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游戏》-袁哲生

这是袁哲生的短篇小说集,与其说是小说,我更愿意把它当作散文来阅读,文字间感情流露非常自然。其中,最喜欢的短篇《送行》,很有画面感,哀而不伤。因为整篇都很喜欢,所以没有在这里抄录。

这篇故事围绕着一个走不出去的困境,我们甚至不知道那困境的本质是初次萌发、懵懵懂懂的爱情?还是充满了荒谬折磨的教育体制?还是令“我”容易沉溺其间的“一些不副实际的胡思乱想”?唯一明朗的线索是一再重复,且使“我”难以自拔的一个场景......

这里点出了小说所围绕的作者的童年的矛盾或者是情感因素,然而不论是什么样的因素,我认为是这些因素共同来导致,或者说影响了作者的一个内心或者情感。至于捉迷藏中被视而不见这件事,只是作者情感的一个爆发点。

章节:自序 灵魂的体重

当周遭的朋友以愈来愈频繁的次数询问我有关“生命的意义”,或是“人为什么而活”的问题时,我便一步一步地踏入了那古老而坚固的迷宫之中了。久了之后,这样伤感情的问题便很少听人提起了,除了用所谓“习惯成自然”的适应能力来解释之外——或者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便是朋友愈来愈少了。

或者说,年岁渐长之后,交朋友的方式就慢慢变得不一样了。

我有时在想,我的这些相伴十几年的好朋友,如果相遇是在现在的年纪,我们是否还能成为朋友。

章节:寂寞的游戏

人一旦开始躲藏就很难停下来了,这点我始终深信不疑。我总是怀念着躲在一个寂寞的角落里含着一颗糖的滋味,还有那一声划破寂静,和同伴们争先恐后地奔回起点的尖叫声。

我尝试过用很多方法来捕捉片刻的宁静,比如包裹在两层大棉被里面,把头浸到水桶里,或是待在孔兆年的防空洞内,可是依旧有不间断的杂音在我耳边嗡嗡作响。

人是很矛盾的生物。我喜欢孤独的宁静,却又渴望和羡慕众处的欢乐。

除了躲藏之外,还有什么比游手好闲更能让人觉得充实?

仿若人生本就该游手好闲,其他的一切喧闹都只是徒然浪费时光。

那年我十三岁,我最好的朋友是孔兆年和狼狗,一个几乎不讲话,一个用自己的方式讲话;一个躲着全世界,一个则是全世界都躲着他。

那年我十四岁,我最好的朋友是孔兆年和狼狗,我最想念的人是何雅文。我还记得他们躲起来之前的样子。

没有体会到作者内心的那种感受,有种要抓住又抓不住的感觉。

章节:密封罐子

有时,一阵清淡的花香自窗外经过,他便放下毛笔,抬起头,好像在目送一位老邻居;等花香走过,再重新添加几笔,补完一个字。

章节:木鱼

毅民的心里又响起了幽微的敲击声,沉稳而虔诚,宛如愉悦的冥想。他想起来了,那种木质的音声就是一个父亲的心声。是一个父亲祈祷时的喃喃低语。他抬起头来望着这个公园的四周,清爽宜人的微风拂过,婆娑的树叶簌簌地摇动着,他仿佛见着了一尊善于倾听的佛像。他闭上眼睛,感受到那佛像脸庞柔和的木纹肌理,佛手饱满而深情,像是准备牵扶一个哭泣着的小孩。“今天是母亲节。”“……母亲是无法取代的。”他陷入对母亲的深深想念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寂寞的游戏》-袁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