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云吐雾也,提神醒脑乎?

虹桥高铁

坐高铁去北京出差,同事是根老烟枪,一路上述说着坐飞机的不便。坐个飞机,打火机都要上交,出了机场想抽烟就是找不到打火机,太难受,太不方便了,还是坐火车好。好歹可以在中间车站下车抽根烟,过过瘾。从上海到北京的高铁历时4个半小时,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于老烟枪来说,憋着不抽烟可也是难受。

高铁停的第一站,南京站。广播喇叭里通知,停车2分钟。可这一站有很多上下车的旅客,想下去抽烟过烟瘾,排队下车?没准刚点烟就得上车。再说了,从上海出发到南京高铁才开了一个小时,没问题,能忍住。

中途车站第二站 ,济南西站,已经开了3个多小时。这回无论如何要下车过烟瘾,否则看他在座位上哈欠连天,不抽烟实在不行。停靠时间也是2分钟,还好这一站上下站旅客不多,毕竟已是晚上。车还没到站,他就早早等在门口,把烟拿在手里,另一个手里握着打火机,时刻准备点烟过瘾。高铁一开门就往下冲,立马点上烟,深吸几口,刚想说声,啊,真舒服!就听列车员在喊,快上车,快上车!

还能怎么样?上车前再吸几口,依依不舍地扔掉烟头,回首望着那半截烟头,实在不忍。关上车门,竟然不是马上就发车,过了30s才启动发车,同事免不了心里腹诽。但不管怎么样,好歹抽了几口,过过一点烟瘾,虽然离开满足还有距离。

  二

抽烟,现在的90后貌似不多,在大街上,在飞机场的吸烟区,最多的就是70后和80后,抽烟似乎也成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在农村,当初那些干体力活的农民们。干完一阵活,诸如挑担也好,割稻也罢。总喜欢坐在田埂的头上,也不管地上有多脏,从口袋里掏出不怎么名贵的烟,“飞马”或“牡丹”,从另一个口袋里拿出火柴,随着火苗燃烧,烟头也凑过去,点燃烟,深吸一口,那满足感随着吐出的烟圈慢慢提升。抽烟在那个年代似乎也是一种成熟的标志,抽烟也是大人,也是男人的一种特权。尤其看到电视电影中那些成熟有成就的男人,那抽烟的神态,酷酷的。对于青少年而言,势必会感到好奇,时不时想要尝试一下。一般只能偷家长的烟,偷偷地抽烟,但一旦被家长看到十有八九会挨骂。

父亲几乎不抽烟,但是叔叔喜欢抽烟。这与他当年“上山下乡”有关。在那个年代,远离家乡在云南的西双版纳的景洪,一年或几年难得回家一次,一旦回来,就喜欢在家里招待各路朋友。兄弟相聚,难得就是抽烟,喝酒,侃大山。酒足饭饱后,一地的烟屁股,有些还在冒烟。小孩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面,尤其对烟卷感到好奇,忍不住会偷偷捡起来,放在嘴边学着大人的样子,深吸以后,换来的就是把自己呛得眼泪直流,嗓子苦涩难忍。

看到小男孩学抽烟,家里大人看到没有一个不会骂。但是小孩的好奇心始终不会幻灭。越是难吃或不让吃的东西,越是感到好奇,越要去尝试一番。那时的小孩还是幸福的,也不用上什么补习班,课外作业也不多。捡了烟屁股,也想学学大人样,直接吸不卫生,也没有电影里那个范儿。于是乎,创新就开始了。电视里有烟斗,那个样子酷酷的,烟斗小孩子家家肯定是不可能买的,也没有钱,但可以自己做啊。

到竹园,砍下一根小竹竿。截取粗细直径和烟头的直径差不多的一节,用小锯条锯开,打磨边缘的毛刺,再在中间位置用一根铁钉打一小孔,再折取竹枝一节,打通。把这竹枝插入刚才打孔的地方,一个简易的烟嘴或烟斗就这样大功告成。把捡来的烟屁股插上,用火柴点燃,叼在嘴上,那样子确实很酷,但吸一口呢?或许那孔根本没有打通,憋足了气还是无法抽到。但不管怎样,那样子还是有的。

当时农村还有不少老年人抽水烟。一手拿着铜制水烟,一手拿着火捻子。只看见把火捻子靠近放烟丝的小孔,只听见咕噜噜的水声,那点火的地方变成一个小红点。真神奇!熊孩子又来了,大人也很慷慨。一脸坏笑的说,你试试吧。抽水烟可没那么简单。熊孩子这回可上当了,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对着烟嘴一吸。我的天,那苦涩的水直冲喉咙,我的妈耶,只见那眼泪鼻涕顷刻流下!引来大人一顿爆笑!至此以后,水烟袋只看不摸不抽。

对于水烟袋有两个文雅的谜面。

弯弯曲曲一条龙,雷响闪电一点红。

把水烟袋的形状,抽烟过程的声响描述得惟妙惟肖。

三国不和路不通,诸葛孔明借东风。曹操计划用水战,周瑜尽力用火攻。

这个把三国历史典故都融入,颇有文艺范。

抽烟危害健康,还是少抽不抽为妙。有关抽烟的故事还有很多,暂且就写到这里。

2019.2.2初稿

你可能感兴趣的:(吞云吐雾也,提神醒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