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李白

      李白,是一位生活在盛唐时期的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几乎可以说是最富盛名的一位诗人,他的诗经久不衰,让几千年后的我们也能够沉浸其中,感受那种大鹏一日同风起的壮志满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企是蓬蒿人的孤傲,蜀道难的剪不短的愁绪。但是,到底是什么让他如此备受推崇,在他的这些光鲜亮丽的诗歌背后,又站着怎样的一个人呢?

        如果用我的话来说,有一个比喻能够非常好的形容李白,那便是:不得志的大鹏。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比喻,李白作为人,简直兼顾了所有在人们心中大鹏应该有的品质。他心怀壮志,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整个唐朝再推上一个更高的高峰,正像大鹏渴望扶摇直上九万里,渴望有一个更加巨大的舞台。他才华横溢,出口成章,胸中的学识像大鹏一样巨大。他写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则表达了自己心目中的那种类似于大鹏无所畏惧的狂。而更加绝妙的是,李白的生命气质就有一种仙气漂漂的成分,这点从他的每首诗都能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很大的环境视野以及及其瑰丽的想象力中能够非常明显的看出来,怎么样?是不是活脱脱的一只鹏?

    可为什么要用不得志来形容呢?李白的一生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小时候,李白出生在堪称最富庶的省份之一的四川盆地里,更是大商人之子(这一点其实喜祸参半的,因为自古以来农业社会都对商业有一定的鄙视,唐朝时甚至还规定过父亲是商人的儿子不能当官,所以李白虽然从小吃穿不愁,但在官场上是绝对备受歧视的),但是富庶的笼子怎么能关得住一只渴望高飞的大鹏呢?于是,还处于青年时期的他便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开始了第一次的漫游。在漫游途中,他去往各地的名胜古迹,即宽广了心胸,也积累了文采和经验。

    此时的李白开始想要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了,本来他认为凭藉自己的高超才学肯定能够得到重用,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此时的唐朝已经经过开元之治达到了巅峰,版图,军事实力和富强程度都达到了全世界最高。在形势一片大好之下,本来颇为英明的唐玄宗李隆基逐渐被麻痹了,觉得自己前半生如此漂泊不定,还干了这么多大事,后半生休息一下总是不过分的。便把自己手中的大权交给了一个宰相去处理,自己则和杨贵妃整日声色犬马,基本上也是看淡了政事了。

      这位被赐予执政大权的宰相是李林甫,能力是有的,就是有个毛病,嫉妒比自己更有才的人。他一看李白,就已经知道李白这人才学深厚,再加上他的商人之子身份,真正去观察里干大事的机会算是绝了。不过总不能就把这么个牛人浪费了吧?李林甫脑袋,想了个好方法:你不是写诗好吗?现在的大唐盛世没什么需要你操心的,你就专门给皇上去写写诗就好啦。

      李白也没办法,只好就职了这个职位,当然也写过几首千古流传的佳句。但明眼人都知道,李白是注定不会在这里非常开心,相反,当他发现自己的一腔才学竟然被别人用于取悦娱乐,一股堵塞之感瞬间涌上心头。立刻就对自己职位不太上心了。没过多久,皇宫也察觉到了这种情绪,觉得就是个写诗的少一个多一个没什么,便赐金还乡,让李白走了。他这只大鹏,第一次被阻碍。

      随后,李白开启了第二次漫游。这是漫游之中,他已经大有名气,到哪儿都有人愿意迎接他,基本上也是相见恨晚,可他的心里却一直有这么一道挥之不去的阴霾,他觉得自己真正的舞台没有向自己敞开,他没有实现他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不过此时他还是有机会的,如果再去进京一次,说不定李林甫就让他当个小官呢。

      然后,安史之乱爆发了。

      这场战乱标志着盛唐由盛转衰,而且是断崖式的下坠,也标志着李白的志士报国之梦彻底结束了,不仅结束,甚至差点被流放致死(原因是他去当了一个想要做土皇帝的人的幕僚,没办法,遏制不住自己那颗施政的心),最终,在他再一次尝试去边境当士兵,从军事上有所作为的时候,他的生命也随之结束。

      纵观李白的一生,完全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惨。明明那么有实力有才学的一个大鹏,却在人世间的囚笼之中一直得不到伸展,郁郁寡欢。那些证人心魂的诗句,也仿佛只是大鹏在笼中的嘶吼。但真的是这样吗?并不是的,因为李白拥有自己广袤无垠的精神世界,虽然现实中确实没能实现自己的报复,但他在他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活出来了,当他进入他的世界时,一切的烦恼都不再呈现,一切都只有那广袤的星海,以及他的永不停歇的翅膀。

      然而精神世界终究是虚幻的,不得志的鹏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心中的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