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唯一能够确定知道的,就是我还一无所知

学无止境,只争朝夕

很多朋友了解到我读过不少书,能够背诵《论语》、《道德经》、《金刚经》、《孙子兵法》、《唐诗三百首》等10余部经典,于是夸赞我博学多识,说我了不起。因为我曾经演示过“倒背如流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0位数字”,有人向我伸出大拇指,对我说:“老师,你不是人,是神!”我总是微笑着说:“谢谢,不敢当!”

说句实在话,我是真的不敢当此赞誉的。我只是比常人多读了一些书,多做了一些训练,多下了一点儿功夫,多付出了一些努力而已。

因为我深深地知道,我是一个笨拙的人,悟性不高,只能用勤奋努力来弥补我天赋的欠缺了。

我常常羡慕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梦想也能像曹子建那样七步成诗,向往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却只能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对于那些“下笔万言,倚马可就”的高手们由衷佩服,却学不来他们那举重若轻的翩翩风度。“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蓦然回首,我已早生华发,青丝略染,“为伊消得人憔悴”了。

读书就像交朋友,所以需要好好选择。读一些真正有价值的、高于自己思想文化素质层次的书籍,有个学习的范本,自己的能力和境界也才能有所提升。

读书又如与人对话。读圣哲的书,就是与一个个伟大的灵魂促膝长谈。先是他们说,我们听。我们听懂一些了,于是便可以与他们展开对话,提出问题,并请他们解答。到最后我们也能与他们一起侃侃而谈,互相讨论,置换身份,彼此发出会心的微笑。此时,读书就变成一个饶有兴味的游戏了。

读书读得多了,与一个个或高贵或伟大,或深邃或广博的灵魂神交得越久,我非但没有那种收获颇丰的精神满足,却越发感到自己的贫瘠和浅薄。这是为什么呢?

如同一个分数,分母代表自己的所知,分子代表自己的未知。自己的所知是有限的,自己的未知是无限的。当自己刚刚学到一点点东西,分母为1时,本来分数的值是无限大的,却往往会有一种错觉,以为分子也是1,于是顿生骄慢,以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自己已经学无所学了。

而当我走过许多路,也读过一些书后,我才渐渐地觉察到,前面的路是没有尽头的,未读而又必须去读的书实在还有太多太多,这时分母渐渐地增大,分子却已成为无限。所以,我唯一能够确定知道的,就是我还一无所知。

我更加明确地坚信,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绝不是偶然的,我一定是带着某种使命降生的,很多我应该去做又还没有去做的事情还在前行的路上等待着我。

带着使命生活是辛苦的,同时也是幸福的。它避免了消极与无聊。

这才是我值得一过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唯一能够确定知道的,就是我还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