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职场中的90后、95后?

管理困境:

2018年,最后一波90后已满18岁,在公司管理上一说起到90后,便让许多用人单位头疼90后个性张扬、难以管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动不动就离职。

到底是90后另类?还是企业管理没有跟的上时代的节奏,无法提供适宜的土壤?

90后不仅慢慢成为公司的主力团队,更加是帮顺势而起的社会中坚力量,他们是消费者、是员工、是客户。

面对不同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公民,老一辈科层制的集权压制能否继续被人们接受?互联网时代的兴起,资本市场的活跃,通过垄断资源成为地方一霸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

也许现在的90后、95后、00后还正处在萌芽期,大多数人是站在前人巨人的肩膀之上,但他们就如不断前进的灰犀牛一般,当你真正注意到他们的之时,可能已经凝聚了一股无法阻挡之势。要更好的管理他们,首先你需要了解,这是一帮怎样的群体。

重新认识90后:

85后是中国温饱一代,90后95后是中国小康一代。

95后是真正的有财富安全感的一代人。还有,95后是中国独生子女2.0,他们的爸爸妈妈也是独生子女。2.0具有1.0所有的好处和坏处,且成倍放大。他们财富的安全感特别强,心理的安全感特别弱。

面对这样的客户和员工: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好玩比好用重要。

短缺经济的时候,好用是重要的。但是经济条件好,日子也过得不错,光好用就不行了。还有好看,好玩,时尚,品牌。

面对这群新时代的公民,真并不是老一辈管理者,简单的说一句“谁还没年轻过”“我们都是从年轻的时候过来的”,就如同我们没有办法通过简单的换位思考,就理解民国时代的人民一样。

中国改革开发,经济飞速发展的这几十年,是过去许多朝代都没有经历过得,尽管同在一个年代,正在经历的和观望的人,心理认知会存在巨大的差异。

90后被贴上叛逆的标签,早已不是职场中才出现的新鲜事。互联网来临的2000年,这帮青年人就活跃在社交论坛,与四面八方的人交流互通。

那个时候的职场人,还用着传呼机,电脑件奢侈品,别说家庭,就是一家公司,也不见得会购置一台用于办公,但是因为赶上了炒股的时期,许多工薪阶层还是会咬咬牙买一台上万块的电脑。

互联网对他们来说,更多的只是工具。而他们的孩子,才是深入在互联网各大社交论坛的原住民。面对这样一批人,最好的管理方式是自我驱动,而不是管制。

90后是尴尬的,因为是第一代具有自我意识的公民,比80后到进入职场后才慢慢独立起来的认知早了一些。但他们也并没有受到过特殊的个性培养,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没有与不同年龄段朋友缺沟通的能力,与父母的相处居多,在家庭中基本上不是属于一种特殊照顾的一类,要么是不断与极端矛盾抗衡的一代。而进入职场中的很多是属于后者,因为第一代已经在从小的呵护中丧失了生存的能力,随之而来的乖乖女,妈宝男,啃老族……第一类与其说是乖巧的一代,不如说彻底被社会给遗忘了,而这样的温室花朵,虽然不会在职场中出现什么大篓子,但对社会的长远影响其实是很大的。

当然,他们当中有些会任命,陪伴在父母的身边,找一个差不多合适的对象过一生。也有一些人按耐不住,在同龄人影响下冲出牢笼,重新活出自己。

不管是怎样进入到市场上打拼的90后,内心都有强烈的证明自己需要,他们脆弱但也坚强,敢拼搏,敢认输,敢再次挑战。他们是没有吃过什么生活上的苦,但是心灵上的历练却比老祖宗强大许多,他们创业就跟“玩”一样,失败就失败,打不了再战,这样的人被这个时代称作“连续创业者”。

并不是那些因为贫穷、因为饥饿、寒冷……所经历的苦才叫苦,那些经历过失恋、离婚、再婚、失业、求知、公司倒闭的苦就叫做“一点苦都吃不了”,人生最大的痛苦,从来都不来自于外在,而是一种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它轻到可以看不见,甚至仅仅是几句话,但却足够要了一个人的命。

适合90后的管理模式

90后并不适合传统科层制结构的企业,这也让许多传统行业十分头疼,一方面企业需要年轻的血液,另一方面内部又没有适合年轻人生存的土壤,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90后、95后选择去更加开放的北上广深,或者干脆选择自己创业,开电商,成为一名小企业主。

拥有开放思想的互联网人,带着许多90后享受着时代的红利。反过来,90后的热情、创造力、巨大的潜力,也反推着创业公司不断冒进和前进。但好的创业公司总是少数,90年代成长起来的职场中坚力量却是源源不断的,传统行业该如何改变组织结构,结合时代的管理理念,将其变为自己下一阶段的竞争力。

  另外,信息不对称的时代已经过去,互联网使得企业对员工作恶的代价越来越高,所以如果现在,企业招聘还有虚假欺骗的嫌疑,对于不好的岗位采取先将人骗进来,再转到对方不乐意的岗位,那就不要去抱怨招人难、用人难,动不动就遇上面试飞鸽,发了OFFER不来的情况了。

大家都不是傻子,即便早期被骗的人,将经历发布到网上扩散后,面对人才的争夺市场,企业终将会多行不义必自毙。

与其说现在人越来越不踏实,倒不如说是现在的人越来越聪明,如果你还在挤员工的毛巾、挤挤供应商的毛巾存货。那员工也不会真心实意的为你干活,别人只要提供更高的薪水,立马就走了。

在组织结构上,要改变以前原有的员工削足适履贴进组织,而改变成为,员工带着自己的才华,提供施展的舞台,企业只是个搭台的。这不是情怀,而是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

只有富裕更加聪明、能干的员工于一线的市场,才能够感知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靠高层拍脑袋做决定的时代已经过去。

韩都衣舍的生态管理

韩都衣舍,将公司打造成为提供资源的平台,由小组全权负责自己的销售业绩,相当于公司充当了投资人的角色,而内部小组是一个个创业小公司。并每日进行业绩排名,促进内部竞争,最终将持续排名靠前的团队,孵化成为自己的子公司,单独成为品牌,将持续排名靠后的团队,发展成为新手的训练场,并制定离婚制度随时允许各小组进行分裂,重组,且允许一人小组的存在。

像一个生态系统,让生长在其中的每一种生物,无论大小强弱,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运作和联系起来,从而保持整个系统的稳定与活力。可以将各个年龄段,各个思想追求的员工,放置在不同的岗位,并且提供员工不断自主选择的机会。

这样的机制,既能照顾到安于稳定的员工,承载在公司的中央平台,不拼业绩,专门服务内部的团队,以及供应商的采购管理。小团队的三人组,全面分担所有的工作,并且直接享受业绩提成,每个人都能自动自发的努力起来,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双赢。

有野心却能力平平的员工,也因为有透明的竞争机制,也不会存在对自己能力的误判,安心的留在企业之中带领新人获取认同感。每个人都需要被认同,被尊重,期望做出攻陷,而这样的组织结构,很好的解决了不同的人对待。

组织内部的互动也会很良好,首先,作为平台的中心组织,不再像传统企业的人事、行政、财务,最长于员工打交道的事物就是面试时、报销时、入职时,其余时间依然是不断地重复这些事宜,对于内部的员工,除了几个涉及到以上事宜的员工,基本上大家并不是有太多的交集。

而小组则不一样,每个人都相当于一个供应商一样,要频繁的去中心总部去订货下单,要预算。这原本可能只是科层制5大职能的头头要做,现在是有多少小组就有多少,而且这些决定都不会是主管拍脑袋决定的,

管理的最终目的:效率

人财物,企业的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所以一定要将每个人的潜力释放出来,才能够实现双赢的局面。

总结:

探讨90、95后的管理模式,并不是倡导每个企业都应该大刀阔斧的重塑自己的管理模式,不同的行业,有其特定的商业运作模式,对员工的具体的需求也大不相同。

但不管怎样,每个希望发展的企业,都需要源源不断的注入新鲜的血液,而如果加入的年轻力量,并不能与企业很好的融合,甚至互相敌对、互相看不起。作为强势一方的公司,如果继续对这灰犀牛般的新兴力量鄙夷不屑,那丧失的会是整个时代。

面对强势一方的欺压,90后已经不敢重负纷纷自立门户了,随之追赶而上的是霸气侧漏的00后已经追赶了上来,他们是从小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独生子女2.0,互联网高阶公民,高中精通编程,高考查分自己写程,留过学交友广阔,遍布全球。……

作为一名奔三的90后,面对这样强势而来的00后深感焦虑,也许再过几年,需要探讨的就不是如何管理XX后了,而是要讨论下,如何让这些赚钱能力超强的行业小楚,带领我们一起玩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应对职场中的90后、95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