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2013年初,当我在厄瓜多尔,知道自己怀老二的时候,我先电话给我一个闺蜜,她的反应是“啊,要不要呀,咋上户口呀”,当时国内二胎还没放开,我国内所有亲戚朋友知道后,都是一律的发愁,犯难。倒是厄瓜多尔的朋友,每一个知道我怀孕的人,都特别激动的上前拥抱了,说着“congratulation”,能感受那种对一个生命的到来由衷的高兴。这种反差之大,第一次让我意识到,哦,肚子里是一个生命,是一个人,她是有人权的。我是80年出生的人,计划生育后的第一代,但那次经历,让我第一次站在人权这个角度来看计划生育,好像多年的坚定认知有点动摇了。

有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在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的交往中觉察到的。

比如这张照片,我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展示这张照片。这是在巴黎奥赛美术馆,这个美术馆收藏了很多梵高,莫奈的画。但震惊我的是这幅画。当时她挂在一个小展厅里,一进门正对面一堵墙上,当时看到这幅画,我真的是惊到高呼“流氓”,然后闭着眼,低着头绕开这幅画,结果等我在这个小展厅出来时,看到有一个5,6岁的小女孩,抬头看着这幅画,她的爸爸蹲在她旁边,给她讲解。这一幕让我很震惊,我就远远的看着,因为听不懂法语,不知道爸爸说了些什么,但是她爸爸非常耐心的讲解了许久,而且一直蹲着,跟孩子一样高度,一同抬头仰视着油画。这个父亲是从怎样的角度给小女孩讲解的,我一直想不明白,但是至少学到了一点,就是要蹲着,跟孩子一样的高度交流。

再讲个小插曲,去年我跟我们公司海外新员工们做一个线上分享,主要目的就是动员他们出国,及时疫情当下。结果这张图就没法传到B站上的,我就只是讲了这个故事,最后说了句“欧洲美术馆里的一副普通作品,无法出现在中国互联网上,所以你们自己出去看看这个世界吧”,没想到现场发挥的这句话,还是最有鼓动性的,学生们纷纷给我点赞这句话。

还有一个让我难忘的小伙,是在摩洛哥从马拉喀什到卡萨布兰卡的火车上遇到的。一个阿拉伯人的大一小伙,坐我对面,跟我足足聊了两个小时的车程。当时火车上那个小伙,就问我一个问题,“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我把我知道的孔孟之道全搬出来,说我们2000多年前就有行动准则了,所以不需要宗教。但我知道这个解释肯定不对,但至少说明我当年英语还是很好。后来在银川第一节课上,我觉得我听懂了梁师解释的,为什么中国人没有信仰,可是我自己还说不出来。如果再出国,还是需要再准备一份正确答案的。摩洛哥我去过四次,第一次是04年的时候去,街上阿拉伯人看到我都喊Jack Chan,然后我是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成龙。08年9月第二次去,街上的人都激动的看着我喊北京,还竖起大拇指,当时是北京奥运刚闭幕。他们对中国的认识也是在逐级增多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