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鸿门宴传奇》有感

 

在电影之初,导演以神秘人与太傅学生等人的对话视角向观众展开对楚汉之争的回忆。在电影的最后部分,才揭示神秘人的身份,这不仅为电影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引起观众对其身份的好奇心,而且也为整个电影的展开作了铺垫。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最值得深思的一点,就是项羽和虞姬,项羽和亚父,项羽和刘邦,还有刘邦和虞姬,刘邦和他的出生入死的兄弟们之间的信任关系。

      虞姬在这部电影中是个例外,因为她是一个完全信任他人的人,不论是项羽,还是刘邦。出于信任,她坚定地选择了跟随救自己于危难的项羽。同样,她也相信刘邦是出于善意为自己找回了琵琶。生逢乱世,她仍然选择以真易真,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纯真,善良的虞姬。

      项羽一开始也选择了信任刘邦,将他视盟友,但后来发现了刘邦的背叛,让他震惊和愤怒,所以在刘邦赴宴后,大声斥责他“为何叛我?”这种背叛,也让他后来变得多疑,轻易就受张良挑拨而对陪伴自己多年,为自己出谋划策,尽心尽力的亚父产生疑心。在亚父离开他时,即使心中悲痛万分,却没有挽留之意。他的这种缺乏远见,忠恶不分,刚愎自用的性格也预示着这场战争的结局。

      刘邦,这部电影将他相信他人却又善于笼络人心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印象最深的就是张良初见刘邦时的情景。张良故意设了一个局,想要试探刘邦是否真的想要就万民于水火。一番试探过后,他自以为找到了心中的贤人,选择尽心辅佐他,为他出谋划策。殊不知,刘邦早已看穿,把他当作谋求权利的一枚棋子。在电影的最后,有一幕刘邦骗取张良信任后得逞的笑,这一笑有一种一切都尽在他掌中的自信,尽显了他的虚伪狡诈,同时也让人惊叹于他笼络人心的手段,让人觉得不寒而栗却又在情理之中。

    在结尾中,我们不仅仅看到了刘邦登基为帝,也看到了他在登顶这条路上所付出的代价。曾经勠力同心的战友,因为他的猜忌而被杀害或自刎。他的一生也困在了猜忌的牢笼里,不愿相信任何人,甚至可以说患上了被害妄想症。他的一生即使获得了最高的权力,却无法安然度日,难道这就是他想要的吗?我想不是,但是如果从头来过,他还是会选择权力这条路,因为刘邦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总而言之,我觉得人与人之间需要信任,但是要增强自己的辨别能力,不能盲目相信,应该要结合人品,实际情况考量,这是最关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鸿门宴传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