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一个所有人都必须戒掉的恶习

文/一只丘

01

我的一位同学,有段时间老喜欢跟我抱怨,我反感,但又不能表现出来,被这种“抱怨”萦绕......有次遇到点事儿,不自觉就会想到这位同学的遭遇,不知不觉发现自己已在抱怨里浸泡了半小时,虽然没有向任何人倾诉。

那种感觉简直坏极了!

生活中,网络上,我们会发现到处都是喜欢抱怨的人,不是抱怨今天的天气不好就是抱怨生活有多不顺——好像全世界的负能量都凝聚在他们身上似的。喜欢抱怨的人,他们对一切持怀疑态度,对一切都看不惯,你跟他们待在一起,会感到十分压抑。哪怕那天天气很好,也跟黑云压城、暗无天日似的。

“中国比特币首富”李笑来讲述,他在28岁以后交往的朋友,无一例外,都是“自然而然地从不抱怨的人”。但在此前,他却经历过一个自称“生命中最灰暗”的时段。

当时,李笑来在韩国留学,正好是亚洲金融危机,而“重灾区”的韩国人心惶惶、抱怨横生,每个人都活得惴惴不安。

李笑来所在的全南大学里,中国留学生只要坐在一起就会开始抱怨:从韩国经济到中国的前途,要说上十来分钟——里里外外都是“车轱辘话”,但好像谁都说不烦、听不腻一样。若圈子里某个人不在场,他就注定成为接下来所有在场者的抱怨对象,每个人都生怕轮不到自己一样争着吐苦水,直到散场。因此李笑来说,每次聚会对于他都是一场漫长的煎熬。

李笑来回到国后,当时的一个同学来找他,李笑来请客吃饭。那位同学坐下后没多久就又开始抱怨了,就感觉“全世界的负能量都凝聚在他身上了”。最重要的是,李笑来惊讶地发现,他也“自然而然”地发出了一些抱怨……

于是他起身结账,客客气气地送走了那位同学,决心再也不和他们打交道,也决定今后不再向任何人抱怨。

我们很容易发现,跟肥胖的人待在一块,就容易接受他们对“肥胖”的认识,于是跟着他们胡吃海喝也不会觉得不妥。同样,跟喜欢抱怨的人待在一起,我们也很容易被“同化”。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所以为了拥有更清净的环境,我们应当远离喜欢抱怨的人;为了不给身边的人添麻烦,我们也应当彻底戒掉抱怨的恶习。

02

其实抱怨的起因也并不那么严重,很多人抱怨,只是为了疏解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但放在社会层面,就会演化成一种“群体认同”的意识。当我们遇到不能抵抗或巨大的外界困难时,来自未知的不可控因素带来的恐惧就会驱使我们向群体间寻找安全感,以此减少恐惧感。在这种情况下,“抱怨”成了普遍“合理”甚至“正义”的事情,甚至演化成——我们都抱怨,你不抱怨,你就不是同类;谁“抱怨”得好,谁就是英雄的价值观。

习惯了以抱怨为解决方式,便不去采取行动改变现状了。所以,很多的抱怨,成了无能与无奈的体现。

当我们习惯了抱怨,经常待在喜欢抱怨的人群中,我们就会合理化自己的抱怨——不必被嘲笑,也不必承担无作为的责任。于是,凡遇不顺便把责任责怪在他人身上,责怪社会不公。

其实,“抱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养成抱怨的习惯。而习惯是所有结果的必经之路。

03

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碰到一些不好的遭遇,经受一些人生挫折,但这些都是不可避免会出现的,当你以不抱怨的态度面对,便能收获不同的人生结果。

就如李笑来那段“生命中最为灰暗”的时段,却是他读书密度最高的时段,他一生中读过的最重要的三本书里有两本都是在那段时间读的。

《猎场》里的郑秋冬,他在狱中完成了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研读,才在后来的职场中大放光彩,获得天时地利人道上的许多机会。

与其说人生的改变靠机会,不如说是靠自己。遇到麻烦和不顺利的事情时,能解决就解决,是一个人的能力体现;解决不了时就选择承受,这是一个人的韧劲品质。

遇到不顺就抱怨,是把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交给喋喋不休,且没有丝毫承受能力的话,始终不会有收获;抱怨会让一个人变得令人讨厌和厌倦,会让一个人失去挣扎的能力和承受的坚韧。最大的害处不仅在于浪费时间和暴露自己的无能,更在于它让一个人不由自主地放弃挣扎。

所以,抱怨是我们需要彻底戒掉的恶习。

04

当我发现自己无法忍受那位同学的抱怨时,我选择了改变这份关系,我让他开始读书、运动。现在好了很多,他减少了抱怨,我跟他保持着一致的方向。

转移注意力是一个很好的干预方法,当你把时间花在行动上,抱怨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不去抱怨,你就掌握了主动权,把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财富用在自我提升和更重要的事情上,便能突破困难障碍。

可想而知,一个正确的决定会随着日复一日的积累,在今后给你带来“进入另一世界”的感受。

也当你选择了不去抱怨、远离抱怨时,你就开始拉开了和“喜欢抱怨”的人的距离,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向前。

所以,远离抱怨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抱怨,一个所有人都必须戒掉的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