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研究已表明我们可以把这些策 略教给学生,包括预测结果的能力、向自己解释以改进理解的能力、记录理解上失败方面的能力、激活背景知识的能力、预先规划的能力以及分配时间和记忆的能力。——《人是如何学习的》
【感悟】
一、概念理解
元认知由弗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又称为反审认知、反省认知、超认知、后设认知。元认知就是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二、外延了解
元认知一般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以及结果等方面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指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指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以自己的认知活动为对象,进行自觉的监督、控制和调节。
三、策略分类
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以下三种: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计划策略
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活动之前制定计划,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计其有效性,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监控策略
监控策略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任职行动、策略的效果,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调节策略
调节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或者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四、运用实践。
接触元认知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虽然没有刻意练习孩子们的元认知策略,日常的工作中,渗透了很多元认知的训练
1.计划策略的运用
低段教学,我常常会告知孩子们,一节课的目标在哪里,我们计划怎么去学习,一节课结束,怎么反馈自己学习。
中高段的教学,一般我会以一个单元为单位,请学生根据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的目标,请孩子们分析,精读课文,我们要学习什么,略读课文要学习什么,习作要学习什么。
课文预习时,请学生根据题目和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里分享。
精读课文的学习,先明确学习步骤,如“五读法”一读学字词,二读知内容,三读理层次,四读品词句,五读悟情感。然后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自学、互学和共学,最后进行自我检测,指向基础知识的测试和课内阅读的练习。
反复地练习这些,就是希望学生们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怎么检测。
略读课文,梳理清楚学习目标后,基本上放手让他们自学互学,再共学共享。
2.监控策略的运用
以培养时间感为例。最近家长们询问孩子在家磨蹭,没有时间观念怎么办?
我给家长支招。
做作业前,让孩子自己预估时间,然后用闹钟计时,如果孩子预估的时间跟实际时间差不多,就要表扬孩子的时间感很强,再接再厉。如果孩子所要的时间不够,就顺着继续计时,最后将所用的时间加起来,对应作业量,下一次就根据这个时间继续做安排,做调整。如果时间预估太多,下一次对应体量就少预估一些时间,直到找到能够大致对应的时间量。一开始,孩子对时间没有感觉,预估时间不准确,家长不要着急,引领着孩子去找适合自己的节奏。其实这里面就渗透着对自己的做题时间和做题速度的监控。
3.调节策略的运用
这一策略,常常渗透在孩子的共学环节。
孩子在共学分享时,经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这个时候,我请发言人慢下来,听一听自己心里的想法到底是什么,自己有没有表达出来,可以选择进行二次表达。倾听者需要努力倾听,抓住发言者发言的中心意思,我也会在孩子调整后介入,表扬自主调节的发言者,如果有两次发言,请听者注意前后的变化,说一说从发言者那里学到了什么。
每一个环节结束,我还会请学生通过自评打分,发现自己的问题,在下一个环节进行自主调节。
总之,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的使用,不是截然分开,而是融为一体的。一节课也好,一个单元的学习也好,都要全程关注学生的自主计划、自我监督和自动调节,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