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感恩节-清明节

        清明节是 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祭祖、扫墓、怀念先人之余,这个由寒食节经过千年发展演变而来的节日,岁岁年年在提醒我们,中国文化有着最重要的一个字——孝。

        清明被赋予节日意义,是从寒食节开始的。寒食节的来源说法不一,有周代禁火、古代改火、介子推等传说。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宠姬麵姬生下儿子夷齐。为了使自己的儿子登上王位,砸姬对太子申生加以迫害。申生被逼自尽, 公子重耳也被迫出逃。因为重耳德才兼备,很多贤士都追随他,介子推就是其中一个。

      在逃亡途中,介子推割下大腿上的肉进献给久未吃到肉的重耳。重耳很感动,表示登上王位后要重赏他。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 但他却忘了介子推。此时, 介子推和母亲隐居在故乡绵山。有一天, 晋文公在别人提醒下记起了介子推, 并请他出山。但心寒至极的介子推不答应出山受封。

      为了逼迫介子推出山,晋文公下令“焚山”,不料想,介子推和母亲竟被焚而死。文公后悔不已。为了悼念介子推,文公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并在此往后三日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寒食。于是,禁火和吃寒食成为寒食节的重要习俗。

    “寒食插柳” ,也是寒食节的习俗之一。人们在寒食节折下初春新绿的柳枝,插在门上、檐下应景过节。

      直到唐代中期,清明、寒食才变成一个节日,且加以清明为重。扫墓、寒食、请新火等诸多习俗。

      因为扫墓、寒食过于凄凉,现代人往往在扫墓寒食后,组织一些氛围更轻快的活动,如荡秋千、踏青、放风筝等。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共聚一堂,每个地方的节日都有各自的特色。如山西清明节要“上坟”,表达对先人的哀思。

      上坟各地区又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比如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上坟”时男女都要到场,不燃香焚纸,而是将冥钱悬挂在坟头;而山西北部“上坟”则多是男子,且要给先人烧冥钱等物,这样才能转给“阴间”的他们。

      南京人过清明节则是继承了秦淮河的放灯习俗,每一盏灯都有一个愿望,寓意放飞希望、祈福未来。深圳本土居民在清明节要举行“拜山”活动。

      上海、西安等地清明节要逛庙会。西安的庙会可谓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杂技、社火、秦腔表演、各类美食等,吸引了很多游客参与。

      湖北人清明重祭祀。武汉清明节有“挂纸”习俗。挂纸时,先要将生长在祖先坟墓上的野草,用锄头或镰刀整理清除,在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以示标记此坟有后嗣,以避免被破坏。

      清明节祭祀,不论公私祭,都是表达孝心和感恩的方式,其主要内容是扫墓。扫墓的习俗起源于最早的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体制在宗教上的表现。

      纵观清明节的发展历史,任何时期祭祀扫墓的目的都是“慎终追远”,表达孝心。长此以往,“孝”已成为清明节的节日符号,加上儒家一直提倡的“孝道”思想,就形成了中华民族重孝的文化信仰和民族性格。

      “孝”还有感恩的意思,感谢祖先的奉献,才使后人有美好的现在。中国没有感恩节,但是谁又能说清明节不是中国式的感恩节呢?

      年年几乎一样的祭祖扫墓,就是加深印记和弘扬、传播我们优秀的传统节俗,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尊心,使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自觉融人中华民族的骨血,用自己的爱国心撑起大中国的明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东方的感恩节-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