发展的业务。

问题6:你的企业员工的人效处于什么水平?

人效,其实就是人均产出,人均成果。人均产出可以是人均创收指标**,等于=年度收入/年度平均人数**,也可以是人均创利指标,等于=年度利润/年度平均人数。拿这个指标跟同行相比,和自己企业上年度相比,这个指标在同行业中的分位值越高,企业的人力资本运营管理水平就越高。而且,这个指标是持续提升、基本不变还是逐渐下降,也可以大致判断这家企业人力资本运营水平是否有持续改进。

以华为为例,1996年的人均产出为56万元,仅为国际同行的1/3,现在则做到了国际领先。2018年,华为的人均产出约为380万元,国内同行的水平还不到华为的一半。这就反映了综合人效的提升。

问题7:你的企业的员工的薪效处于什么水平?

薪效,反映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如何,也就是一块钱花在人才身上,能够创造多少回报。薪效=年度利润/年度人力成本。企业要观察这个指标的持续提升、基本不变还是逐渐下降,这代表企业在人力成本、人员结构等人力成本方面的综合成本产出效率,也反映了人力资本上的投资回报情况。员工可能只关注自己的薪酬收入,而企业必须关注投入产出,站在企业的角度算大账,要清楚你发的每一块钱出去,产生了什么价值。

以上7个问题,前5个关于人才结构和胜任力的问题,可以通过人才盘点来获得;后两个是人效和投入产出比的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来获得。你不妨盘点和计算一下你公司的人才数据,看看是否合理,是否优秀,还是问题多多?盘点完,你就可以针对性地想解决办法,不断改进。

欢迎关注师和师企业辅导,科学创业,持续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师和师企业辅导:七个问题检查你企业人才结构和人才投入产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