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职场人的知识焦虑

一、背景

知识焦虑是啥?其实就是在当今各种信息爆炸的情况下,对自己跟不上社会或者其他人的一种恐惧感。

面对知识焦虑,有些人选择盲目吃药,有些人选择放弃治疗。

两种情况莱尔可以说都经历过,今天来分享一下我的“治疗”过程和“药方”。“着急吃药”的,可以直接翻到文章末尾。

二、过程

自从加入帆软,进入一个学习型的职场环境之后,强烈的知识焦虑感笼罩着我。

这种感觉,一方面来自于身边厉害的同事。当大家的讨论陷入僵局时,他却能够抛出一个思路,把问题分析地清清楚楚,解决路径梳理地明明白白。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别人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是有完整的的思维框架的。而自己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知识片段。

另一方面则源于对自身未来职业发展路径的恐慌。眼瞅着自己离三十岁越来越近,却还没有自己的知识框架和方法论。很多书上不是说:行业小白到专家的转变就是拥有了自己的方法论。

我能想到的,对抗这种知识焦虑的方法就是学习。于是盲目吃药,三年时间完整地做了差不多70本书的笔记。各种听书软件,专业网站,公众号也是见缝插针式地路上、吃饭时读了很多。

但,收效甚微。

看着是学了不少东西,但是回忆起来,好像很多书也只能有个模糊的印象。偏偏企业微信的书架上和微信收藏夹里还有很多未读的内容,啥时候才能读完啊!况且就算都读完了又怎么样?估计也跟现在的效果差不多!

我陷入深深的对于知识的焦虑感。以至于,有一段时间认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就行了,在工作中的实践中成长,读书学习嘛,不用强求。这就是放弃治疗了。

所幸,在今年年初的某一个时刻,突然意识到,是不是我一个上了十几年学,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其实并不会学习?!

或许,职场跟校园的学习法则根本就不一样。这里没有统一的课程安排,没有明确的考试内容。需要自己给自己设置课程,自己给自己批阅考卷。

三、药方

这是我无意中看到的一本书,然后又顺着这本书看了其它几本书后总结出来的“药方”。半年“吃”下来,那种强烈的知识焦虑感基本上没有了。

华仔说:赚到的就要给人,学到的就要教人。

今天,莱尔把解救自己的这味“药”,免费分享给需要的人。

药名:知识焦虑宁(简称“知焦宁”)

成分1:问题驱动

以产品岗位举例,十几年的校园求学经历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把职场要学习的知识,用语数外物化生这样的划分方式,划分为需求分析、价值判断、客户调研、方案设计等等。然后每门“课”都找来几本豆瓣高分书籍,认认真真地做笔记,读完还要拆解整本书的框架,输出思维导图。一段时间后,我们把这些书读了个七七八八。年终的时候看着长长的读书清单,一种充实感油然而生。

但是,让你把这些读过的书都回忆总结一下,又会遇到我上面说的问题,很多读过的书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想构建一个知识树,遇到的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像课本里的公式一样拿出需要的部分公式来解题。但是职场不是高考,这种大而全广撒网式的学习效率并不高,效果也并不好。

我们要构建的并不是知识树,而是问题树。当我们脑中没有明确的问题时,读书肯定很容易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留不下深刻的印象。前两个月,为了解决“怎么挖掘机会点”这个问题,莱尔读了十几本相关的书,有详有略,有的读了不止一遍,有的只读了其中的某些章节,但是我关注的问题相关的内容我能牢牢记住,并且串联起来。按照以往的方式,这么多本书肯定读不完,读完了也只能说有个大概的了解。以自己在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出发,带着明确的问题去读书,这种问题驱动,任务式学习的方式证明很有效。

成分2、知识源头

我们说了问题驱动,再来说知识源头。知识焦虑的一个原因来自于,现在社会信息量大爆炸,今天这个畅销书,明天那个大咖课,貌似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很多知识只是三手、四手知识,读的价值不大。

一手知识是指还在那些专家脑袋里面,甚至还没有刊载成文的知识。

二手知识是这些专家发表出来的论文,以及严格还原专家本意的书籍或文章。

三手知识是指只取论文中的某些观点,然后通俗化的畅销书。如《一万小时定律》,通俗化,故事化,更容易阅读了,但是源头知识里面的很多东西被丢弃了甚至曲解了。

四手知识则是带着作者主观情绪和个人经历很多文案。这种就更数不胜数了,像什么“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声招呼都不打”。

可以看到,一二手的知识更难获取并且很难理解,三四手的知识读起来更简单方便但是也知识密度也更低。当我们读很多三四手知识的时候,会发现类似的文章,书籍太多了,怎么也读不完,越读越焦虑。而真当你开始读接触一二手知识,你会发现,当你读完一个源头知识,她衍生出来的三四手知识已经没必要读了。这样一来,我们需要读的东西就会大大减少,看到微信收藏里没读的文章是不是就没那么焦虑了?

成分3、触动萃取

最后我们再来看触动萃取。我们读书的时候总觉得要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认真读完才算读过这本书,最好要书的框架梳理清楚,形成规整的思维导图。我以前就是这样,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因为不是每本书都质量好到你需要逐字逐句速度,也不是每本书的的所有内容都是你当前能够理解或者迫切需要的。带着一定要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完才叫读了一本书的想法,往往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

其实我们只需要记录对自己最有触动的部分就行了。

我现在读一本书,基本上是先花时间看一下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只读我当前需要或者感兴趣的部分。然后把感触最深的地方记下来,再用自己的话叙述一遍就ok了。这样哪怕一本书我只读了其中一章,并且只有一个地方对我触动很大,这本书对我当前的作用已经起到了,价值也很大。

总结一下,以解决当前遇到的实际问题为驱动,站在知识的源头,少看或者不看三四手知识。阅读的时候不强求从头读到尾,只萃取当前对自己有触动的部分。这就是治愈我的知识焦虑的方法,希望对你也有效果。

文字不能尽言,有想法的朋友可以留言交流。觉得有用的也可以分享给其他朋友。(微信公众号:B端莱尔。)

最后,聪明的你可能也发现了,莱尔的这篇文章其实也属于三四手知识。推荐一本源头知识吧:《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后面还有很多的分享,我会努力推荐一二手知识,并且输出属于自己的一二手知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治疗职场人的知识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