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哀悼开启的心灵和生命的探索之旅

20210324晚间专业组依恋三部曲第三部《丧失》第八章 其他文化中的哀悼

                第九章 失调的变式

        再次复习昨天晚上专业组的课程笔记,越来越发现课程中很多的点、自己的思考已经一言难尽。所以决定重启简述书备忘模式。

        昨晚课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感受就是: 哀悼的心理解读,只是在功能和适应的层面上的,而哲学才是更深的理解和看到,蕴含着炽烈情感的人经由哀悼面面见原始情感与虚无之后的抉择……情感的生发力、破坏力与凋敝;经由哀悼推动自我意识出来之后,洞见“遮蔽”(海德格尔哲学语境下的)的可能性……

以下是本次课程印象和思考点:

一、心理学语境下的收获

1. 经由哀悼谈“个人心理”和“大众心理”的巨大差异。

大众心理:  从众心理与捆绑式依恋,大众心理中的愚钝和相互哄惑。

  因为对大众心理的遮蔽与看到。从而需要更坚定的走向个体化。

2.哀悼仪式,为哀悼者创造一个面对丧失的场,从而达到对其心灵的安抚,内心状态的稳固。

3.原始情感:死亡恐惧、原始依恋。情感的炽烈程度经由哀悼得到呈现。

4.对父母的怨恨: 是解离原始依恋的表征。解离原始依恋的两个路径:(1) 继续生发,推动有力的情感发育。(2)倒回去完成不了告别,在破坏原始依恋关系中。持续焦虑,造成对自我、关系、社会功能的破坏。

5.心智VS原始情感

      经由炽烈的情感,我们看到了情感的活性、韧性和承载力。是否足够推动一个人把情感转化为对生命和心智稳固的支撑力和生发力。从而在面对哀悼和生命的无意义和虚无时,能够建构意义系统。让内心经由情感的生发和生命的建构达到内心的安稳。

      否则,只能在情感的破坏性中,焦虑值上升,内心无法安稳。

6.哀悼与悲伤的四个层次: 悲哀、悲伤、悲情、悲壮。悲壮作为最高阶,它已经有了信念系统的支撑。

7.炽烈情感无法在现实层面得到痛苦的响应之后,主体出来了。开始有了完成告别与自性化的可能性!

8.坚定的自我表征的对焦,挑战着自我没有很好塑型的空虚感的侵蚀。

9.“木乃伊化”指代着:“慢性哀悼”中无法完成哀悼与告别,完成的情感的硬化和包裹。

二、海德格尔哲学语境下的解读

1.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作为一种先验设定,让我们看到这样的设定,以及我们身上被设定。引发的对“遮蔽”的看到。

2.人作为存在者——“操心”意识到生命的无意义感。

3.高强度的自我意识开启了洞见遮蔽的可能性。但自我意识起来的同时也在异化,从而产生遮蔽也推动着揭示遮蔽。

4.本真和恐惧是无意义的它带来的是熵增和紊乱。而建构生命的意义也就是在对抗死亡恐惧、生命的无意义感和本真。

                                        20210325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哀悼开启的心灵和生命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