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曾经说:
在中国旅行时,我发现城市遍布按摩店洗脚城等,而书店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
这个社会又很诡异,充满了反智主义,比如“100个读书人有一个混得不好,就会说读书无用。100个不读书的有一个混出名堂了,就会说不读书照样混得好。”
这就是有些人说的“文盲理论”。
很多人逻辑思维没有建立起来,喜欢以点带面,用个别现象证明他心中早已建立起来的偏见。
人类需要吸收健康向上的精神养分,也需要排解各种负面情绪。
在物质生活中,我们需要吃喝拉撒。在精神生活中,我们既需要提升,也需要娱乐,所以关注的不仅有科学家、作家、企业家等,还有歌手,影星,相声等等。
喧闹明亮的城市,就算满大街桂花飘香,但也掩盖不住下水道的臭味。一个城市的污水处理系统至关重要,而人的精神世界也离不开下水道。
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允许让少部分人先深刻起来,让大部分人不妨肤浅一下。让他们在少部分时间深刻思考,在大部分时间不妨放松一下。
如果一个民族所有的人无时无刻不在忧思,不是危险就是危难。一个天天看娱乐节目的人,至少活得很快乐健康,无公害。
不然人的心理就是失调不稳。
人们愿意把钱和时间投在所谓没有用的地方,这不是人格的缺陷,而是人性的本质。
生命,既需要大地,也需要水,空气和阳光,精彩来自于它们间的相互补给与协作转换。
这样自己的生命生态才能平衡,血液才是鲜活的。
以前各大卫视的跨年,近乎趋同,无非就是文艺界各路明星,抢夺大众注意力,比拼各自流量,只为了收视率而奋斗。
而近几年,又有一股清流浮现在我们面前,一部分人还可以选择看演讲跨年,多了一个选择,可以享受思想夜宴。
如浙江卫视的思想跨年和深圳卫视的跨年演讲。
优酷如往年一样,直播跨年,近几年播放量一直在上升,说明这部分需求一直在增长。
这本该可喜可贺。
说明追求进步的人多了,齐刷刷冒出水面了,却被旁边的路人扔石子。
各个群里,朋友圈里开始重新炒去年的剩饭:《罗振宇的骗局》。
前面一大堆话,总结来看,无非就是买了一堆付费课,并没有引起多大变化。
我在想,你想看完那些付费课是想有多大改变呢?究其原因,还不是期望不切实际。
想买一节课,就财富自由;
想看完一本书,就一夜暴富;
想听完一节课,就从月薪三千到月薪三万。
哪有那么容易,按上面的期望,这哪是学习,明明是在买彩票,幻想有一天飞黄腾达,一步登天。
在买之前,问有没有用,像个现实主义者;买了之后,又像是个幻想主义者,殷切希望一副药就根治。
一口吃个大胖子,不是妄想就是得病了。
知识可买,方法可请教,但谁都没法替你操作你的系统。如果买了就想一劳永逸,这不该是成年人的思维。
再说,一个班级里,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室,学生成绩都参差不齐,如果只怪老师的原因,这是一个合格的成年人吗?
授课人只是负责传递知识。
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之前在朋友圈截图晒了一张“我的学习数据”图,就有朋友在下面评论了一句:
你听了那么多本书,能告诉我哪本书改变了你?
我看到后,脑子里就立马来了一句:你吃了那么多碗饭,能告诉我哪碗饭改变了你吗?
我打出来了,但又删了,没有发出。
因为变成抬杠,怼来怼去,毫无意义,还伤害彼此感情。
坦白说,在我还没有大众期待的成功之前,我真不知道说有什么用。它又没法写在脸上,只流淌在血液里。
但退一步来说,有一点我坚信不疑:学了总比没学的好,这也是我内心最底层的认知。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了很多食物,大部分一去不复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这是人类的生命状态。
我吃过的饭影响我的身体,我看过的东西都左右着我的观念。而人又是观念的产物。像吃饭一样,你得每天不停喂自己信息,锻炼思维,比别人判断得更快、更高、更准。
我认识一个朋友,很有智慧,可以说是博览群书,他有能力可以在《得到》平台开个课,这样类比,只是让大家更容易了解他的水平了。
但他又活在世俗的不成功里。
身边不爱学习的那些老板,经常跟他请教各种企业经验与管理上的问题,并按他所说的战略,策略执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而那些老板又反过身骂他傻X。
这世间的悲凉就来自于此。
人们希望吃好的,让别人教他做饭,又很懒惰,自己不动手,但要对方不仅做好,还要喂到嘴里,这样还不够,送到嘴里还懒得嚼。
转过身笑话人家,还骂对方是骗子。
你可以看娱乐节目,也可以刷抖音,寻找生活的乐趣;我可以看跨年演讲,也可以买专栏买书。
你找到了乐趣,如果我还没有你所想的成功,也没关系。
我只是把你抽烟,喝酒,喝咖啡,打出租车,吃披萨,看电影,看演唱会的一部分钱拿来买了专栏、买了书而已。
你心疼我的钱,我还心疼你的时间呢。
让肉体活在当下,让思维活在未来,用当下投资未来是我的选择。
一张手纸只有10%的面积是用来擦屎的,剩下90%的面积是为了防止手沾到屎。
换而言之,我们的投资生涯应该只有10%的时间是用来做交易的,剩下90%的时间是用来思考保证投资不出错的。
而90%就是属于我们的学习。
人的认知有的时候就像硬币,我们都看到了A面,而我对B面也很好奇,你只是懒得去翻来看罢了。
虽然我们的目的地都是罗马,条条大路都可到,但我们只是选择不同的路,欣赏不同的风景,不顺路而已。
这就造成了人与人做法的差异。
每个人都至少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时间是要拿来消费还是投资?
2.买的专栏和书籍,看和不看之间,有没有什么不同?
3.相不相信并坚持自己的选择?
观点在别人的嘴里,事实在自己的心里。你别想改变我,我也没想说服你,我们彼此的人生选择让时间来裁决就好。
别吃了自己的饭,对别人百般刁难,对自己宽宏大量。
把种种不如意都推给别人,那样的话,你花钱只不过买的只是自我安慰。
心安无效,你就毛了。
任何东西,如果你带着批评的角度,总会找到不是之处;如果你带着欣赏的眼光,总会找到可取之处。
然后问问自己的心,你要的是“不是之处”还是“可取之处”。
往往,别人的缺点和你无关,别人的优点会帮助你提高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不管是单眼皮,双眼皮还是内双,都不影响它的功能。但它又像摄影师的镜头,取景的角度,后期的修图等因素,决定了你的人生要呈现的画面。
而社会主义发展的种种结果告诉我们:上大学是相对正确的,读书学习是光明的道路。在大概率下,爱学习思考的人比不学习还抱怨的的人更成功。
“罗振宇的骗局”里,都是些一个社会人该掌握的通识技能,只是给你打开了一扇窗,一扇门,并不是给了你开启人生宝藏的钥匙,而你还说钥匙没给对。
知识要系统,深表赞同,但时间没法一整块。
“罗振宇的骗局”,更多的是让我把那些不起眼的,容易浪费的时间都有效利用起来了,碎片的时间来学专栏,大脑自动会把日日积累的东西粘合。
如果你说中年人为知识付费,就好像老年人买权健,是出于盲目的焦虑而购买无意义的产品,是一种愚蠢的智商税。
权健的产品,在科学上站不住脚,会伤害性命,患者在无利推动的情况下,会不会介绍给亲朋好友?
“罗振宇的骗局”里,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与世界,我也愿意推荐给身边的人。
像我这样自愿推荐的,在朋友圈,微信群,都随时可见。
最后,感谢罗振宇及《得到》,给我人生的彼岸搭了一座桥。
这座桥上有李笑来,古典,万维钢,何帆,刘润,宁向东,武志红,刘苏里,施展,张潇雨,王煜全,梁宁,吴伯凡,吴军,李翔,王烁,薛兆丰,Dr.魏,刘澜,熊太行等等,还有众多同学陪我一同漫步成长,上下求索。
心头也不由得萌生了以下三多:
期望学习的人比不学习的人多,
盼望阅读的人比不阅读的人多,
希望看跨年演讲的人比看跨年晚会的人多。
最后的最后,让我们时刻铭记:
Keep growing ,Fuck everything e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