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脱贫攻坚这样“正”的剧,都会是严肃认真的,可《山海情》并不是这样。它没有一味地卖惨,更多的是从苦难中成长,眼泪中含笑,豆瓣评分9.4分,个人感觉还可以再高些。
诙谐幽默中却又处处让人落泪发人深省,那是感动。那个时代的小人物,有着我们不曾拥有的情怀。
电视剧开篇就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199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为西海固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能吃饱肚子,实施“吊庄移民”政策,把一部分人从山里头搬迁到银川附近的平原,开荒拓土,发展生产,建设新的家园。
山里的大人不愿意走出来,孩子们却渴望走出大山。几个孩子相约出去打工,李水花为了逃婚也一起跑了。
那个时代的女子啊,学习再好又能怎样?水花的爹李老栓用她换了个水窖、一头驴、两只羊、两笼鸡。都是贫穷闹的啊,父母再不争口气,纵是天才也会被埋没,李老栓就是个怂货,只会整天躺在坑上叨叨地骂人。
几个孩子顺利地上了火车,马得福骑着自行车去追,把几个小孩撵下火车。可是,面对水花——心爱的女子,得福没有勉强她下火车。
他掏出身上所有的钱给水花,让她跑远点,要照顾好自己,保护好自己。说到这里时,仔细去看,会看到水花和得福眼里有泪光。
我也忍不住泪崩,面对心爱的人啊,内心总是柔软的,嘴上却什么都不能说。
水花最终还是回来了,善良的她依然担心自己的父亲。见到得福的那一刻,是想笑着安慰,还是想哭着委屈? 她什么都不能说,只能自己独撑。
她的嘴唇微抖,嘴角微撇,我的眼里也泛起了泪花。有情人终成眷属,那是梦里的期许吧,贫穷却让他们做不了自己的主。水花带着哭腔对她爸说:“我嫁!”得福无能为力地看着,该是多么地难过啊,谁叫自己没有一头驴呢。
迁村的工作有了进展,却迟迟通不了电,要够六十户才给通电。为了通电的事,得福一遍遍找变电所的陈所长,他觉得就因为少了一户不给通电,也太不近人情了。他说“政策是人定的,我就不信不能因为人把政策改一下。”
马得福连着三天去堵所长,别人说所长不在,他接话很快:“被免职了?”正为通电的事焦急的我,又被他的这句话逗笑了。
人家不让他在办公室等,说影响工作,他就在门外等,饿了就啃干饼子。为了村民能用上电,把工作做到这个地步,太让人感动了。如果,每个口口声声说着为人民服务的人,能有这样的工作态度,百姓该是多么地幸福。
我还是忍不住眼眶泛湿,我为他的这份赤诚动容。
水花一个人拖家带口走了七天七夜,来到了得福他们移民村。水花的丈夫因为挖水窖被砸了腿,残疾了。女儿也那么小,这个家是水花在撑着。可是看到得福的那一刻她是笑着的,他俩都在笑,我却看哭了。
水花曾经那么坚定地认为,跟着得福就受不了苦,却没有想到自己还是被亲爹送进了苦水里。安永富对她很好,奈何却命运坎坷,家里的重任全都压在了水花的肩头。
李喊水让得福把水花调到别的移民村,他嫌得福样子怂,一提水花脸的颜色就变了。他说得福是吃公家饭的——得福打断了他的话,得福自己问心无愧,只是有距离地关心着,不逾矩。水花坦然接受他的善意,心很正。
李喊水要找张主任,不让水花住这村,做为一个父亲担心自己的儿子,他是自私的。可是,看到水花一个人忙活又不落忍,他又是善良的。他对水花说地窝子常年没人住,顶子不行了,回头让得福他们把顶子好好收拾一下再住。
马得福带着涌泉村五蹲叔他们直接过来帮忙了,看着看着忍不住眼泪哗哗地流,水花这是回娘家了啊,这样淳朴的感情是多么地珍贵。
没有强行煽情,却让人哭得稀里哗啦。水花一直那样地乐观坚强,一个人扛起了所有,如果她都不勇敢,脆弱给谁看?
新住址只是画出了白线,水花却满足地笑着说:“这就是我的家。”
她认真努力生活的样子,很美!
剧中的白老师也让我感动,他为了辍学的孩子,一次次家访,还被家长怼。带着新来的老师给学生补课,他觉得孩子们不上学,那是多么地遗憾。
他把捐赠物资卖了,难道他不知道捐来的东西不能卖吗?不,他很清楚。可是建操场,买校服都需要钱。
白老师对孩子们绝对无私,在学生的眼里,他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未成年就被家长逼着出去打工,他东奔西走,还被家长埋怨,甚至动手。也许是心凉了吧,他不再干涉,却也想给孩子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歌唱比赛有规定的人数,白老师看到了孩子们眼里的向往和憧憬,他给所有的孩子做新校服,带所有的孩子去比赛。他们哪里是去比赛啊,是去炸场吧,反正的我眼泪是不值钱了。
一首《春天在哪里》,再次打动人心。虽然很穷,很简陋,可是孩子们的眼里有阳光,心中有希望。
有谁会料到,《春天在哪里》也会把人唱哭呢?
白校长虽然被撤了职务,但教育局和其他部门发了文,规定在校学生,无论年龄是否满十六周岁,一律不许辍学打工。
麦苗留了下来,水旺夫妻开了药店,安永富装上假肢可以走路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遗憾的是张主任却出了车祸亡故。
三级扬水站终于竣工通水,葡萄在戈壁滩扎根,奋斗过的人生终究迎来了甜。
(图片来自影视截图,侵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