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语文,最重要的是给孩子一颗文学的心、一颗神往阅读的灵魂。
2.渐入佳境的语文教学必须是学生的主动阅读,正如朱自强先生所说:“在本质上,在语文教育中,学生学习的不是语言,而是学习通过语言建构心智世界的能力。”什么理想课呢,什么生态课堂,其实都不如老老实实打下自己深厚的语文功底,再来切切实实地影响你的学生,让他们真真切切地爱上语文,爱上你的语文课堂。
3.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如于漪老师所说:“教课,第一要研究语文和语文教材,第二要研究学生。”“语文教学不仅需要知识,而且需要智慧。智慧的起点就是思考。”
4.陈平原先生说:“语文教学的特点是慢热、恒温,不适合爆炒、猛煎,就像广东人煲汤那样,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问题在于,心态要摆正,不能太急。”
——摘自《怎样教语文重要吗》
5.吴飞先生呼吁我们不要跪着教书:“师者脱俗,于是教育脱俗。”“要想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三味书屋解脱了,可我们教师的教学并没有真正摆脱跪着的姿态。教参、教案、名师课堂等,都成了真正束缚我们思想的私塾,而我们竟然无知无觉甚至心甘情愿地走进去。因为跪着,所以我们自己的思想不能站立,我们的课堂灵性全无。
6.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 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7.李海林老师说过:“语文教师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8.阅读是一种还乡,它需要我们带上一颗真诚的、有尊严的心。语文教学,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思想。
——摘自《唤起语文教学的灵性》
9.好客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也就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又是怎样学到的。
10.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好课一定是学生充分进入学习厂场的,语文课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学习文言文首先要熟读,也就是读得准确流畅,才能去揣摩、体味,去品出古代文学经典的醇香。绕过“言”而谈“文”,文言文教学的重心必然偏离。好的文言文课,不仅有在“文”上的润物无声,还有在“言”上的春风化雨。而这,必然要有充足的时间保障。
11.吴非老师说:“教育上的‘慢’是客观规律,必须遵守,不能绕过去。就拿上课来说,教师能一跃十步吗?有时看到一些教师的教学,就像是在拼命赶路,总是急匆匆的。”
12.别总用“别出心裁”去对抗教学规律,也别总用“取舍”去应对我们的质疑。最需要取舍的是我们的心。舍去浮躁,舍去功利,舍去炒作,留下我们对语文教学最真实的灵魂。诚实,是最重要的教学品质。教得真实,学得真实,赛得真实。真实了,我们就不会失望。
——摘自《赛课,不是赛车》
13.语文的眼光,则是要落在语言文字上的。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培养擅长阅读、思考与表达的读书人。
14.曹勇军老师说:“我们不仅教语文,而且寄居在语文之中,以个人的方式体现语文,让自己成为这门学科。”寄居在这样的语文课里,师生彼此都有了阳光,有了乐趣。
——摘自《语文的表情与眼光》
15.语文课说到底就是做读书的事情。读书,才能发现语言;读书,才能感悟语言;读书,才能理解、品味语言。
16.语文课必须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依靠读书来完成,语文老师首先要会读书,如钱老师说的那样,“每教一篇课文之前,我总要先反反复复地读,一直读到确实‘品’出了味儿,才决定怎样去教”。备课要想着教读,“我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怎样‘讲’文章,而是怎样鼓励学生自己‘读‘文章”。读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基本方式,学生的语感是在对范文反复诵读、涵咏、品味中逐步形成的。
17.“学会”,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语文能力的最真体现。《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教学就是递给学生一把伐木的斧头,这就意味着不能强行灌输,而要通过训练和实践,发展和提升学生语言的感悟和运用能力。
18.语文教学,就是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别无其他。
——摘自《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