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能用好”并且“好用”的法律人工具?
传统意义的“法律人工具”是:一群法律人,为了提高基础性工作的效率,借助某些手段或工具达到共同的目的。
这里面有几个核心的关键词,法律人、基础、效率、共同需求,几个关键词其实概括了“法律人工具”非常重要的特点:
l 第一,工具是为一群法律人服务的;
l 第二,这群人的工作属性有非常明显的共性需求,案件资料整理、文书写作、法规检索、时间观念强、逻辑能力强等。这种共性是法律人工作中最底层的基础性需求;
l 第三,这群人借助工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和讼」就是这样一个为效率而生的法律人工具。
l 多列展示项目及文件,项目分类管理,文档上传不受限;
l 导图+大纲+同步编辑,满足法律人写作、梳理案件和法律知识的基本工作需求;
l 文书模板+诉讼非诉流程模板+法规检索等,满足法律人对专业法律模块的要求;
l 微信语音创建日程,则给法律人提供了大大的便利,微信提前提醒每日工作事项,每日清单做到有形、流程、可感知、可衡量,对每天的工作越来越可控。
掌握「和讼」后,就可以通过多列展示项目及文件+导图+大纲+法律模板+时间管理等功能,快速培养逻辑思辨能力、新案子全流程实操能力,以及繁杂事务有序进行的日程管理能力。
一、项目、文档分类管理,便于检索
案卷资料管理向来是律所及律师的头等难题。对于律所来说,承接的案件非常多,种类也不尽相同,包括民事、刑事、法律援助等,由于案件的信息错综复杂,而且不同的案件个性化程度都比较高,所以律所案件的分配、案件的团队协作处理以及案件的实际进度状况都无法及时掌控。
l 纸质文件归档、传阅:整理不便、查阅费时、分享成本高、易损毁;
l word/pdf文件存储,网盘或QQ群共享:文件夹分类杂乱、不支持多文件全文检索、记录平台与分享平台分离、查阅流程繁琐、移动终端体验差;
l 电子文档+邮件传送:点对点传输效率低、查看需下载耗时长、不支持多文件全文检索、记录平台与分享平台分离、查阅流程繁琐;
l OA系统附件挂载共享:灵活性低、框架式固定无法按需调整、跨平台内容移植困难、无法与事务所其他团队进行资料管理分离、小团队调整权限困难、网络封闭、多平台支持情况差。
综上,常见的案件资料管理弊端一直存在,即使一改以往的传统管理方式,从纸质到云端及轻律所管理平台的转变,但每年费用居高不下,大几千的付出是必须的。
和讼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资料(知识)管理方式的不足,能让你轻松应对团队知识管理和成员协作。
以分类分列展示为载体的记录方式具有强大的灵活性,能够按照团队需求进行二次项目及文档分类划分,每次上传限1G容量内,但却不限上传次数,相当于免费的资料存储库了。团队成员均可上传、编辑、修改等操作,以满足团队的特殊需求。
即使案子再多、项目再多,输入关键字就可以实现一键检索。
如上所示,「和讼」可以实现多列展示项目及文档,资料在一个平台上、多人共享、多端查看、不限存储容量、永久保存!案件项目对应文件,类别目录清清楚楚!
二、关键字快速梳理逻辑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常见的就是思维导图。在接触思维导图前思维的方式算是分散的点状,就相当于是自己头脑里的一些想法和知识没有连城线,或者汇成面,很容易被打散和遗忘。
但是用思维导图之后会对一个人思考的逻辑性进行强化,包括工作计划、案件梳理、学习的读书笔记等,和讼的导图功能使用起来就很方便,导图大纲可随意切换。
律师应用到实务工作中,拿诉讼业务为例,我们需要分析案情、理顺合同条款、明确案件争议焦点、列明相关主张的法律依据以及列明案件有几种解决途径。
可以对每个节点流程进行详细梳理,对庭审策略进行规划,如果单一进行思考可能会觉得这是一项十分庞大且混乱的工作,但如果将这些想法落实到具体的文字和工作梳理中,就会简洁很多,如下:
对于非诉业务来讲,在梳理顾问单位的层级关系时股权穿透图就能做到一目了然,在做会议记录等方面都需要思维导图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也可以切换成大纲结构。
律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律师应用到学习过程中,每年甚至每个月都不断更新的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制度,都需要不停地去学习,所以如何快速有效的学习成为律师的基本技能之一。
比如,和讼的导图可以将纷繁复杂的《民法典2020》化为一张点线相连的知识图。
通过使用和讼的主题导图,日积月累之后,会逐渐发现自己的逻辑思维进步很多,但这些变化都是潜移默化的,需要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慢慢练习。
三、流程+标准化= SOP(经验从SOP中来)
年轻律师执业难,无非就难在两方面,一缺经验,二缺人脉。经验靠积累、人脉靠培养。
刚刚执业的青年律师,没有足够的办案经验,在处理案件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尤其在遇到全新领域的案件时,缺少了指导律师在旁边,往往会无所适从或不知从何开始做起。
就经验而言,律师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程序、格式、内容,一切的工作都是有顺序的,其次每一阶段的工作也都相对固定的格式,所谓的格式就是结构层次非常明确,最后才是填充内容。
青年律师在全新领域的案件上,如果想要快速上手,莫过于通过流程模板,按照步骤流程操作,形成可控的SOP。
所谓SOP,即标准作业程序,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
SOP的精髓,就是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比如套用专业流程模板流程框架后,再填充工作内容。
「和讼」创始人是资深律师,其平台所提供的诉讼非诉办案流程模板以及文书模板,都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以离婚纠纷为例,从接案到结案,大纲列出了详细的办案全流程结构框架,律师只需按照流程填充内容即可,如图:
律师将工作 SOP 化后,结果将变得可控,过程变得并然有序,效率自然就高多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和讼的模板可以被复制,变成团队的能力,变成组织的能力,只要邀请进团队,都可以享有模板使用权,整个团队的效率都会因此而大幅提升。
对于青年律师,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工作技能。
通过诉讼非诉办案流程模板以及文书模板,按照统一、规范、科学和高效的方式对诉讼和非诉讼事务进行处理,从而避免“小白式办案”的不利局面,在模板中慢慢形成自己独有的办案逻辑。
四、任务拆分,日程高效管理
年轻律师产生压力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担心有些事情可能会忘记去做,或者因为某些原因拖延执行。「任务拆分」就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虽说「任务拆分」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这个思路大家都懂,但基本上都只是停留于表面。比如,把每日工作清单罗列出来。
方式一:将密密麻麻的任务罗列在一起。当我们每天打开每日工作清单,看到一天要做这么多的任务,心里必定会产生隐隐的抗拒。
方式二:在和讼上创建的任务日程,仅仅因为给任务拖拽了具体执行的时间,就能在微信上提前收到任务信息,然后轻松地按时执行:”上午8点处理邮件,9点约见客户,下午14点去法院调解,晚上20点起草法律文书“。
这样一来,任务拆分并收到微信提醒就会轻松很多(如下图),完成当前任务再完成下一个任务,每解决一个小任务,都会很有成就感。不但做任务时的心情是放松的,执行起来也不觉得累,最重要的是,扎扎实实提高了解决任务的速度。
采用【方式一】,即简单罗列每日任务清单,是1+1=2的关系。
而真正提升效率的实际上是1+1>2的用法:针对不同的时间段安排不同的任务。简言之,和讼就是通过拖拽时间创建日程,将每日任务拆分成每个「小目标」,然后定好时间“进度条”,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
「和讼」日程管理的规律是:同其他时间管理工具相比,法律人通过以拖拽的方式或语音的方式快速创建每日任务清单,可以更快地摆脱繁杂,理清头绪。
在你开始使用任务清单的每一天,你的工作效率至少会提高25%。这就意味着,在每一个8小时的工作日里,你将额外获得2小时的工作时间。
年轻律师只能够依靠职业生涯慢慢积累,接手更多案例才能获得。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悟性高的就会进步快,悟性差又不自律的一两年就被彻底淘汰。
对于律师这一职业来说,你是否有长期的积累,脑子里的逻辑是否清晰,是否有能够随时调取的素材,是否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些都很重要!
“法律80%的问题,早就被前人探索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80%整合制定出一套标准化的案例,让我们的年轻律师或者经验不足的律师快速上手。”
你想要的法律文书模板、诉讼非诉流程模板,只要打开「和讼」就能快速使用。
「和讼」除了以上介绍的多列展示项目和文档、导图大纲随意切换、法律模板以及日程管理功能外,法律人还可以在上面进行法规案例检索、法律费用计算、跨地域协同编辑;对于终身学习的法律人来说,使用和讼的「知识收件箱」还可以进行素材、资料、知识的整合。
和讼好不好,用户说了算。
目前,和讼已经有数万人在使用,而且使用者囊括了青年到中青年律师。数据如下:
使用者年龄段在26岁~35岁,占总用户的44.67%;其次为中青年律师,占总用户的23.14%;排第三的用户年龄段在18~25岁,占总用户的18.69%。也就是说18~45岁的律师占比是86.5%,45岁以上的律师为13.5%。可见,一款集导图+大纲+法律的律助工具,法律人都爱用。
和讼每周都会优化更新,力求给法律人做到最高效、最便捷的工作方式。
最后,分享下「和讼」的官网https://work.hesongwang.com,注册后可用。公众号与「和讼」同名,关注后可用。习惯移动端操作的,直接搜「和讼」小程序。感兴趣的年轻律师可以去体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