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掌握「麦肯锡&波士顿解决问题方法和创造价值技巧」大牛 ——一本教你解决问题、商务精英必备的新时代教科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欢迎关注【老蔡悦读】,一起在书的海洋畅游,享受阅读的快乐。

书名:麦肯锡&波士顿解决问题方法和创造价值技巧

作者:[日]名和高司

译者:田中景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

ISBN:9787213096679


序言


MBA所学习的商务技巧类书籍的撰写者,大多出身于以麦肯锡、波士顿为代表的外资咨询公司。


我们可以将咨询定义为“解决问题的承包人”,对企业来说,咨询就相当于让企业重生,企业经营回到正轨后,咨询工作就宣告结束了。

所以说,咨询顾问还应是“发现机会承包人”“最大限度活用机会承包人”“成长承包人”“创造价值承包人”。


咨询顾问要想发展下去,必须要成为“发现机会承包人”。


第一部分咨询的基本方法


在第一部分,「麦肯锡&波士顿解决问题方法和创造价值技巧」作者[日]名和高司从论点思考、假设思考、影响思考等咨询逻辑思考基础开始,再就商界人士间已经很熟悉的MECE分析、安索夫成长矩阵、波士顿矩阵、麦肯锡的7S等主要分析框架的咨询基本方法进行介绍。这些内容作为咨询公司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大全,能够为大家提供很多帮助。「麦肯锡&波士顿解决问题方法和创造价值技巧」作者[日]名和高司在介绍基本方法的同时,对基本方法的局限性,以及超越其局限性的使用方法予以了阐述。


问题解决能力


1、解决问题是综合性的艺术。

2、被认为是问题的只不过是表象,并非本质性的问题。

3、要想解决问题,分析能力加上建构能力是关键。

4、不仅要有迫近真理的逻辑推理能力,更要有迫近心理的洞察力。实际上,从逻辑里得出的答案并非只有一个。既然不能百分之百地预测未来,答案就会有多个。在此最为重要的,并不是得出最正确的答案,而是要让当事者相信答案并且落实该答案。无论多么正确的答案,如果当事者都认为做不到,那就只能陷在那里了。即使是一条曲折的道路,也只有让当事者坚信这样走下去就一定会到达目的地,他们才能向前迈进。


5、答案并非只有一个,落实之后才会探索到真正的答案。打动每个人的心,诉诸情感,赋予其动机。

6、注重事实依据的麦肯锡风格与注重心理学的波士顿风格。对于采用咨询方案的企业来说,必须做出如下选择:究竟是花费3个月达到一成还是花费3年达到七成。



设定课题能力——论点思考


解决问题的七个步骤

1、给问题下定义;

2、把问题建构化;

3、排好优先顺序;

4、确定分析方法;

5、开展分析;

6、整合发现问题的内容;

7、提出解决建议。

其中,最重要的是“给问题下定义”和“把问题建构化”两个步骤。


1、从问题本质(窒息点)的假设出发。具体来说,就是把有因果关系的“现象”用圆环连接起来,并探寻问题的真正症结(本质)所在。用咨询专业术语来说,那个症结部分就是“chokepoint”(窒息点)。简单地说,所谓窒息点就是指绞住对方的脖子。


2、问五回Why,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

常识性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即通过历史文献和信息,判断“大概就是这一带吧”,然后挖掘下去。

问题不应该从所有的因素中去寻找,而应该从一开始就带着“难道不是这个吗”这一假设去寻找。也就是说,“从议题开始”才是最重要的。

所谓“议题程度”,是指迫近问题本质的程度。

所谓“解答的质量”,是指焦点对准模糊不清的事物(分辨率)的程度。

解决问题,首先要根据“议题程度”,也就是关于问题的本质设定假设,然后彻底挖掘问题的症结所在,提高解答的质量。

本质的问题不是“等待时间的长短”,而是“百无聊赖地等待”。


3、不是找到“应该做的事情”,看透Why not yet才是关键。尽管知道应该做的理由超过100条,却依然没有那样做,这才是问题。Why not yet?也就是说,必须知道“为什么还没有那样做”。认真思考这个“为什么不”才是解决问题的要害的重点。

用四段论方法解决问题

首先是what(什么是问题)。其次是why(为什么它是个问题)。然后不是冷不丁地提出how(如何把问题解决掉),而是思考Why not yet(为什么还没有那样做)。最后再问how(为了能够做到,应该怎么做才好)。

为什么排在第三的Why not yet成了关键了呢?如果使用通常的三段论方法来做的话,通常是这样的:1.有这样的问题。2.必须把它解开的理由是这样的。3.所以应该这样做。


为什么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却没有做?这才是问题的本质。看清了这一点之后,how的答案也就显现了。


4、不是往有问题的地方集中,而是拓展解决方案的空间。

5、把问题转为机会,与下一个维度的可能性对接上。

6、在事实之上加上推论,在推论之后加上建议,这样的提案才有价值。

 

第三章、构建假设能力——假设思考


1、怀疑通说和常识。为此,不要做率真的人(好孩子),而要成为古怪的人(坏孩子)。

人类要想不输给AI,除了通过与常识相悖的看法、以常人难以理解的组合、发现此前没有出现过的这种模型之外,其他都不可能。


2、不要拘泥于眼前的事情(镜头内),而且还要拥有宽广的视野(镜头外)。

3、不要只重视“老主顾”,而且还要重视“非客户”。

4、纳入时间轴,把取舍转化为兼顾。

5、搜寻盲点。为此要纳入多样性,扩大与外部接触的表面积。

即使在企业中,行业的常识、企业自身的习惯性做法之中,往往隐藏着问题的本质。这些地方被称为盲点。

所谓表面积,是指与外界接触的面积。越是大企业,其表面积越小。要想扩大表面积,将每一个组织尽量变小,这一建构的卓越之处,就在于通过将组织变小来扩大与外界接触的表面积。


6、打进“界外区”,发现本质问题所在。

界外区中关键的人物通常就是该企业的老板。

所谓决策,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干什么。

所谓“决断”就是“决定断掉”。


7、不要害怕失败,从失败中学习。抱有不断破坏假设的勇气。

所谓精益创业,并非一开始就生产出完美无缺的产品,而是首先把最简化可行产品(MVP,minimumviable product)推向市场,然后根据市场的反应重新生产。


8、问题及其答案的本质都不在外部,而在自己身上。


没能很好地把外部威胁变成机会并充分利用,这样的企业本身就存在着很多问题。问题的原点就在自己身上,其解决办法也要看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如何。



第四章、影响力——影响思考


1、不需要把课题(议题)进行整体处理,而是要将其细分为次级议题块进行处理。

把课题做成议题树,并将其建构化,然后把其中的重要树干再分成细化的议题,就是“议题分析”

按照why→what→why not yet→how的顺序进行议题分析是基本做法。


2、不需要一下子找出所有的议题答案,而是要按照其影响力和可达成速度排出优先顺序。

何谓“影响力”?对经营来说,毋庸讳言,影响力就是收益大小。


3、经营上最重要的影响指标是盈亏线。

4、对影响力虽然大但落实起来时间长的事件,再细化并提升其落实速度,然后就能够按照优先顺序来解决了。

5、解决问题是个螺旋式的过程。破坏之后再重新确立。

6、首先实践看看,按照从中学到的知识,重新启动解决问题的程序。

7、亚马逊长尾部分的销售额超过了一半,以往的80/20法则已经丧失效力。

8、通过利用IoT和AI,所有的现象都能够作为对象开展瞬间分析,所以在数据收集及解析能力受到制约的时代总结出来的80/20法则,正在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9、超越五种感觉的第六感觉即直觉力,是AI无法追随的人类独有的能力,是预测非连续未来所必需的能力。



第五章、建构力(1):MECE分析和逻辑树


一、MECE分析


1、把现象“不遗漏,不重叠”地细化。

2、没有必要完全排除“重叠”。很多时候,反倒正是在“重叠”那里才会有新发现。

3、要极力排除“遗漏”。很多时候,正是在“遗漏”的地方才有盲点。


二、逻辑树


1、沿着MECE分析的切入点,制作逻辑树。

2、即使暂且做出了一棵逻辑树,也不要停止思考,尽可能试着多画一些逻辑树。

3、检查是否有从逻辑树中遗漏掉的事物,关注重要的遗漏部分。例如,不只关注“老顾客”,也要关注“潜在顾客”(不过,要把“非顾客”放在思考对象之外)。


 三、议题树


1、把议题按MECE分析的轴线分解为次级议题,设定假设。

2、在生产现场利用QCD、在把握市场竞争环境方面利用“3C分析”等切入点会发挥作用。用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or)和自己的公司(company)3个C来切分。这就是常用分析框架之一的“3C分析”。

3、验证假设,如果错了,就通过“错移”予以修正。



第六章、建构力(2):常用框架


在把问题建构化为MECE分析的时候可以使用框架。


一、常用框架(1):PEST分析


PEST分析取了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ics)、社会/文化(socio-cultural)和技术(tech-nological)的首字母,在把握世间重大环境变化、进行宏观分析时经常会用到这一分析框架。

1、作为梳理宏观环境的框架,PEST分析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2、不过,从PEST分析中得不到什么新的洞察结果,充其量只是确认发生了哪些变化,只不过是提炼具有自己公司特色的战略的起跑线而已。


二、常用框架(2):SWOT分析


SWOT分析也是被人们熟知的框架


内部环境的正面是优势(strength),负面是劣势(weakness);外部环境的正面是机会(opportunity),负面是威胁(threat),这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合起来就是SWOT


1、SWOT分析大多以单纯地梳理(基于现状的认识)而结束。

2、在SWOT分析时,不应只盯住理所当然的“优势×机会”及“劣势×威胁”,而应该盯住“劣势×机会”和“优势×威胁”。

3、在“劣势×机会”那里,并购或结成联盟是有效办法。

4、在“优势×威胁”那里,通过以“自我破坏”为目的的别动队进行对抗。

在进行SWOT分析时请注意,只是将公司的情况分为四个方面排列的话,没有任何意义。



三、常用框架(3):3C分析


顾客(customer)、竞争对手(competitor)和公司(company)进行独立记述的方法,只不过是普通的3C分析。

1、把市场按照顾客、竞争对手和自己公司三条轴切割的3C分析,如果把它们各自作为独立函数来分析的话没有任何意义。

2、关注三者的重叠及其动态,才能够洞察市场的动态。不是分析现状,预测未来才是制定战略的关键。

3、蓝海绝对不会长久。因此,实力(即使身处红海也能胜出)和努力(创造新的蓝海)犹如车之两轮,同等重要。


四、常用框架(4):5F分析


顾客和卖方共同创造新市场已经成为最前沿的战略课题。

1、5F分析可以用来梳理现状,但是不能将其作为制定战略的前提。

2、在追求非连续性成长方面,顾客、卖方、竞争对手等不是展开“竞争”的关系,而是站在如何“共创”这一视角考虑问题的。


五、常用框架(5):价值链

 

「麦肯锡&波士顿解决问题方法和创造价值技巧」作者[日]名和高司认为,设定自己完成的波特模型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1、不要把价值链限定在仅考虑自己公司的活动上,要从顾客和整个产业的视角广泛地重新设计。

2、在此基础上,对“加上什么”“减去什么”,以及“是自己来做”还是“交给他人做”等展开富有创意的重新设计。


六、常用框架(6):安索夫成长矩阵


1、把市场和商品做成两条轴线,各自又分为原有和新创,从而得到“2×2”的矩阵。不过,要想一口气飞到“新×新”的领域,由于不具备那么强大的优势,肯定会招致失败。

2、把一条轴线置于原有位置,把另外一条轴线向新创错移,创新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升。

把市场或技术进行错移的创新,无论对什么样的企业都非常有效。

在把自己公司的核心能力(技术)朝着更深层次进行因素分解的同时,就可以把市场需求细化,从而看清扩业区域。


3、通过做成比安索夫成长矩阵还要高级的“3×3”的矩阵,把“过道走廊”置于中间,就可以看出进化的“狼道”。 “过道走廊”把“飞地”和“本业”“连接”起来。



七、矩阵的力量


1、通过两条轴线的矩阵实现建构化,就可以发现乍一看是二律背反(取舍关系)的现象实际上可以并存(兼顾关系)。

2、智慧精干、跨国模型、CSV等,创新、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等21世纪经营课题的解决方案,是从矩阵里产生出来的。

3、依靠矩阵实现的建构化,只不过是出发点。要想制定出面向未来的战略,要求具备以矩阵的右上(东北)为目标的实力。



八、波士顿矩阵


1、把市场成长率和市场份额作为矩阵的两条轴线,就能够把各个事业标示在四个象限内。各个事业可分为“落败狗”“摇钱树”“明星”“问题儿童”四类。

2、今后如何推动这些组合成为战略的要义。落败狗也可变成摇钱树,明星沦落为落败狗的状况也不少。要认真思考如何突破现有的建构。



九、麦肯锡的7S框架


麦肯锡的7S硬S是指战略(strategy)、组织(structure)和体制(system),也就是相当于组织的骨架及神经系统的部分。软S是指人才(staff)、技能(skill)、风格(style)和价值观(shared value),相当于组织的软件部分。

1、企业能够利用7S框架进行因素分解。也就是战略、组织结构、体制这3个硬S,以及人才、技能、风格、价值观这4个软S的组合。

2、在开展组织变革时,要思考如何通过改变硬S,让软S得到进化。

3、只改变战略和组织,企业不会发生改变。要想开展企业变革,为了改变软S,如何很好地将硬S嵌入体制才是关键。


十、竞争优势的终结


“建构”即框架化,也就是结构化。通过建构化明确企业战略所处的位置。


1、建构化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2、选取两条轴线,嵌入矩阵中,这是建构的基本技法。找出新的竞争轴线,成为创新的开端。

3、不要被建构束缚,如何错移成为解决问题的主战场。


迈克尔·波特提倡的竞争优势,只不过是过去的幻想。


21世纪的战略必须站在建构总在变化中这一前提之上,无论是从周边被拆毁,还是从自己这边拆毁,持续拥有超越建构的动力,是解决问题的要义。


在框架中的定位,充其量是那个时刻的出发点。


第七章、分析的韵味


1、答案不是一个,而是有无数个。

2、事实不是使用有的东西,而是新创造的东西。把多个数据加在一起,开展采访及问卷调查,可以发现新的事实。

3、不要被大数据牵着走,“韵味”好的假设是关键。

4、简单地削减,就能看清本质。

5、分析(微分)之后,构建(积分)决定胜负。

6、不是静止画面的“建构”,而是要把握动态的“潮流”。


经营不是人体解剖学,而是对鲜活生命的推动。


第八章、作为故事的战略


1、建议大体上分为两种提法,是用“副歌开头”的方式开始还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始,根据该企业所处的状况及听者的期望值等,以TPS灵活运用。

2、只是用建议让对方赞叹,什么也没有开始。把变革付诸实践,落实在组织的机体里,才会产生影响。

3、为此,共鸣比驳倒更关键,点燃使命感比煽动危机感更重要。


what是比较平常的事情应该怎么办?也就是说,是不是有必要连问三个how呢?反过来,如果what得出的是意外的事情,就有必要连问三个why。

 

在what、why的后面加上Why not yet。为什么那件事没能做成?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麦肯锡解决问题10原则


(1)被视为“问题”的事情未必是本质性问题。


(2)用大视野重新判断。


(3)从假设开始。


(4)无遗漏、无重叠地把问题建构化。


(5)聚焦成为关键的变量。


(6)尽可能简洁化。


(7)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


(8)破坏之后再构建。


(9)要珍惜偶尔出现的答案忽然冒出的瞬间。


(10)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人行动的动机大体有三个,即成就感、危机感和使命感。


解决问题大体上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从0至1是最初的一步,也是发现答案的一步。


重要的是第二步,即把1做成10的过程。


如何取得初期的成功,是否能够将其横向展开,成为实践上的关键。


第三步是从10到100的过程。在这里,通过从10扩展到了100,组织才发生了重大变化。


此后仍然不断循环往复


第四个步骤完成之后,才能说那个事件、那个问题的解决取得了成功。


第二部分超一流咨询的绝技


第九章、大前研一的“瞬移大脑”


1、世界最强的咨询顾问大前研一先生的三种实力:右脑和左脑的结合力、包罗万象的联想力、从最终开始的逆推能力,都可以说是“错移”的能力。

2、大前研一先生还是一位能让对方按照他的想法去做的名人,其结果就变成了他预想的那样,他创造出了未来。


第十章、IQ、EQ、JQ和“真、善、美”


1、看清何者为善的能力,才是人类战胜AI的最后一道屏障。

2、不断上升的增长正在迎来极限的现在,人们追求的不再是以往大肆宣扬逻辑、立刻求出正确答案的IQ,而是彻底看清何者为善的JQ。

3、始于铃木俊隆禅师的保持正念活动因史蒂夫·乔布斯的宣传而正在向全世界推广。

4、将心灵充实理论化的U型理论开始被活用在培养最尖端的人才和企业变革领域中。


IQ(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商);


EQ(EmotionalQuotient,情商,即心理的智能指数);


Judge-ment的J,也就是判断力。所谓判断力,是指对“是善还是恶”做出判断的能力。


现在的AI,抽出在大数据中频繁出现的概念,并做出如今这个就好像是舆情的判断。它只能从大数据中找到答案,并非自己已经拥有了何者为善的判断基准。


正是看透何者为善的能力,才是人类战胜AI的最后一道屏障。


只有高IQ的人,让人感到可怕但不受人尊敬;只有高EQ的人,让人产生共鸣但不受人尊敬;受人尊敬的,是拥有出色JQ的人。





第十一章、系统性思考


“系统性思考”是感受空间的扩展,“非线性思考”是捕捉时间的深度。


1、把做成MECE分析那样的框架用原则上两条轴线的矩阵来思考,就成为解决问题的最初一步。然而将其做成一个矩阵,就只能在其中观察事物,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2、进行要素分解,乍一看一目了然,但会丢失整体。这是波特理论的缺陷,也是容易走向机械的整理学的尚未成熟的结构主义的缺陷。

3、通过“向东北进发”,以往被认为是二律背反(取舍关系)的两个定位就可以实现并存(兼顾)。不是选取哪一个(or),而是要寻找两个都选(and)的场所。这就是创新。

4、通过ESG经营,实现各种各样的利益相关者的双赢是现代企业经营之本。

所谓ESG,E是指环境(environment),S是指社会(social),G是指统治(governance),即组织治理过程的简称。在三重底线里,将对环境的回报、对社会的回报及对利益的回报三者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来评估企业的绩效,于是就成了ESG,向“利益”还原的部分就成了治理。


所谓CSV,是Creating SharedValue的略称,翻译为“创造共通价值”,意思是指,企业通过主动致力于社会课题,能够同时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所谓突现,是指不拘泥于单纯的部分总和的性质作为整体来呈现。正是这个突现,才能带来创新。


第十二章、非线性思考

 

1、不拘泥于原有的建构和原来的思考方法,持续重构新的价值和意义,才是符合今后看不清未来的非线性时代(VUCA的世界)的新思考方法。

VUCA是选取volatility(变动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这四个关键词的首字母组成的词语。

总之,VUCA时代就是看不清未来的时代。


2、要想解构,有三个方向,即一枝独秀(深化)、在能够发挥优势的领域错移(伸化)、突然变异地瞄准新市场和新领域(新化)。新化难以发挥优势,成功率低,还是应该以实现深化或伸化为目标。

首先是“深化”,即朝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前进。

接着是“伸化”,也就是在第一部分及大前实力的地方介绍过的“错移”的方法。

“新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突然变异”。


3、在无法读懂未来的时代,详细制订计划本身已经没有意义。PDCA按计划越是如实实施就越容易被时代淘汰。制订计划不要花费太多时间,首先开展实践,针对市场反应“干中学”。

在尝试之后,必然学习。学习是要点。及时把握市场动态,然后把自己修正为与其相符的形式。这种修正能力非常重要。


4、21世纪型企业描绘了指数函数成长曲线。这些企业都拥有宏大的非连续性目标(MTP),能够很好地利用外部条件,并能培育创新机制(SCALE IDEAS)。

SCALE中的S为staff on demand的简写,意思是,根据情况,如果有必要,就从外部招聘人才。

C为community&crowd的简写,意思是,与外部的社区及团体广泛合作。

A为algorithms的简写,意思是,与伙伴构建双赢关系,在实现非连续性成长的方法论方面精益求精。

L为leveraged assets的简写,意思是,活用其他公司的资产。

E为engagement的简写,意思是,让周围的人凝心聚力。


IDEAS。I为interfaces的简写,意思是,打掉部门之间的壁垒。

D为dashboards的简写,意思是,KPI一目了然的仪表盘。E为experimentation的简写,意思是实验。

A为autonomy的简写,意思是自主经营。

S为social(technologies)的简写,意思是,对社交网络的充分利用。

依靠这5项安排,就能够构建起精干出发、扩大规模的组织。


指数函数型成长是指利用收益递增法则[插图],同时获得规模和速度。

何谓MTP呢?即宏大的变革目标(Massive TransformativePurpose),就是要确立特别宏大、非连续性的目标,也可以说要夸大、妄想。


5、与迈克尔·波特所阐述的竞争优势战略论相比,向新事物挑战、从中获得更多新事物的“学习能力”才可以实现下一代的成长。


第三部分超越咨询


第十三章、献给想成为咨询顾问的你


1、成为咨询顾问的条件有三个,“左脑”(逻辑思考)、“右脑”(模式辨认)、“初体验”(对知识的好奇心)。

2、不要仅通过外表看事物,要带着好奇心活着,这是成为咨询顾问的重要条件。要具有以严酷考验为代表的“初体验”。

3、要想成为好的咨询顾问,拥有IQ和EQ只不过是必要条件,再加上JQ,才能够满足要求。



第十四章、献给想要超越咨询的你


1、洞察力、共鸣力、人格力是提升自身资质的重要能力。


锻炼洞察力的3个I

首先是洞察力,它可以用3个I来表示。(1)影响(impactful)。(2)创新(innovative)。(3)执行(implementable)。

“影响”就是看透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的能力。

“创新”即超越现在(超出常识)的能力。

“执行”即能够实行的能力。

不是想当然的事情,而是大家都没有注意的事情。即使看起来很难执行,但若能找到执行的头绪,那就去寻找它。


培养共鸣力的3个S

共鸣力可以用3个S来表示。(1)简单(simple)。(2)调侃(spicy)。(3)故事(story)。


丰富人格力的3个P

人格力可以用3个P来表示。(1)视野(perspective)。(2)品格(personality)。(3)激情(passion)。

所谓视野,是指对事物的看法是否有自己独到的基准。

所谓品格,是指让人感受到你的人格、品德、EQ和JQ的品质。

所谓激情,是指表现出的热情、认真程度。


2、预先制订了计划,一般结果不会出现有趣的事情。如果真的想做出新的事情,必须具备偶然发现新奇事物的本领(不期而遇和偶然性)。

3、个人的技能因充分挖掘出潜力而得到提升。通过“投入时间的限定”、“投入工作的缩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就能够突破个人的成长极限。

4、重复及同质的经验使潜力的广度变得狭窄。拿出再一次在零起点向新事物发起挑战的勇气,就能看到新的风景。


第十五章、献给想解决社会课题的你


1、对于粮食问题、贫困问题、医疗问题等社会课题,解决问题的咨询方法成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

2、对社会课题的关心在营销领域也不断增强。企业应该解决的问题正在从顾客课题转向社会课题。

3、对于社会课题,依靠公共事业及NPO难以确保收益继续产生。要想做到持续解决,实现CSV不可或缺。

4、面向可持续社会的实现,需要汇集人类智慧,并且需要大量拥有这一志向的解决社会课题型的人才。


结束语


如果每个人都深刻意识到自己本来的使命,那么就会成就一个与此前完全不同的人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欢迎关注【老蔡悦读】,一起在书的海洋畅游,享受阅读的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掌握「麦肯锡&波士顿解决问题方法和创造价值技巧」大牛 ——一本教你解决问题、商务精英必备的新时代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