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切片

十五天的时间,实在很短,我能看到的只是日本百年历史中的的一个切片,只是自然万年风光中的一个切片,也只是这个民族多种文化内涵中的一个切片。


日本街景

初识日本•东京

初到日本,在东京我看到了很多东西,可是和其他国家最不同的那些东西让我印象最深。

首先是所谓的秩序井然,我觉得用干净和安静来描述简直不能更贴切。

干净这点是来之前就早有耳闻的,街道上没有垃圾桶,所有街道也都特别干净,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也没有看到任何垃圾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

其实并不是特别方便,但这样的一种纪律性,你在那个环境下,就会忍不住去遵守,不好意思去破坏。

安静这点让我有一点始料未及。

在几乎所有的公共场所,他们都很安静,要讲话也都很小声。尤其在地铁上,有的人玩着手机,有的人抱着书看,没有什么人在交头接耳,耳边只听得地铁行驶的声音。

没有大声交流的人群,没有旁若无人接听电话的声音,也不会有什么视频或是歌曲的公放。

在饭店也一样,人们坐在自己的餐桌前吃着饭,超级小声的聊着天,一间饭堂坐满了人,也只有热,没有闹。

开始,我甚至都以为他们就是这样子讲话的习惯,什么时候都小小声,任何情况都这样安安静静。

直到我夜间去了一间居酒屋,一进门就觉得这里和别处不一样,所有的人都鲜活生动,他们喝着小酒,吃着烧烤,聊到开心处还会哈哈大笑。

听着屋里热烈交谈的声音,才明白,原来他们本来也是和我们一样,只是其他时候都是在控制着自己。

其次,在东京呆了没几天,就发现,日本姑娘和外国姑娘很好区分,因为几乎所有的日本女性都会化妆,而且,妆容很有特点,不论是十五六的高中生,还是年近四十的女职员,几乎清一色的粉色少女系。不灵不灵的眼妆,粉色眼影和腮红,妆容整洁,面貌较好,看起来总是那么年轻。精致而美好,却像是戴着假面。

再看镜子里的自己,因着每天风尘仆仆,不想太麻烦,就只涂了防晒。丑陋而真实。

不想给自己贴金,因为不得不承认,确实不如化了妆好看。

其他国家也有很多女生化妆,但感觉更多样一些,粉色橘色甚至暗黑系列,应有尽有,目不暇接。上了年纪的阿姨们和年轻女生也是各有特点。像日本这样,风格那么统一的,还是很少见。

另外一件让我觉得很新奇的事情是日本人的服务态度,这里是我见过的最把客人当上帝的地方。

那天逛到表参道附近,这里有很多奢侈品商店。在某条支路上拍照时,看的旁边一家店里走出来一男一女两个人,男生手里拎着购物袋,出了店门,两人互相鞠躬道别,接着男生就转身离开,女生则站在店门口,目送着男生,直到他的身影在转角处消失,她才转身进店。

我还在惊叹这这家门店服务好的时候,看到不远处另一家店的门口也上演了这样一幕,才明白,原来,这不仅仅是一个特例。

在欧洲也有很多奢侈品店,他们的服务再周到也就止于帮你把门拉开,很绅士的目送你出店。像日本这样,要送到客人看不见的我还是第一次遇见。



芦之湖

惬意时光•箱根

箱根是在东京附近的一个小山城,景色很美,以温泉出名。

据说这是一个一年四季都有景的地方,春天有樱花,夏天有绣球花,秋天有枫叶,冬天有白雪。

大概这几样里最不感兴趣的就是绣球花了,可自己偏偏挑了夏季过来。

可它的景色并没有让我失望。从东京到了这里,简直是来到了世外桃源。

一天行程满满,去了大涌谷,早云山,中间还下了一场大雨,最后,在几近傍晚的时候才来到了芦之湖边。

本来是奔着鸟居来的,我们几个却在看到湖景的那一刻都被美的拔不动腿,错不开眼。

湖面平静宽阔,呈现好看的青蓝色,清风徐来,泛起粼粼波光。

近处,湖岸两边有着低矮的群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倒映在皱起的水中,却又是朦胧一片,配着天光,倒像极了印象派画作的光影流转。

远处,云山雾罩。由于刚下过雨,天气不很晴朗,云雾一层层的笼罩在远处的群山上,富士山的雪顶也看不真切。

云雾时刻变换着形状,光线也时不时的从云缝中透露出来,时而低在水面,几乎平铺上一层细细软软的光;时而高在半空,几处着重了颜色,给好看的蓝缎上点了几点金彩。

我们拿着手机相机不停的拍照,想要把这一刻的美好存留下来,可是不论怎样的设备,都无法还原肉眼可见的景色,也无法记录这时刻变幻的美好。

终于恋恋不舍的奔鸟居而去,穿过幽幽树林,两旁时不时有几个石灯,山里潮湿,灯顶早已爬满了苔藓。这场景让我不禁想起千与千寻里的景象。

终于看到鸟居的那一刻,我们都是激动的。这个在书里看过千百遍,能代表日本建筑,还有神话色彩的大景观。

穿过幽幽暗暗的树林,朱红色的鸟居静静的立在水面上,高大,静谧,它如一扇门,越过尘世,通往神堂。一条长长的石板路通将过去,雨天,道路被打的湿滑,石头早已被磨的没有棱角。小心翼翼的沿着这条路奔走过去,不想太慢,想早一点到它身边,又不敢太快,怕错过每一个视角下它的美好。

慢慢穿过所有树木,来到水面之上,离它那么近,抬头仔细打量,朱红的颜色是红的那么纯粹而不刺眼,它伫立在这里许久,身上也有少许污渍,却不斑驳。岁月几乎不曾在它身上留下什么痕迹,它色彩似新,你却能感知到旧的味道。

国内古建筑要么修旧如旧,满身斑驳,让人看了不忍唏嘘;要么直接刷新,光鲜亮丽,确总归不伦不类,不像样子。有着技艺传承,千百年如一日使用和修缮的建筑却实在是少数。这一点,不如欧洲,也不如日本。

终于逛完了一天,回到住处也很是开心。这边酒店都是家庭式的,而且床铺都是榻榻米,浴袍也是和式的,是真的体验了一把日本人的乡间小惬意。

日本的酒店也和别处都不一样。早前在《街道美学》里看过,觉得不可思议,来了才发现,它真的是像文中描述的那样,且发生的那么自然。

在其他国家,旅店里大堂和走廊都是属于公共场所,我们只有进了自己的房间才会去换拖鞋,或是换睡衣,才会觉得轻松惬意。

日本不同。在日本,所有的旅店都是,你进了大门就要换上拖鞋,就好像只要进了酒店的门你就已经回家了一样。

我们会穿着浴袍和拖鞋在大堂里,吃着店家自制的冰棒,围坐在一起惬意的聊天,和完全不认识的人,聊着来自哪里,去往何方,互相推荐着景点。这样的亲切大概是日本所独有的氛围。


龙安寺枯山水

文化生活•京都

日本的特色文化保留的很好,这个我知道,但到了京都才有感觉。

整个城市的古建筑保留的很好,街道尺度不大,在大部分区域,两边建筑也都是三五层的样子,古老的神社穿插其间,在这样的地方行走,自然就带有了那种古色古香的韵味。

人群中三三两两,不期然就会看到一些穿和服的男男女女。朋友告诉我,这些大都是游客,来这边体验一把日式风情。国内穿古装的情况,不是景点拍照,就是cosplay啦,想想觉得真是可惜。

去玩的那两天正好碰上祗园祭,据说是有一些花车游街的,我们没有看到,只看到了一些小小的表演。

有天傍晚,在八坂神社附近逛街时,看到街对面有一个像神社一样的地方,屋檐下挂满了纸灯笼,里面透出柔和橘红的光,日式意味十足,我们拿出相机,一通好拍。不知不觉间,有一群穿和服的男子,从里面出来,在屋檐下,有坐有站。

我们还在这边讨论着这建筑如何如何,忽听得对面乐声大起。是传统的日本民乐,音调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怪异,因为日本民乐里的基本音不是哆咪嗦,而且有很多升音或者降音,所以,和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曲调有着天壤之别。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声音。我们也有,也很动听。

我们匆匆过了马路,已经围了一群人,我们站在人群中,看他们表演。他们年龄有长有幼,统一穿着白底,黑色云纹的和服,手中执不同的乐器,有吹奏,有击打,互相配合着演奏那不容易拼凑却十分洗脑的曲调。

他们的表演进行了很久。我们只看了一会就离开了,去探寻其他更新奇的事物,等到晚上八九点,要回去的时候,还能听到乐声。他们没有用任何的扩音设备,声音却飘出好远好远。

在京都我们还去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叫做锦市场。这个地方是一个买海货生鲜的地方,是当地人自己也会逛的市场。其实这里算是一条小吃一条街啦,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日本特产的日常吃食。

一进去就一股特别浓重的鱼腥味,但因着琳琅满目的新奇事物,让我完全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在海鲜铺子的最外边,会放有几个小盘子,上面放着制作好的海鲜串,有小章鱼,有鱿鱼须,有江瑶柱,等等,一般都是酱烧的,色泽鲜艳,让人看起来就很有食欲。

还有烤好直接卖的酱烧鳗鱼;开好了壳,直接生吃的海胆;连鹌鹑也做成了串。因着价格对于我这种穷游的苦学生来说,并不便宜,就只买了一两样试了一试。

再往前逛去,有卖酒的,卖蔬菜的,甚至还有摆出许多大木桶卖各色咸菜的,每一家店都有部分产品任君品尝。同时,还有一些熟食夹杂其间,比如大阪烧,炸鱼饼,章鱼小丸子等。我就是靠着这些,一路吃一路看,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逛完一圈,甚是满足。


章鱼小丸子


尾声

十五天,时间很短,我只看到了每个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很小一面;几千来字,篇幅很短,我只来的及记录下来最有感触的一些。

这个国家,素来和我们很有渊源,我无法去讲好与坏,便尽可能的用我的手,写我的眼,带你们去看我看到的日本切片。



日本地铁


早云山夜景


鸟居


爬山小电车&绣球花


豆腐宴


大阪烧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本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