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样

王爱丽  焦点网络高级一期  洛阳(18.12.29)原创分享第585天(春雪原创分享第721天)坚持读书打卡310天

“你们班学生租车花了60块。”

“啊,这么近干嘛要租车?租车花了60块,剩那钱能买点啥?”

“主要是他们买了两箱水,搬不动。”

……

为了让各班元旦联欢,学校给每一个班发了150块的班费,班主任让孩子们自己到附近的超市买东西。一班班主任看到二班的孩子们回来了,顺便在问自己班里买东西的情况。上面是她们开始的对话。

班主任遗憾着和这个孩子聊着,有一句没一句的。你猜最后聊出的实际情况是什么 ?

孩子们买了一些食品,其中有两箱水,虽然过去有好几个学生,但他们感觉搬着整箱水到学校还是太累,就出了60块钱的押金,租了超市里的小推车。

孩子们走了,我和这位班主任在感叹:这孩子开始描述的情况和最后说的实际情况相差太远了。生活中有多少类似的事情:断章取义,话语表述不清,想当然的推测……

当然,这个具体的事情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即便是当时误会了,等一班的学生回来,自然会弄清楚事情的真实情况。生活中的事情往往没有这么简单,有太多的事情,没有机会弄清楚事实,当事人也没有机会说清楚事实,或者说当事人根本就不知道有人误解了他。

咨询里有一种技术叫具体化,我感觉这种技术几乎在我的每个咨询中都会贯穿始终。他说的成绩不太好指的是什么?他说的努力具体是怎样一种情况?心情不好是什么样?如果特别不好是10分,有一些不好是1分,你感觉现在的不好心情是几分?通过具体化以后,我才知道来访者所说的到底怎样一种状况。

不预设,不评判,客观地描述自己看到的情况。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对世界的理解也是多样的。记得有一次,我在一节健康课上,让学生写出自己认为的晚睡是几点钟?孩子们的答案有晚上10点、也有凌晨四点的。在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时,带着一份尊重,多倾听,少预设,可能会了解到更接近真相的事实。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